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16日至22日,“科莫多2025”多國海軍聯合演習(MNEK 2025)在印尼巴厘島附近海域舉行,此次演習由印尼海軍主辦,主題為“和平與穩定的海上伙伴關系”,共有38個國家參與。演習聚焦海上非傳統安全合作,旨在提升多國海軍協同能力。作為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俄羅斯與美英等北約國家首次同時參加的多邊軍事活動,此次演習不僅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同時也在當前國際爭端加劇的背景下探索非傳統安全合作機制化新路徑提供了參考。
演習歷史 “科莫多”系列軍演是由印尼海軍主辦的聚焦非傳統安全合作、旨在提升多國海軍協同能力的大規模海上聯合演習。2014年,首屆軍演——“科莫多2014”多邊人道主義救援演習在印尼巴淡島附近海域舉行,包括中美俄在內的17個國家和聯合國、歐盟等國際組織參加了此次演習,此后演習基本每兩年一屆定期舉辦。2016年,主題為“為和平而合作、為和平而準備”的第2屆“科莫多”軍演在印尼巴東舉行,共有35個國家參與了此次演習,當時剛剛提出“全球海洋支點”戰略的印尼時任總統佐科出席了開幕式。2018年,在印尼龍目島舉辦的“科莫多2018”演習除了人道主義救援科目外,還重點演練了應對恐怖主義和武裝海盜攔截等科目。2020年,“科莫多”軍演因疫情暫停舉辦。2023年,恢復舉辦的第4屆“科莫多”多邊海上演習以“攜手復蘇 強勢崛起”為主題,共有多達43個國家參演,是疫情后亞太地區首個參與國家最多的多邊聯合軍演。
2025年2月16日,“科莫多2025”多國海軍演習開幕式于巴厘省巴東的丹戎貝諾港隆重舉行,印尼海軍參謀長穆罕默德·阿里上將宣布演習開幕。此次第5屆“科莫多”演習由印尼海軍第2艦隊水面作戰群司令阿姆林準將擔任演習指揮長,側重海上自然災害應對和人道主義援助以及海上非戰爭威脅的綜合演練,強調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國際合作。
參演各方情況 此次“科莫多2025”多國海軍演習共有38個國家參與,東道主印尼派出了來自海軍和海警部門的17艘各型艦船參演,中、美、俄、英、法等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和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等亞太地區國家也分別派出軍艦參加了此次演習。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派出尖銳號多用途輕型護衛艦、俄聯邦英雄阿爾達爾·齊堅扎波夫號守護級輕型護衛艦以及佩琴加號中型補給艦參演。美國海軍則派出第7艦隊杜威號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以及P-8A波塞冬反潛巡邏機參演。此外,還有柬埔寨、加拿大、伊拉克、意大利、新西蘭、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和阿聯酋等17個國家作為觀察員參加了演習。
演習內容 演習正式階段于2025年2月16日至22日在印尼巴厘島附近海域舉行。前期港口階段活動主要集中在巴厘省首府登巴薩市,主要內容包括周邊村鎮道路修繕等工程公益項目和位于印尼海軍瓦希丁·蘇迪羅·胡索多博士號醫療船開展的社會醫療服務項目。此外,還在登巴薩舉辦了多國海軍官兵城市游行和海洋保護等活動,來自不同國家的海軍官兵與當地社區志愿者攜手開展放生海龜和紅樹林植樹活動,切實為當地生態保護貢獻力量。
在海上階段,各國海軍在巴厘島巴東海峽和北部海域,圍繞模擬自然災害場景下的人道主義聯合救援等多個非戰爭軍事行動展開演練。同時,演習期間還舉行了由印尼海軍主辦的最大規模國際海上研討會——第6屆國際海事安全研討會(IMSS)和“科莫多2025”多國海軍海洋防務展。

面對復雜多變的全球局勢,非傳統安全合作成為各國利益的“最大公約數”。無論是自然災害、跨國犯罪還是公共衛生危機,都需要國際社會超越意識形態分歧,以務實態度展開合作。“科莫多2025”軍演的最大亮點在于其鮮明的非對抗性,演習內容不僅涵蓋醫療救援等非戰爭軍事行動,甚至包括清理海灘、植樹造林等公益活動。這種以“共同安全”為目標的合作模式,打破了傳統軍演的陣營化思維,為大國間積累戰略互信提供了平臺。
印尼 作為“不結盟”運動發起國,印尼“獨立積極”的外交政策為軍演的成功舉辦奠定了基礎。印尼政府深知自身在區域安全格局中的重要地位,通過組織此次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以及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等印太地區重要國家紛紛參與的“科莫多2025”多國海軍聯演,利用人道主義國際合作和中立外交政策優勢淡化軍事對抗色彩,不僅展示了其在區域安全合作中的領導力,還為自身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更多的話語權,進一步強化了其區域影響力。
