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設計基于項目現狀、規劃條件、投資需求及南寧當地氣候、文化背景進行整體考慮,利用場地高差設置雙首層入口,根據汽車銷售、社區商業業態布置主從有序、退臺疊院的建筑形態,利用汽車坡道串聯裙房各樓層空間,基于南寧地區主導風向設置導風板,結合壯錦的幾何紋樣設置高層幕墻,通過這一系列設計創造出這個商業綜合體空間。
【關鍵詞】融合業態; 退臺疊院; 壯錦; 商業綜合體
【中圖分類號】TU247A
1 背景介紹
1.1 項目背景
南寧五象汽車生活廣場位于廣西省南寧市五象新區利華路,項目北靠彰泰郡住宅小區,南臨規劃教育用地,東西兩側為規劃建設的汽車物流園,周邊路網已基本成型,但商業配套較為欠缺。擬在此建設包含汽車銷售及社區商業業態的商業綜合體(圖1)。
1.2 用地現狀及規劃條件
項目用地21 004.85 m2,東西寬242 m,南北進深82 m,用地東高西低,北高南低,北側規劃道路與南側利華路東西兩端高差約4 m,西側華海路與東側豐華路南北兩端高差約3 m(圖2)。
經現場調研踏勘,除用地北側規劃道路尚未形成外,用地南側的利華路、東側的豐華路以及西側的利華路均已建成通車。
根據規劃要求,項目用地為零售商業、商務金融用地,建筑容積率不大于2.0,建筑限高60 m,建筑密度不大于35%,綠地率不少于25%。
2 設計思考
2.1 項目定位
建設方取得項目用地后與設計團隊探討項目定位,經多輪探討,最終確定項目立足汽車銷售商業,結合周邊社區發展的需求,打造一個以汽車銷售商業為主,社區商業為輔的商業綜合體。
2.2 場地設計
基于道路標高及場地現狀,考慮建筑層高關系,將場地按東西、南北方向設置2個臺地,利用臺地銜接市政道路,為建筑設計創造良好的場地環境(圖3)。
2.3 總平布局
設計基于汽車銷售商業及社區商業的功能需求,結合場地特點,設置功能模塊。在場地內布置了2種級別的4個汽車銷售空間,與社區商業一起形成了建筑群體的整體設計,由此產生了2種不同的總平布局方案(圖4)。
方案一:采用一字型布局,將4個汽車銷售空間沿路并排設置。 通過退讓用地紅線,設置22~30 m尺度的前場空間,為汽車銷售空間提供良好的形象展示面。將高層建筑沿用地長邊居中設置,突顯主體形象。利用場地高差打破完全對稱的建筑天際線,形成了高低錯落的空間形象。
方案二:采用前后錯動的“W”型布局,將4個汽車銷售空間沿路設置,利用坡道及車道連接各個建筑,利用建筑的前后錯動形成圍合的院落空間。將高層建筑設置在用地西側,由此形成高低錯落的空間形象。
經對比,方案一采用一字型布局,4個汽車銷售空間與社區商業一字排開,形體舒展,利用環形坡道及車道串聯建筑空間,用地緊湊,便捷高效。通過在入口預留22~30 m 的前場空間,為建筑提供了良好形象展示面。與此同時,設計將高層建筑沿用地長邊居中設置,突顯主體形象,利用場地高差打破完全對稱的建筑天際線,形成高低錯落的空間形象,豐富沿街立面。
方案二采用“W”型布局。利用建筑的前后錯動形成圍合的院落空間,但由此帶來 4 個 汽車銷售空間前、后場空間分布不均,形象展示優劣明顯。方案采用直坡道及車道串聯建筑空間,并以此圍合出院落,但院落尺度較小,車道占比偏大,感受不佳。與此同時將高層建筑設置在用地西側,建筑退線與規劃條件沖突。
綜上所述,設計選擇方案一的總平布局,在此基礎上展開方案深化設計工作。
2.4 設計策略
在方案深化設計開始前,設計團隊基于南寧當地亞熱帶氣候及人文環境,制定了五個設計策略。
2.4.1 借鑒民居、院落布局、主導風向
南寧位于北回歸線南側,屬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在建筑群體布置時,設計借鑒當地民居的群體布置,利用院落空間布局,拉開建筑之間的間距,形成巷道通風,讓建筑形體迎向當地主導風向,由此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風環境(圖5)。
2.4.2 退臺疊院 獨立形體 整體形象
設計結合汽車銷售空間及社區商業獨立經營的需求,采用相對獨立的形體設計,利用車道與連廊將彼此獨立的形體連為整體,利用統一的挑檐、玻璃幕墻等設計元素打造建筑的整體形象(圖6)。
與此同時設計結合形體在建筑裙房的頂部設置退臺與空中庭院,在高層建筑中部設置架空與出挑,豐富建筑空間。
2.4.3 利用車道、串聯空間、便捷高效
設計結合汽車銷售空間及商業展廳的使用需求,在建筑北側設置坡道及車道,以此串聯建筑各樓層空間,滿足車輛通行的需求,方便日后的管理維護(圖7)。
2.4.4 設置遮陽、屋面綠化、引風節能
