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更好地適應產業高職人才需求,在模塊化課程模式背景下,課程教學團隊積極探索課程教學內容的模塊化重構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崗課賽證”融通為基本原則,采用顯隱雙線實施課程教學目標的重構,以“顯”構建“崗課賽證”融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以“隱”構建課程的素質目標;基于成果與工作過程雙導向并輔以案例提供一種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化教學內容重構的思路,以“成果”為導向達成“崗課賽證”融通的教學內容的初步重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實施教學內容的細化、分類、整合、模塊化劃分等。通過課程的改革實踐,為各大專業機電類課程提供一種可以參考的模塊化教學內容重構實例。
關鍵詞:教學內容的模塊化重構;“崗課賽證”融通;顯隱雙線;成果與工作過程雙導向
從2019年至今,我國職業教育相關政策文件中對模塊化教學的要求在慢慢具象化。模塊化課程模式是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發生質變的標志,它是將職業技能或者職業才能等職業素質課程作為模塊進行教學化處理的課程模式,國外主要包括勞動技能模塊化課程(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MES)和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Education,CBE)兩種類型。我國職教界總結出了相對適合我國國情的“寬基礎、活模塊”模塊化教學模式。“寬基礎”體現職業的寬泛技能,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活模塊”體現崗位的具體技能,強調課程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對應。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要求課程內容要與職業標準對接,就是要以崗定課、實現崗課融合;同時對課程思政也提出了要求。在2021年的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強調要積極探索“崗課賽證”相互融合,充實改造提升相應課程。所以后續課程教學內容的重構把“崗課賽證”融通作為基本原則。
基于此,本文在進行“崗課賽證”融通的模塊化課程重構過程中,采用顯隱雙線實施課程教學目標重構;基于教學目標,以成果與工作過程為導向對課程內容進行模塊化重構。
一、顯隱雙線實施課程教學目標重構
顯性線路是針對課程的知識與能力目標,在重構過程中,根據調研確定的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競賽要求以及證書考核標準,將崗、賽、證的知識與能力進行梳理、羅列、歸類、序化,形成課程的知識與能力目標,再從序化后的知識與能力目標以及職業崗位職業素養要求中挖掘、規整課程的核心素養,形成課程的隱性重構項因子,并對隱性因子進行主線與輔線的規整,形成課程的基本素質,再將素質項量化融入任務中,與任務同步考核、評價。
以“風電機組安裝與調試”課程為例,知識與能力目標:基于風電機組安裝與調試的生產制造過程及職業崗位基本要求,遵循“崗課賽證”融通的原則確定了課程的知識與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在進行素質目標確定時,挖掘、規整了崗賽證中隱含的核心素養,結合最新的職業教育相關文件中關于素質方面提出要結合教學實際融入科學精神、工程思維、技術思維和創新意識,注重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培育等,綜合職業與課程屬性,確定了工匠與工程思維主線、創新提出工藝美課程思政輔線。因為無論是機械裝配還是電氣安裝都有相應的工藝美觀要求,這個素質點可以直接融入機械裝配或電氣安裝相關任務中,可以直接根據過程評價表或結果評價表進行評價或考核。
二、成果與工作過程雙導向實施課程內容重構
基于教學目標,以成果與工作過程為雙導向對課程內容進行模塊化重構。
以成果為導向是在進行課程內容重構時,要對接職業崗位、典型任務、相關標準、職業競賽、職業證書相關要求,也就是課程內容要能夠滿足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要求、相關標準要求等。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就是代表要將崗位能力要求、典型工作任務、相關標準及賽證等要求根據工作過程進行序化、整合,對序化、整合后的內容進行模塊化、項目化或任務化、顆?;奶幚?,實現理實一體、教學做評一體化,突出崗位職業能力培養,實現“崗課賽證”融合。
下面以“風電機組安裝與調試”這門專業核心課程為例展示雙導向課程內容的模塊化重構是如何實施的。
第一步,確定課程對接的職業崗位?!帮L電機組安裝與調試”課程對接的主要崗位包含2個工作場、5個工種(如圖2所示),其中工作場1車間是針對風電機組整機制造商的;工作場2風電場現場涉及整機制造商、風電運維公司、電力公司三方;“風電機組安裝與調試”課程在工作場1對接的工種主要是風電機組機械裝配員、風電機組調試員;在工作場2對接的工種主要是風電機組運維人員或風電設備安裝與調試人員及風電場檢修人員。其中風電機組安裝與調試是風電機組運維人員、檢修人員必備的專業基本技能。由于整機制造商與運維公司職業崗位的劃分存在區別,綜合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確定課程直接對接崗位,主要是工作場1—工種1、工作場1—工種2、工作場2—工種3,這門課程之所以開設也是根據這三個崗位的綜合要求進行確定的。
第二步,對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賽證標準要求等進行分析,確定課程的核心教學內容。對接崗位確定后,就需要進行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賽證與標準的分析。對于典型工作任務,可以通過校企協同調研、教師掛職鍛煉、“雙師型”教師分享等方式進行有效的獲取。對于賽證等就需要認真整理、羅列、歸納,與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匹配。故若要實現“崗課賽證”融通,就需要認真閱讀崗、賽、證相關的文件或任務書等,分析相關的知識、技術技能要求,同時也要考慮學業升遷中的中高本課程的銜接,在培養職業素養與能力的同時,為后續職業發展與學業發展奠定基礎。
