
精批細評
文題亮相’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心理學家曾提出了“社會時鐘”這個概念,指的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似乎被一個時鐘限制著,在規(guī)定的時間做著規(guī)定的事情。而當下也有很多人不安于“時鐘”的確定性,追求“人生曠野”的自由。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感悟?請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評
追求鮮活的生命,探尋有風的人生
徐子怡
伍爾芙有言:“人不應該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觀賞的靜物,而應是蔓延在草原上隨風起舞的韻律。”(巧妙引用,呼應文題材料中的“曠野”。)花瓶恰如約束人生的“社會時鐘”,草原便是“人生曠野”,我們應去曠野奔馳,追求鮮活的生命,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開門見山,觀點明確。)
“社會時鐘”的影響無處不在。它以一種集體的意識,規(guī)定了人們在不同階段的任務和目標。“人是社會性動物”,亞里士多德這句話揭示了人的社會性屬性。在“社會時鐘”的影響下,人的選擇、行為往往會被社會的期望所左右,就像被一條無形的繩索束縛著。我們被這個“時鐘”限制著,“不能犯錯、不能落下”。(聯(lián)系現(xiàn)實,初步分析“社會時鐘”的影響。)誠然,有一些人循著“社會時鐘”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日子也可以照樣過得“滋潤”。(以退為進,先論證反面觀點的合理性。)但我們以“規(guī)矩”來建立坐標系并以此來規(guī)定自己的人生軌跡,常常抹殺人生的無限可能。(破立結合,見解深刻。)
人應該適度擺脫“社會時鐘”的束縛,奔赴人生曠野,勇敢地去追尋自己的夢想。脫離“社會時鐘”并不意味著打破社會既有規(guī)則,而是在適當范圍內(nèi)充分發(fā)揮生命的創(chuàng)造力。(準確而深刻地提出論點。)劉震云大學畢業(yè)后放棄穩(wěn)定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寫作,取得了顯著的文學成就。這樣的打破“社會時鐘”的行為,是對內(nèi)心熱愛的回應,是對個人生命價值的追求。
追求“人生曠野”不是脫離“軌道”,而是探索人生路徑的多樣性,它可能更有助于人們在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同時,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他不被“社會時鐘”的規(guī)則所束縛,而是踏上了探索未知的旅程。他穿越山川湖海,用腳步丈量大地。他的游歷不僅豐富了他的人生體驗,還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地理和文化財富。(舉例、說理雙管齊下,展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曠野”思辨性看法。)可見,有所作為,比受限于社會規(guī)矩偏安一隅更有價值。
“社會時鐘”與“人生曠野”并非完全對立。在“社會時鐘”的框架下,人們也可以在“人生曠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辯證地看待“社會時鐘”與“人生曠野”的關系。)“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采這句話提醒我們,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對理想的追尋。在“社會時鐘”限定的圈子里,我們也要追尋心中向往,勇敢去定義自己的追求,創(chuàng)造獨屬于自己的生命價值。
青年一代并非一定要超越時代成為名家大師,但不妨大膽地去追求內(nèi)心所愿,去嘗試,去挑戰(zhàn),去探索人生的無限可能。(結合現(xiàn)實,發(fā)出呼吁,再一次強調(diào)觀點,解讀追求“人生曠野”的意義。)
馮驥才有言:“大風可以吹起一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只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順從。”生命只有一次,去勇敢地追求夢想,努力拓展生命的厚度與寬度,追求鮮活的生命吧!(引用巧妙,收束有力,發(fā)人深思。)
【湖南瀏陽一中(2201)班】
技法提純
這篇議論文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鑒:
1.巧妙引用,豐富內(nèi)容
開篇引用伍爾芙的話,自然而然地引出作文要討論的話題,呼應了文題材料中的“曠野”,也點明了自己的觀點。文末引用“大風可以吹起一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只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順從”再次強調(diào)了中心論點,首尾呼應。巧妙的引用不僅能支撐觀點,也使作文結構更為精巧,內(nèi)容更加充實。
2.以退為進,破立結合
“誠然,有一些生命循著‘社會時鐘’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日子也可以照樣過得‘滋潤’”,作者以退為進,先承認反面觀點有一定合理性,再以破立結合的方式,突出自己的論點,論述擺脫“社會時鐘”束縛的意義。這就避免了觀點的絕對化,使作文看起來更客觀公正,增強了論證的深度和力度。
3.思辨表達,論證嚴謹
在“社會時鐘”與“人生曠野”這一組二元關系中,作者認為生命應該“鮮活”,中心突出;同時也能夠辯證看待“社會時鐘”與“人生曠野”的關系,指出二者并非對立,“在‘社會時鐘’的框架下,人們也可以在‘人生曠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思辨性的表達有助于深入剖析復雜的問題,使論證更嚴謹,還能引導讀者從多個角度看問題,提升思維層次。
課后練兵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一生致力于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中國科學家。葉嘉瑩一生“只為一件事而來”,致力于中國古典詩詞的創(chuàng)作、研究和教育,成為享譽海內(nèi)外的詩詞大家。鐘揚一生跨界了無線電電子學、分子生物學、植物學、教育等多個學科領域,成為追求生命高度和廣度的“探界者”。
有的人,一生只專注做一件事,成就了一世精彩;有的人,一生經(jīng)歷豐富,也是一世風華。年輕的你,更向往哪種生活?請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思考與感悟。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引
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材料通過對三位大家生平的簡介,呈現(xiàn)出他們專注研究、經(jīng)歷豐富的人生。
引導語由材料延伸開來,指出了兩種不同的人生道路。
1.“一生只做一件事”,是指一個人一生只專注于一件事,并且做好這件事。這是一種人生選擇,也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更是一種始終如一、堅持不懈的精神。
2.“一生經(jīng)歷豐富,也是一世風華”,指的是那些積極探索、勇于開拓、不斷嘗試新領域的豐富人生。這種選擇鼓勵人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多嘗試、多做,豐富自己的經(jīng)歷,拓展生命的寬度,收獲精彩的人生。
同學們需注意的是,無論是寫“只做一件事”還是“經(jīng)歷豐富”,前提都是做好才能收獲“精彩”“風華”,這一點是材料中已經(jīng)給定的隱含信息。另外,“你更向往哪種生活”一句意味著在寫作中需要作出選擇,有所側重,當然也不能只寫其中一面,而要有所比較。
【楊雪梅/供稿】
(同學們,歡迎將你的作文投寄給我們。地址:山西省太原市第232號郵政信箱;電子郵箱:gzb1zwzk@163.com。我們將擇優(yōu)刊登,快來投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