考慮到南寧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及西曬的影響,設計利用固定遮陽百葉作為導風板,遮擋西曬并引入當地主導東南風,保證建筑遮陽、通風的環境。與此同時,結合退臺設計,在屋頂設置景觀綠化及空中庭院改善建筑微氣候,減少建筑能耗(圖8)。
2.4.5 借鑒壯錦、設計表皮、反映文化
設計借鑒南寧當地壯錦的文化元素,結合壯錦幾何圖案設置建筑表皮,以此作為建筑外墻裝飾遮陽構建,在建筑的高層區域包裹形體,反映南寧當地地域文化(圖9)。
3 方案設計
3.1 效果展示
通過上述設計策略與方案深化設計,形成了最終的建筑形象:建筑沿利華路一字排開,結合場地高差形成了高低錯落、退臺疊院、一主四從、進退有序的整體風貌。設計結合場地及道路標高在場地中部設置出入口,通過形體退讓留出入口廣場,結合景觀打造入口形象。與此同時,設計結合南寧當地亞熱帶氣候特點設置固定遮陽百葉、導風板與屋面綠化,通過被動式節能技術減少建筑能耗。此外,建筑結合壯錦的幾何圖案設置幕墻,形成建筑表皮包裹建筑,反應當地文化特點,由此呈現出整體協調、重點突出、水平舒展的建筑形象(圖10~圖12)。
3.2 交通流線
在車行流線組織時,設計結合汽車銷售空間的使用需求,在道路東西兩側分別設置2個汽車坡道,利用坡道串聯各樓層豎向標高,并通過連廊串聯各棟建筑,滿足汽車商業車輛通行的使用要求。
根據汽車銷售空間以及社區配套商業停車的需求,設計在場地內設置了4個通往地下室的汽車坡道,其中在1#樓北側、3#樓南側的2個汽車車道主要為社區配套商業停車提供服務;在2#樓東西側的2個車道為汽車銷售空間停車服務,這樣汽車銷售空間與社區配套商業停車的汽車坡道各自獨立,避免了車行交通流線的相互干擾(圖13)。
在人行流線組織時,設計結合場地南北高差的現狀,通過設置雙首層引入人流,利用場地高差,在建筑南側順接利華路,在場地中部退讓入口水景吸引人流,通過設置汽車4S店、社區配套商業出入口將人流引入建筑;在建筑北側順接北側規劃道路,設置交通門廳及后勤出入口,滿足商業使用的需求(圖14)。
3.3 功能分區
設計結合汽車銷售空間、周邊社區商業以及甲方的投資需求,在兩側裙房設置以汽車銷售、售后服務為主的展廳、服務空間,在中間塔樓設置商業、辦公空間,并在建筑的第4、5層設置水平展開的二手車展廳,形成連續的展廳界面,利用屋頂設置會員體驗區、屋頂花園、俱樂部及屋頂無邊際泳池,以此形成汽車商業與社區商業交融共享的空間模式,為汽車用戶提供舒適便捷的商業服務,提高用戶黏度(圖15)。
3.4 夜景照明
在夜景照明設計時,設計提出“璀璨錦繡 熠熠生輝”的設計概念,以2#樓高層頂部的壯錦圖案幕墻為主角,利用線性泛光照明及點狀裝飾照明突出建筑主體,在裙房部分以建筑內透光為主作為輔助,結合入口水景、屋頂水景打造水景景觀照明,由此形成主體突出、動靜結合的夜景照明效果(圖16)。
4 回顧總結
設計從項目伊始便站在建設方使用及投資需求的角度進行思考,結合項目場地現狀、規劃條件及南寧當地的氣候、文化特點以及汽車銷售、社區商業業態的需求進行整體考慮。利用場地高差設置雙首層入口,根據汽車銷售、社區商業業態布置主從有序、退臺疊院的建筑形態,利用汽車坡道串聯裙房各樓層空間,基于南寧地區主導風向設置導風板,結合壯錦的幾何紋樣設置高層幕墻,通過這一系列設計創造出這個商業綜合體空間。
隨著汽車銷售模式的多樣化發展,電話銷售、手機APP推送、線上訂車線下體驗的銷售模式得到普及,這對傳統汽車銷售的空間帶來深遠的影響,如何將汽車銷售空間與商業業態進行結合,成為投資人與設計師都需要去面對思考的問題。本項目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思考與嘗試。
參考文獻
[1] 陳惟.汽車4S品牌專賣店的基本設計模式[J] .建筑學報,2005(12):84-85.
[2] 王崴.汽車專賣店銷售空間模式設計研究[D] .長春:吉林建筑工程學院,2010.
[3] 張玨.現代汽車銷售空間中展示設計研究[D] .沈陽:沈陽建筑大學.2012.
[4] 樊朝飛.現代營銷模式下的西安汽車專賣店[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
[5] 楊翠紅.新零售下的汽車銷售模式研究:以蘇寧汽車超市為例[D].天津:天津大學,2019.
[6] 王雪晶.新能源汽車智能化體驗式銷售空間的設計與研究[J].藝術科技,2019.32(6):83-85.
[7] 郭晶鵬,趙映慧,趙旭朦,等.中國汽車銷售服務(4S店)的空間格局:以長安汽車4S店為例[J].經濟地理,2017(6):129-135.
[8] 陳思琦.多層結構4S店平面設計[J].江西建材,2014(16) :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