美國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親自參與“科莫多2025”軍演,其本質則是通過參與多邊合作機制鞏固區域影響力,旨在強化與東南亞盟友及伙伴國家的安全互信,以非傳統安全領域的領導力塑造其“全球公共產品提供者”形象,避免印尼等關鍵地緣節點國家在中俄影響力擴大的背景下轉向非西方陣營,體現了其印太戰略的深化與地緣博弈的復雜性。此外,美軍參演還展示了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進而提升其在國際事務中的道義話語權,通過聚焦人道主義救援、反恐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降低了與俄羅斯在傳統安全議題上的直接對抗風險,從而為新一屆特朗普政府在烏克蘭危機談判期間創造相對緩和的國際環境。
俄羅斯 在當前烏克蘭危機持續、面臨西方多重壓力的情況下,參與此次“科莫多2025”軍演是俄羅斯實施的“非對稱再平衡”軍事外交策略。早在2024年11月,俄羅斯便與印尼成功舉行了“奧魯達2024”首次海上聯合軍演,而此次派艦再赴印尼參與軍演,不僅延續了既有合作框架,更是通過多國參與的全球性平臺實現了其亞太地區軍事外交活動的延續拓展。通過加強同印尼等亞太重要國家的軍事合作,俄方既規避了歐洲方向的沖突對抗,又借助亞太國家的中立立場拓展戰略回旋空間,向國際社會清晰且明確地傳達出其在東南亞地區的軍事合作網絡依然穩固,俄羅斯依舊是亞太地區乃至國際舞臺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通過斡旋烏克蘭危機、深化多邊合作、加入金磚國家等外交行動,印尼一直在努力塑造“全球南方領袖”形象,這種“不結盟”外交紅利,使得印尼在大國博弈中占據了有利位置。然而,印尼的平衡戰略也依賴大國間的脆弱默契。一旦大國間出現爭端,現有基于大國默契所維系的區域均勢極有可能被打破,進而觸發區域權力結構的重新調整與組合。在這種情況下,印尼有可能難以繼續維持其中立立場,被迫卷入大國博弈,成為各方角逐的焦點區域。
此次演習中,美俄、印巴等國家的共同參與體現了通過非傳統安全合作減少對抗的意圖。這種合作與博弈并存的態勢,恰恰反映了當前國際體系中國際關系的復雜性與動態平衡。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軍演正值烏克蘭危機爆發3周年之際,俄羅斯與北約國家的“同臺亮相”被視為“破冰信號”。俄方通過參演展示了其合作形象,而北約國家則在美國特朗普政府戰略調整的影響下,試圖通過非對抗性合作緩和與俄關系。盡管雙方核心矛盾尚未解決,但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至少為緊張局勢提供了緩沖空間。就在演習舉行期間,2月18日,俄美在沙特利雅得舉行了俄烏沖突后首次高級別直接對話,被國際社會視為俄美關系的“破冰”和“重啟”。
然而,盡管“科莫多2025”演習通過多邊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其背后仍存在現實挑戰。非傳統安全合作雖為大國危機管理提供了溝通渠道,但其議題局限導致傳統軍事安全互信的深化與戰略妥協的達成面臨結構性障礙。在這種情況下若大國間缺乏實質性信任建設,短暫合作可能淪為新一輪對抗的鋪墊。這些現實挑戰表明,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雖能緩解短期緊張,但難以替代傳統安全矛盾的政治解決。


自2014年舉辦以來,“科莫多”系列軍演通過十年五屆的持續實踐,已發展為亞太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多邊海軍聯合演習之一。在機制層面,演習以每兩年一屆的固定周期舉辦,確立了包含指揮架構、訓練標準與評估機制的制度性規范;在實踐層面,形成了“港岸交流+海上演練+民事行動”的三維體系,將軍事協同與災害救援、文化互動深度融合。同時,參與國家的數量與構成也充分表明地區性強國的平衡外交能夠有效整合多元安全協作,這種超越軍事同盟的包容性模式,既呼應了“東盟中心性”原則和印尼“不結盟”外交政策,又通過機制(如民事工程和醫療援助項目)創新了非傳統安全治理的實踐路徑。
在全球治理體系加速變革的背景下,“科莫多”系列軍演這種以共同安全為導向的非傳統安全合作范式,為破解傳統安全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其制度化框架與協作體系的形成,為全球非傳統安全合作提供了新的參考范式。未來,如何將演習成果轉化為長效機制,推動非傳統安全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將是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課題。
責任編輯:馬 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