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當前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各國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和關鍵引擎。在全球經濟轉型和創新驅動階段,傳統金融服務體系難以滿足科技創新型企業需求,科創金融生態圈的構建成為連接科技與金融的重要橋梁。各國利用多元化金融工具和創新政策,推動金融與科技融合,為創新型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對此,業界已有諸多探討,有人認為英國金融科技領域表現出色,其成功可歸因于運營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態圈[1;新加坡以打造出一個立足本國、面向東南亞和亞太地區、連接全球的金融科技生態圈平臺為目標,通過一系列努力已成功取得顯著成效[;美國硅谷作為世界領先的、最活躍的科技金融中心之一,構建了極具代表性和創新活力的科技金融生態圈[3]。美國硅谷依托風險投資與頂尖大學緊密合作,從而形成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與金融支持體系的模式;新加坡通過政府主導的金融科技政策,建立高度集成的金融科技創新生態圈的模式;英國以開放的金融市場和完善的監管體系為引領的模式,在不同程度上解決了初創科技創新型企業融資難的關鍵問題,對于我國構建科創金融生態圈有極大借鑒意義。
本文旨在通過對美國、新加坡和英國三大典型模式的比較分析,探討它們在科創金融生態圈建設中的經驗與不足,總結出對應的結論啟示為我國的科創金融生態圈建設提供指導借鑒。
一、國外科創金融生態圈建設典型模式與特點
(一)美國硅谷模式
硅谷作為世界領先的科創中心之一,憑借其在創新創業成果、資源吸引力、人才集聚、融資渠道、市場滲透率以及豐富的創業經驗等多個關鍵領域的卓越表現,一直以來穩居全球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第一。其已然成為全球最發達最成熟的科創金融中心之一,硅谷之所以成功,與其完善且發達的科創金融生態圈密不可分[4]。可以從以下角度對其進行深入分析:
1.富有活力的多層次創新主體
硅谷擁有尖端企業與初創公司的良性互動,通過股票期權等薪酬方案吸引人才,并購和IPO激勵創新創業;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促進技術創新;本地銀行與風險投資緊密合作,提供全面金融服務。同時,硅谷能夠高效轉化科技成果,催生新產業,使硅谷的金融生態圈形成一個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良好態勢,助推創新創業活動發展。
2.發達的風險投資市場
硅谷金融體系的核心是風險投資。硅谷有大量的可用資金支持創業公司,風險資本家能夠為初創公司提供人際網絡、潛在客戶等增值服務。此外,硅谷地區還具有完善的退出回流機制,確保較高效率的風險投資,從而為初創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與增值服務。
(二)新加坡模式
從2015年6月起,新加坡便以建設“智慧金融中心”為目標。近年來,新加坡充分發展科創金融,開辟了科技創新推動金融發展的新賽道并取得了許多科創金融成果,成為僅次于倫敦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
1.健全的金融創新生態系統
新加坡構建了多元創新體系,以增強其研發能力。政策上,新加坡政府提供支持,其中新加坡管理局 (MAS)推出“金融領域科技創新”(FSTI)系列計劃,最新至FSTI3.0,承諾額外提供1億新元助力金融領域量子與AI項目。政府依托頂尖院校設立科技創新機構,金融機構在科技金融生態圈中發揮重要作用,與科創企業合作推動金融科技產品創新。例如,浦發銀行在新加坡設創新中心,產學研合作賦能業務創新。政府、金融機構與企業協同,共同營造了新加坡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
2.濃厚的科創金融文化氛圍
新加坡政府、金融機構與企業相互配合,激發了科創金融的熱情。隨著生態圈的完善,區塊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在市場上廣泛應用,提升了服務效率和風險管理能力。這些技術的應用使消費者和企業逐漸認識到金融科技的便利和優勢。2021年上海與新加坡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將進一步加深金融、經貿商務和人文交流等領域的合作,推動科創金融的持續發展,拓寬國內外市場,并宣傳科創文化。
3.高效的科創金融監管機制
新加坡金融監管局(MAS)在推動科創金融生態圈建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借鑒英國的金融監管體系并結合本國政策和國情,MAS于2016年發布了《金融監管沙盒指南》。該制度允許科創企業在限定范圍內創新,并簡化市場準入標準。MAS為進入沙盒的企業定制監管方法和指導,減少資金、流動性和履歷等監管要求。此外,MAS還為科研機構提供資金支持和激勵措施,滿足部分科創金融項目的資金需求。
