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和腎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或疾病的影響,老年人的肝腎功能可能會出現減退,這樣就會導致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在體內積累,從而增加藥物的毒性風險。老年人的脂肪組織比例增加,而肌肉組織減少,會影響藥物的分布和儲存。此外,老年人多病共存的情況下,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藥物相互作用可能導致藥效減弱或增強,甚至產生不良反應,對老年人的健康構成威脅。
研究顯示,若老年人服用的藥物種類少于5種,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大約為4%。隨著藥物種類的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會顯著上升。如,服用5~9種藥物,即多重用藥時,不良反應發生率可達到10%;而當藥物種類達到10~15種時,比例會上升至25%;若超過16種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是高達54%。因此,醫生在為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制定治療方案時,應明確治療的主要目標,識別并優先處理主要問題,選擇關鍵藥物進行治療。同時,需要仔細評估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盡量選擇相互作用較少的藥物組合,并嚴格監控患者的用藥反應,以確保用藥安全和有效。醫生還應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屬提供詳細的用藥指導,包括藥物的名稱、劑量、服用時間、可能的副作用以及應對副作用的方法。通過鼓勵患者主動報告任何不適,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如此,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多重用藥的風險,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唯有正確用藥,才能夠確保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老年人在多重用藥時,有以下幾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項——
老年人在多重用藥治療時,建議從相對較低的劑量開始嘗試,隨后根據身體的反應和藥物的療效,逐步調整劑量,直至找到既能有效控制病情又相對安全的劑量水平,以確保最大限度減少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同時避免因劑量過大而引發不良反應。在這一過程中,醫生需要綜合考慮老年人的體重、腎功能、肝功能及其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等多方面因素。通過細致評估,為老年患者量身定制個性化劑量方案,確保藥物使用更加安全以及有效,從而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在這一過程中,老年患者及其家屬也應積極參與,了解藥物的作用機制、用藥目的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增強用藥的自我管理能力。
考慮到老年人在用藥方面可能面臨的復雜狀況和病情的不穩定,加之他們通常缺乏足夠的醫學知識,因此,老年人在用藥時必須嚴格遵循醫生的指導,切勿擅自調整藥物劑量或中斷治療,以免對治療效果造成不利影響。在出現任何不適時,應立即向正規醫療機構的醫生尋求幫助,避免輕信非專業人士提供的所謂“特效藥”。老年人需要定期與醫生溝通,反饋用藥后的身體狀況和治療效果,以便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對治療方案進行必要的調整。同時,應參與制定自己的治療方案,了解用藥的必要性和可能的風險,從而增強用藥的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老年人的記憶力會有所減退,加之教育水平的限制,可能會在同時使用多種藥物時,混淆服用的時間和劑量。為解決該問題,建議制定詳細的用藥時間表,并將其放置在家中容易看到的地方。還可以將服藥時間與日常生活中的固定活動相結合,如飯后或睡前。同時,也可以使用帶有鬧鐘功能的藥盒,在設定的時間提醒患者服藥。此外,家庭成員也應關注老年人的用藥情況,并與其一起規劃用藥計劃,定期檢查藥盒并監督其用藥過程。家庭成員可以為老年人準備顏色不同或形狀各異的藥盒,將不同種類的藥物進行分類存放,并在藥盒上貼上清晰的標簽,注明藥物的名稱、服用時間和劑量,以此使得老年人可以一目了然地識別每種藥物,減少混淆和錯誤用藥的可能性。
老年人要定期對用藥情況進行跟蹤和評估。監測指標包括血壓、血糖、肝腎功能等,以確保藥物的使用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額外的負擔。如,高血壓患者不僅需要按時服用醫生開具的藥物進行治療,日常也需要注重對血壓的監測,及時了解自己的血壓狀況。如果監測到的血壓結果保持在正常范圍內,表示目前的藥物治療方案是適宜的。如果監測到的血壓結果出現異常,如血壓值過高或過低,可能表明在現有的藥物治療方案下,患者的血壓控制并不理想。此時,應該積極尋求醫生的幫助,以便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
在老年多重用藥中,不良反應是不可避免的話題。雖然藥品說明書上列出眾多潛在的不良反應,但記住所有細節是不切實際的。所以,老年人要了解常見或嚴重的不良反應及其應對方法。如,對老年糖尿病患者來說,低血糖是多重用藥的常見風險。要想有效預防,建議患者隨身攜帶糖果或巧克力,若感到出汗、頭暈或面色蒼白等低血糖跡象,應立即補充糖分。對于服用降血壓藥物的人,可能會遇到惡心和嘔吐等胃腸道不適的情況。輕微情況下,可以通過調整飲食和增加水分攝入緩解癥狀;但如果情況嚴重或持續存在,應立即停止用藥并尋求醫生的幫助。而對于長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引起的胃腸道出血或潰瘍,應與醫生溝通,評估是否需要停藥或采取其他措施。總之,老年人在面對多重用藥時,應保持積極的心態,主動了解和學習用藥知識,與醫生和家庭成員保持良好的溝通,共同制定和執行合理的用藥計劃。通過科學用藥管理,在多重用藥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身體的健康和生活的質量。
老年人若漏服藥物,可能會對其疾病的控制產生不利影響。如,遺忘服用降血壓或降血糖藥物,可能會導致血壓和血糖水平出現波動,從而增加健康風險。對于漏服藥物的應對,需因藥物類型而異。對于每日一次的降糖藥、抗血小板藥物、長效降壓藥和他汀類藥物等,如果漏服發生在兩次用藥間隔的一半時間內,應立即補服,并在下一次服藥時繼續按常規劑量和時間服用;如果漏服時間接近下一次服藥時間,則無需補服,只需在下一次服藥時按常規劑量服用即可。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漏服后不應在下一次服藥時增加劑量,以免藥物過量。不過,此種補服方法并不適用于所有藥物。如果老年人遇到漏服藥物的情況較為特殊,對于某些特定藥物,如短效藥物或需要維持特定血藥濃度的藥物,漏服后的處理可能會更加復雜。如,某些抗生素需要嚴格按照時間間隔服用,以保持其在體內的有效濃度,如果漏服,可能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導致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因此,在漏服藥物時,老年人最好咨詢醫生或藥師,了解具體的補服方案,切勿自行決定。
老年人在多重用藥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不良反應,表現為輕微的腸胃不適、頭痛、皮疹,也可能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肝腎功能損害等。由于老年人的身體機能相對較弱,對不良反應的耐受能力也較差,因此,一旦出現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用藥,并及時向醫生報告。對于已知的不良反應,老年人及其家屬應提前了解并掌握應對措施。如,如果老年人正在服用某種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的藥物,可以在用藥前或用藥時適當進食,以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對于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應在使用前進行過敏測試,并在使用過程中密切關注身體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