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由共同主辦的“大道同‘工’——當代中國工筆畫七人展”,將于2025年3月25日至4月20日在國家大劇院藝術館開展。本次展覽匯聚了陳孟昕、賈廣健、劉萬鳴、盧禹舜、莫曉松、唐勇力、王穎生七位在當代中國工筆畫領域卓有成就的藝術家,他們各為展覽提供了十多幅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這次展覽彰顯出七位藝術家對中國當代工筆畫內涵與邊界的不斷深化與拓展。
七位藝術家雖同屬工筆畫領域,卻呈現出面目各異的藝術風貌。展出的作品表現出他們對山水、花鳥、人物各自獨特的觀察視野和藝術語言,折射出獨特的文化選擇與生命狀態。七位藝術家或繼承傳統,或創意出新,或立足當下,或探索內心,以各自的藝術實踐闡釋著對工筆畫的傳承與對當下藝壇的影響。他們的作品既體現了對傳統工筆畫技法的精湛掌握,又展現了對時代精神的深刻思考,為工筆畫這一古老畫種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次展覽是對七位藝術家創作成果的集中展覽,更是對當代工筆畫發展軌跡的一次梳理和總結。他們的藝術探索,為當代工筆畫創造藝術高峰、獲得創新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由中國工筆畫學會推動的“大道同‘工’—當代中國工筆畫七人展”即將在國家大劇院舉行,這是一次中國工筆畫名家薈萃的展覽,非常值得期待。所謂“大道”,既是藝術創作的根本遵循,也是藝術作品承載的精神內核,更是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梁。工筆之魂,始于“工”,卻不止于“工”,意蘊悠長,合于“大道”,又別具性格。記得徐悲鴻曾對兼長工筆與寫意的齊白石有過這樣的褒獎:“白石老人的畫,精細處如絲,廣大處如海。”這一評價不僅揭示了齊白石藝術的獨特魅力,也映射了中國繪畫的內涵與意境。尤其是工筆畫的妙處即所謂“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于精微處見廣大,而此展正是借這七位藝術家的作品與藝術理念,來呈現中國工筆畫的當代價值與未來的可能性。
20世紀的中國工筆畫經歷過數次艱難發展,幾代人的努力,方才走出了低谷。21世紀已過25載,當代中國工筆畫面臨著“非人類繪畫”的挑戰,同時自身也正在經歷一場靜默的革新,以耐心與毅力進行著遠征,在絹素之上逐步構建起一方更富哲思的世界。前行者們的創作既是對物象的重塑,也是對生命本質的叩問。在微觀與宏觀之間,在具象與抽象之際,展現出時代的張力。他們不再局限于傳統題材的再現,而是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人文領域。從都市生活到生態關懷,從個體情感到人類命運,工筆畫的表現疆域不斷拓展。這種拓展不是簡單的題材更新,而是藝術精神的深度掘進。
在本次展覽中,當代工筆作品也呈現出“多面向”的特點。如人物畫,唐勇力的“敦煌之夢”系列取法唐代壁畫傳統,將壁畫傳統與現代審美相結合,以工筆的深厚的文化底蘊描繪現代人的生活,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走出了自己的藝術道路。王穎生的“步”系列則以宏大的場景設計、巧妙的空間結構,在嚴謹的造型之上形成超越現實的精神性的深邃空間,呈現出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碰撞。陳孟昕的作品以對少數民族題材的描述反映對時代和社會的人文關懷,既保留了傳統工筆畫的細膩與精致,又融入了現代造型觀念與寫意精神,凝練出具有浪漫寫實主義的工筆創作。在花鳥畫中,賈廣健以色彩見長,設色艷麗,神韻生動,其作品既有古韻,又能清新脫俗,入古而出新。莫曉松以重彩作畫,憑借豐厚的色彩張力、開張的格局,以及頗具現代意味的形式感和視覺節奏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形真而意遠。劉萬鳴則以“意筆”“精微”繪花卉、翎毛、走獸,其作品格調高古,而又有性靈之美,小中見大,觀宇宙之大、天地之寬,有“一花一世界”之境界。在山水作品里,盧禹舜的“天下大同”“天地大美”系列,以道入畫,以現實主義題材與浪漫主義理想相結合,追尋天地人和諧共生,使天地精神與時代生活共棲共生。
總之,“大道同‘工’”這一展覽,以研究的態度呈現革新的力量與遠征的信念,不僅契合于工筆畫藝術本體的追求,更是一種兼具前瞻性與使命感的文化態度和學術立場的表達。“大道同工”者,“工”與“時”偕行,“工”與“心”相應,傳神寫意,縱筆精微,“超以象外,得其環中”,以匠心獨運,化古為新,成時代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