(三)英國模式
英國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其科創金融領域在全球范圍內占據著重要地位,并在產業投資、企業發展、生態圈建設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都顯示出強大的活力和吸引力。英國科創金融生態圈的建設是一個政府引導、金融機構參與、機構監管共同作用的過程。
1.科創金融政策引導與支持
英國政府為推動科技創新,制定了一系列戰略政策與計劃,如“科創企業融資”十年行動計劃,提供融資支持、稅收優惠等,促進科創金融生態圈建設。通過拓展EIS、VCT等渠道籌集資金,鼓勵科創企業與高校、國際投資者合作,搭建交流平臺吸引外資,加大財政稅收政策支持,為不同階段科創企業提供資助及智力支持,逐步構建起世界一流的科創金融生態系統。
2.科創金融投資氛圍濃厚
英國在科創金融領域的投資非常活躍。根據Dealroom的數據,英國科創金融領域投資活躍,2022年1月至今吸引了124億英鎊風險投資,成為競爭力較強的行業。政府還設立了科技創新基金支持初創企業,如英國商業銀行通過提供貸款等傳統金融服務支持科創企業,并通過母基金(FOF)管理等方式間接投資扶持創新企業發展。
3.分工明確的金融監管
英國在加強金融市場治理和監管方面,采取明確分工機制以確保市場穩定與可持續發展。2012年,英國撤銷金融服務局,拆分為審慎監管局(PRA)和金融行為局(FCA),頒布《金融服務法案》實現消費者保護與審慎監管分離,加強中央銀行監管權限并集中于英格蘭銀行。此外,建立消費者保護和市場管理局(CPMA)提升監管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二、國外科創金融生態圈建設模式比較
(一)建圈交集特點
美國、英國和新加坡在科創金融生態圈方面存在以下共同點:
1.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
三國都重視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創新體系,通過政府支持、頂尖院校和研究機構多主體的聯動合作,調動國內資源良好互動,為科創企業提供技術、資金和發展平臺等,推動創新型金融產品的研發和應用。
2.良好的金融創新氛圍
政府、金融機構與企業共同推動新技術的采納和應用,都積極采納如大數據分析、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同時大力宣傳創新精神,鼓勵個人、企業發揮創新才能,為國內構建了良好創新氛圍。
3.人才培養與吸引
他們都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和一流的教育體系,并且三國都以頒布教育優惠政策和開放高素質人才簽證的方式來吸引國際人才,為金融科技創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如英國推出的數字產業專項簽證,美國的移民政策及新加坡的頂級專才準證(ONEPass),為科創金融行業提供了人才支持。
4.國際合作與交流
他們重視國際交流,通過開展文化交流活動以促進技術的傳播和進步。同時,他們都利用本國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優惠的稅收政策吸引國際投資,吸引了包括科創金融公司在內的各類金融機構進入,成為全球主要的投資目的地。
以上特點是美國、英國和新加坡能夠在本國建立科創金融生態圈的必備因素,也是三國能在全球金融領域占據領先地位的重要原因,其對我國科創金融生態圈的搭建有重要的指導和參考意義。
(二)差異性優勢
新加坡的金融模式以政府主導和政策支持為主,以政府的政策引導為核心構建的區域性金融生態系統極大地推動了新加坡科創金融方面的發展。同時,這種政府主導的策略也使新加坡能夠迅速制定出有利于創新的監管政策。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還推出了創新組(FTIG)政策策略,為相關企業提供了相對安全和舒適的創新環境。此外,政府通過合作伙伴關系和集群策略來集中資源,使企業能夠更有效地進行創新,促進資源的高效分配。
英國擁有全球最開放的金融市場之一,英國倫敦作為全球領先的金融中心,擁有廣泛的國際市場聯系和豐富的金融服務,聚集了眾多的科技公司和國際金融機構。同時,英國還很注重監管創新,FCA通過創新計劃監管沙盒,支持新興的科創金融企業,但不同的是英國的監管環境更受市場驅動,更加注重通過開放銀行等項目促進市場競爭。英國政府和私營部門對科技創新型企業進行巨大的投資,建立了大量的創新孵化器和創業基金。
美國的資本市場遠大于新加坡和英國,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巨大。美國科技公司通常能獲得全球最大的風險投資基金支持,具有明顯的規模化融資優勢。此外,美國還有眾多天使投資人和創業孵化器,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科技創新。高度多樣化的金融體系,包括銀行、保險、基金和風險投資等多個領域,形成了極具活力的金融生態系統。在硅谷的推動下,金融創新和科創企業的發展相輔相成,不斷前進。
