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聚焦
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一重產業工人代表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并提出殷切希望。習近平在回信中說道:“你們聚焦重大裝備制造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奮力攻關,取得不少新突破,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產業工人的愛國心、創造力。”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新時代新征程,希望你們堅守技能報國初心,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苦練內功、提高本領,繼續為建設制造強國、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縱深剖析
敬業是工匠精神的基石,專注是工匠精神的特質,精準是工匠精神的宗旨,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靈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境界,人本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1.堅持不懈,愛崗敬業
對于個人而言,“工匠精神”是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務實肯干、堅持不懈、精雕細琢的敬業精神。秉持工匠精神的人不浮躁、不功利,在自己的領域默默深耕,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創新,讓傳統技藝、高新科技得以傳承和發展,用雙手和智慧打造出高品質、獨具匠心的產品,推動行業進步,為社會創造更高價值。
2.守正創新,合作共贏
對于企業而言,“工匠精神”是守專長、制精品、創技術、立標準,持之以恒、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企業文化;對于社會而言,是講合作、守契約、重誠信、促和諧的良好氛圍,是分工合作、協作共贏、完美向上的社會風尚。
任務驅動
素材積累1:許振超——踐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
許振超,“人民工匠”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以“干就干一流,爭就爭第一”的精神,練就了“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操作”等絕活。他帶領團隊按照“泊位、船時、單機”三大效率的標準要求,深入開展比安全質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風的“四比”活動,先后9次打破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贊嘆,將“振超精神”名揚四海。“10小時保班”等服務品牌為客戶提供了超值服務,吸引了全球各大船運公司紛紛在青島港上航線、換大船,2006年青島港集裝箱達到770.2萬標準箱,位列世界第11強。在他的激勵下,全國廣大青年職工掀起了立足崗位、學習技能的熱潮。
解讀
“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是許振超的信條,也是他兢兢業業工作的實踐證明。許振超提高效率的“發明”,均源自于敢想敢干、能干會干、苦干實干。他是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楷模,時時處處都彰顯著“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素材積累2:竇鐵成——電力專家,工人教授
竇鐵成工作幾十年來,提出實施設計變更6次,解決技術難題52個,排除送電運行故障310次,被工友們稱為“電力專家”。他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高超技能,負責安裝的鐵路變配電所38個,全部一次性驗收通過,一次性送電成功,全部獲得優質工程評價。他敢于攻堅、勇攀高峰,是2016年陜西省電力線路工職業技能競賽的狀元。他將知識與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300多名工友,大家尊稱他為“工人教授”。2019年9月25日,竇鐵成獲得“最美奮斗者”稱號。
解讀
竇鐵成學中干、干中學,最終成長為一位掌握精湛技術、極具創造精神的高級工人技師。他的事跡,反映出當代中國工人的精神風貌和優秀品質,體現了“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的人生真諦,展示出當代技術工人的偉大力量和巨大潛力。
多方觀點
在平凡崗位涵養工匠精神
劉婷婷
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匠心。
許振超堅守“當一個好工人”的初心,帶領團隊9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振超效率”享譽全球;高鳳林幾十年如一日為火箭焊“心臟”,自1980年踏入車間一線,他精鉆工藝、深耕技藝,從焊接工成長為“大國工匠”……每一位大國工匠的故事,都是一部生動的教科書,刻印著他們始終堅守初心、秉承“匠心”的篤定執著。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一個具有“匠心”的人總是把工作當作一種事業、一種追求,對每一個細節力求完美,對每一件任務不遺余力去打磨、去雕琢,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拓寬思維疆界、勇于突破常規,大膽提出新設想,并于實踐中不斷優化,久久為功,探索總結出更高效、更先進的工作方法,推動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再創新輝煌。
(摘編自“人民論壇網”2024年11月1日)
大國工匠,總書記點贊的頂梁柱
李昌禹 易舒冉 邱超奕
“你是大國工匠。”“大國工匠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一席話,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車首席技能專家孫景南激動不已。孫景南正是中國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代表。無數能工巧匠在浩浩蕩蕩的時代大潮中,一步一個腳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大廈添磚加瓦。
步入新時代,大國工匠的時代價值更加凸顯。在電機公司挑戰水輪機裝配世界級難題,在汽輪機廠為大國重器注入澎湃動力,在文物保護中心“復活”千年文物……作為高技能人才,大國工匠們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深入鉆研、勇于創新,在平凡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唱響了新時代的“勞動者之歌”。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4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