第三步,對第二步確定的核心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序化,形成課程主模塊。以成果為導向確定了課程需要對接的崗位、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務之外,就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序化,為后續課程教學模塊的形成做好準備。
(1)整合。整合是將第二步分析出來的崗、賽、證的相似內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任務。如圖2中的工作場1—工種2要求工程師必須具備電氣調試與排故的能力,學生技能競賽、職業技能證書中也都具備這樣的要求,就可以將這些任務根據某種規律的分類進行細化、整合。
(2)序化。專業核心課程基本是根據崗位直接定的,其教學內容除了崗位的核心技術技能、新技術、新工藝等,也會將之前所學習到的很多基礎內容綜合運用進來。如實現風電機組偏航或變槳控制,這個控制里面就牽涉到可編程、繼電控制、傳感器、通信、電機等多門課程,所以核心課程教學內容的重構不是簡單的知識體系的系統化重構,而是職業崗位能力的綜合重構。
(3)課程模塊(主模塊、子模塊)的確定。在對專業核心課程內容進行序化重構過程中,一般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重構,與前面所展示的以成果為導向確定的課程匹配的崗位、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有密切的關系。
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序化重構過程中,需要知道工作對象:一臺風電機組是如何生產制造出來的(如圖3所示)。根據安裝、調試崗位的工作職責要求,基本明確“風電機組安裝與調試”課程對接的工作過程按照風電機組生產制造過程的排序為車間機械裝配、車間電氣安裝、車間調試、現場吊裝、現場調試。
對這五個環節進行分析、歸類,可以發現其中機械裝配與吊裝偏向于機械方向,電氣安裝與調試側重于電氣方向(如圖4)。風電機組本身是一套復雜的機電設備,所以可以根據機械方向、電氣方向先將五個生產制造環節進行主模塊的歸類,其中模塊一為風電機組機械裝配與檢測(機械方向,以下簡稱“模塊一”),包含車間機械裝配、現場吊裝(視為模塊一的子模塊);模塊二為風電機組電氣安裝與調試(電氣方向,以下簡稱“模塊二”),包含車間電氣安裝、車間調試、現場調試(視為模塊二的子模塊)。課程的這兩個主模塊是相互獨立且完整的教學系統,各模塊目標明確、技術技能訓練程序及方法基本固定,且模塊一、模塊二的排序匹配產品生產制造過程,體現工作過程的時序性;每個主模塊下的子模塊又按照產品生產制造時工作過程的先后順序進行了序化。
課程模塊下的教學項目及任務的確定。教學項目與任務的劃分也基于工作過程體現出工作過程的時序性、技能訓練的邏輯性與規律性、知識技能的遞進性與難易度等。
課程項目的確定?!帮L電機組安裝與調試”這門課程實踐的主要載體是風電機組本體,風電機組本體各大總成部件都具有自己特定的功能,這些功能也基本上是獨立控制的。所以可以以風電機組各大總成部件作為“模塊一”下各個子模塊教學項目劃分的依據。教學項目之間的相互排序是按照企業部件裝配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序的,匹配實際的工作過程與生產過程。
課程任務的確定。教學任務可以按照風電機組各總成部件的組成零部件進行劃分,如風電機組機艙內有偏航軸承、偏航電機等,可以將這些部件的裝配單獨作為一個任務進行設置;同時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及實際學情單獨設置一些裝配前必備的基礎技術技能實訓任務,如機械裝配所需要的工具的使用、裝配工藝基本認知與實訓等均可以單獨列一個任務,確保后續裝配專項技能可以順利實施。
在對“風電機組安裝與調試”這門專業核心課程進行模塊化內容重構過程中的主模塊是根據風電機組本體的機電屬性進行劃分,分為機械部分和電氣部分;子模塊是在主模塊的基礎上,根據機械或電氣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執行的先后順序進行劃分的;子模塊下的項目是根據風電機組具有各自特定且相對獨立的功能的各大總成部件進行劃分的;項目下的任務綜合了學生的基礎以及認知規律,以各大總成部件組成的零部件為主進行劃分的。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機電相關的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重構時,課程教學團隊可以基于上述思路,廣泛調研,確定課程對接的職業崗位及崗位能力要求、學生技能大賽以及職業資格或技能等級證書的標準,綜合職教相關政策、文件的主旨或先進理念采用顯隱雙線的形式完成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根據課程屬性及教學載體,可以采用特定的方式且確保各模塊之間相互獨立又可以組合成一套完整的直接對崗、對接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塊、項目與任務完成模塊化教學內容的梳理、整合與序化。后續教學團隊會繼續深入探究模塊化教學的組織與實施,對課程進行進一步的改革與優化。
參考文獻:
[1]蔣乃平.對《“寬基礎、活模塊”課程結構研究》的回憶和再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35):2328.
[2]蔣乃平.職教課程開發的閉環系統:“寬基礎、活模塊”課程模式再論之一[J].職業技術教育,2007,28(16):4851.
[3]李巨光,李曉靜.模塊化教學在本科院校高職教育中的應用與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1(07):9293.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4×4”現代化產業體系背景下新能源裝備技術專業群“四鏈”融合式課程改革(編號:XSP25YBC025);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①國家級新能源與環保專業創新團隊下教師實踐能力提升方法與途徑研究(編號:ZJGB2021333),②區域風電產業下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本土化路徑研究——以新能源裝備技術專業為例(編號:ZJBZ2021017);湖南電氣職院科研基金專項項目:創新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編號:2023ZX09)
作者簡介:王艷(1983—"),女,漢族,山東莒南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新能源、控制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