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云和我是同班同學,也是鄰居,初中畢業后我考上了師范學校,而若云則外出打工。我們很少見面,畢業六年了,我只有在每年的同學聚會時才見到她。
畢業后第一次見面是畢業那年的春節,是美芳姐出嫁的那一天,我和若云都是伴娘。早上,二叔婆給了我180元的\"出腳利市\"(是給女方伴娘和陪嫁親人買鞭炮煙花的),當我走向士多店的時候,若云也快步走過來,笑著問:“二叔婆給了多少利市錢?”我把錢遞了過去。
“只有180元?”她狐疑地看著我,直到從頭到腳看完我一身沒有口袋的連衣裙才把目光挪開。
她從180元里抽出6張10元,剩下的交給士多的老板,提著一大包爆竹煙花走出士多店后,若云把30元塞給我說:“別人都是把出腳利市抽起一些的,我們不多抽,每人30元算了。”
“但是\"我一下子愣住了,“伴娘和親人都多,這些夠嗎?”
“不夠就每人派一串,你這土脾氣,怎么到現在還是改不了!”若云極不耐煩。
望著揚長而去的若云,我嘆了口氣,拿著30元又去士多店買了一袋爆竹。
回去時,新娘的房門前,已經有幾個沒有領到爆竹的親人在吵噻,我趕緊地把爆竹遞上去說:“這里還有呢,我走慢了一點,不好意思。”
若云張了張嘴,終于沒有說什么。
第一次同學聚會是若云發起的,準備得很充分,時間、地點以及包括老師在內的人員全部通知到位,我是她通知的最后一位,她的理由很簡單:“你現在是在自己的母校就職,無論什么情況你都會參加,并且有義務去安排會場。”最后讓我把她的主持稿給打出來。
聚會當天,我把她發過來的關于初中生活的照片制作成PPT在電腦大屏幕上放出來,在《同桌的你》的音樂聲中,若云挽著一個男子走進來。她的頭發高高挽起,戴著一對珍珠耳環,在金黃色旗袍的襯托下閃閃發光,與旁邊男子的禿頭相互映照。
若云招呼那男子坐在前排主席位,并引導他和主席位上的幾位初中老師一一握手,最后拿起麥克風走上講臺,按照主持稿的程序,先介紹愛華小學這幾年的變化。PPT制作精美,動情的畫面記錄著愛華小學從磚瓦結構到混凝土框架三層教學樓結構的演變歷程,在座的同學激動不已。最后,若云拉起那位禿頭的男子,滿臉激動地向大家介紹:“愛華小學有今天的變化,全賴紅木家具廠、我的未婚夫周富明先生投資贊助,今天同學們歡聚一堂,他誠邀大家到粵風酒店共聚晚餐。\"先是一片安靜,然后尖叫聲和鼓掌聲雷鳴般響徹整個會場。
若云成了我們班同學的焦點人物,粵風酒店記載了我們每一年聚會的歡樂時光。每年的聚會她都會早早到場,不失時機地向每一位同學介紹她意氣風發的人生,特別是向我們昔日的副班長、班花賴芳蓮。
賴芳蓮每次聚會都是最后一個到場,大學畢業的她成了某公司設計部的主管。雖然每次聚會都是那么匆忙,但我們彼此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若云每次見到賴芳蓮到來,總是很夸張:“歡迎我們的學霸賴主管,怎么現在才來?你錯過了很多的精彩環節哦!”
賴芳蓮微笑,很陽光:“怎么會,友誼貴在情真,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會有我們表達的方式。”
粵風酒店的卡拉OK房是同學聚會的高潮地,抑揚頓挫的青春旋律、熱情的擁抱和雷鳴的掌聲中,我看到了賴芳蓮和同學們眼中的淚光,而坐在一旁修剪指甲的若云是感覺不到的。
若云舉辦畢業聚會有五年了,今年是第六年。
今天若云拿著麥克風的手有點不自然,有兩次居然由于食指不自覺上下滑動而把開關關掉了。PPT依然是五年前的PPT,但在沒有底氣的潤色中顯得毫無風采。若云在同學們安靜的注視中匆匆結束了演講,她遲疑了一下,最后宣布:“今年我們換一下聚餐地點,改在麗和酒店,那里格調還是可以的,只是沒有卡拉OK,大家認為怎么樣?”
開門聲打破了沉寂的氣氛,剛進來的賴芳蓮微笑著向大家打了一聲招呼,然后走上講臺,接過若云手中的麥克風,語音輕緩:“同學們,大家好!畢業幾年來,感恩若云伉儷一直以來對母校的貢獻,對我們同學之間友情的珍惜,每年都出資為我們的相聚提供場所,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感恩她的付出。若云同學也不容易,特別是去年,她年僅三歲的孩子得了白血病,還堅持為我們的畢業聚會不遺余力,這份情懷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今天讓我們不變初衷,還是到粵風酒店聚餐,這一餐由我請。另外,我建議我們成立一個同學聚會基金,除了用于每年的聚會支出外,把每年累積的款項捐給我們的母校,并用于其他公益活動,以報答母校多年的培育之恩。現在,我代表大家把今年的基金款捐贈若云同學,作為我們對她孩子的一份愛心……”
雷鳴般的掌聲在會場久久回蕩,若云張嘴想說什么,終于眼淚代表了內容,在同學們的一片鼓掌聲中,她深深地彎腰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