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壽鵬
四川省藝術院東坡書畫研究院研究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巴蜀詩書畫研究會副秘書長,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民革中山畫院理事,成都市政協書畫院畫師。先后師承蜀中名宿羅新之、羅祥止、蒙文登、余中英等諸多先賢。出版有《徐壽鵬水墨》一書。
徐壽鵬的畫題材廣泛,山水、花鳥、人物都有,能書法、會篆刻。也讀到有人評他的畫:既可能是傳統,又可能是現代的藝術趣味成了他整個創作活動中最易辨認的特征,他不斷地追求和變化,將他為我用,強調各種趣味(畫法技巧)進行創作。他每畫一作,比如筆墨情調出自天籟的即興點染,思慮后能取取之,在取舍上從不茍且。如《清音閣》整個構圖密不通風,他在叢山堆綠下,出現黑白二水洗牛心,兩條溪流奔騰而下,破了密不通風的安排,把遠景清音閣拉近匯成溪流,下龍門洞連成一氣,表現地貌的攝取構圖,使之感受到峨眉秀色逼人,且出悠悠清涼意,運用熟練的筆墨,馳騁于大自然的錦繡中。可徐壽鵬不滿足于這類畫法,他運用了悟性與機智,再加上他的創造力,完成了一次次創作的獨特境界,達到藝術上的完整性。徐壽鵬最具獨創性的代表作當屬《濤聲》。該作構圖疏朗大氣,畫面以奔騰的洪水為主體,生動展現了黃土高原季節性洪水所形成的磅礴氣勢——激流裹挾著后浪推前浪的動勢傾瀉而下,呈現出勢不可擋的千里奔涌之態。畫家在技法處理上別具匠心,雖沿襲傳統水墨的線條勾勒之法,卻突破了程式化表現手法的局限,盡顯洪水的水勢霧氣,仿佛聽到大瀑布的咆哮。圖景中顯現出“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觀場面,濕度泛濫的水土色彩,使人心不得平靜,在大自然力量的推動中,形成排山倒海無窮的瀉力;河床容納不下磅礴的氣勢,使宇宙為之變色,墨色氤氳而多變。整個畫面十分之八九皆是“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動態,可見作者筆力的雄厚,功夫的到家,心胸的曠達,作品顯現出人格的力量,可以說嘆為觀止矣!這幅畫的下邊角有徐君行草書法題款,字不多,占大載體畫面不過十分之一,安排十分得體,用筆外柔內剛,古樸多變,奇姿百出,巧取得法,有點睛之妙,取法于龍門和二爨,尤有深一層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