三、國內科創金融生態圈建設發展建議
(一)國內科創金融服務發展現狀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其科創金融領域發展狀況也頗受關注。我國的總體經濟規模龐大,產業結構優勢明顯,特別是在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方面發展迅速。此外,我國大力支持科創金融的發展,科創金融營商環境完善,吸引了大量科創金融企業。2022年11月,央行等8部委聯合印發《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其他地區在科創金融領域的發展。
(二)對我國科創金融生態圈未來的展望
借鑒美國、英國、新加坡的科創金融生態圈建設經驗,對我國科創金融生態圈的構建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1.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機構組織體系搭建
美國硅谷銀行是科創金融生態圈建設的典型,其服務對象包括中小型科創企業、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和風險投資公司等。我國可借鑒此模式,建立包括商業銀行、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多類型金融機構的組織體系,以滿足不同階段科創企業的金融需求。
2.推動科創金融產品加速選代
如英國通過風險投資信托(VCT、企業投資計劃(EIS)等,為創新型知識密集型公司進一步提供有力支持。我國可深入探索類似的金融產品,如PE/VC機構貸款、認股權貸款等,來支持科創企業的成長。
3.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英國科創金融政策強化了股票市場對科創企業融資的發酵效應。我國各地區應高效合理利用資本市場,為科創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渠道,助力其成長。
4.建立風險共擔機制
如硅谷銀行的投貸聯動模式,將貸款風險與股權投資相結合,為初創企業與科創行業提供更加全面和完善的金融支持[5]。我國政府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風險共擔機制,以降低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同時可以增加投貸聯動的試點,探索中國特色的投貸聯動模式。
5.金融生態圈建設樣板區構建
根據《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借鑒美國硅谷、英國倫敦科技城和新加坡的科創金融生態圈模式,在我國沿海城市打造金融生態建設樣板區,推動金融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
6.加強金融監管機構的建設
新加坡金融監管局(MAS),在國內建立了完善且高效的監管框架,同時運用監管沙箱機制加速科技企業科創技術的進步,我國可以通過設立金融監管局,并且加強各地區金融監管機構的聯系,從而加強對各地區金融科創生態圈的統籌監管。
結語
我國科創金融生態圈的構建仍面臨諸多挑戰,但通過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能夠逐步克服這些困難,構建一個多元化、多層次、高效且可持續的科創金融生態圈,為科創企業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推動我國科技創新事業蓬勃發展,實現經濟的高質量增長和轉型升級。
本文系2024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長三角科創金融服務生態圈構建與生態治理研究》(項目編號:202410354051)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楊望,周鈺筠.中外中小銀行金融科技創新路徑對比[J].當代金融家,2018,(07):116-119.
[2]張銳.金融新革命:從FinTech到RegTech[J].中外企業文化,2017,(07):5-11.
[3]汪思冰.硅谷構建科技金融生態圈的經驗借鑒[J].商業經濟,2020,(10):177-179.
[4]唐波,李秦.系統性金融風險監管主體制度改革的國際實踐與借鑒[J].湖南社會科學,2019,(06):86-94.
[5]肖蘭華,徐信艷.緩解科創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新模式:投貸聯動[J].財會月刊,2017,(02):79-83.
(作者單位:嘉興大學經濟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