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解決傳統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課堂參與度低、實踐環節少、評價方式單一等問題,基于BOPPPS教學模型,融合大學MOOC、雨課堂、Edu"Coder等智慧教育平臺優勢,探究了“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創新設計方法,實現了BOPPPS模型全過程,課前、課中、課后全周期的線上、線下混合,形成了系統的教學流程,提出了教學設計實例,并進行了教學實踐。結果表明,該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組織課堂教學,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有效增加師生互動,提高提高了學生參與度。
關鍵詞:"BOPPPS模型;Edu"Coder;雨課堂;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TP18""""""""""""""""文獻標識碼:"A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1]"。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成為現階段教學研究的熱點。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已經被教育界公認為一種高效實用的教學模式,在高校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實踐[2]。BOPPPS教學模式強調“參與式教學”,將教學過程進行了有效劃分,是教師組織課堂的有效工具[3]"。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智慧教育平臺等的不斷完善,如何融合多平臺優勢,探索BOPPPS教學模式在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和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是高校理工科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基礎課。該課程以C語言為工具,旨在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問題抽象以及應用計算機裝置自動化的解決專業技術問題的能力。該課程具有知識點多,邏輯性強,注重實操等特點,但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實踐環節少,課堂參與度低等問題[4]"。因此,本文以基于“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課程,依托智慧教育平臺,引入BOPPPS模型進行混合式教學創新設計,提出教學設計實例,并進行了教學實踐。
1"相關概念
混合式教學設計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也是BOPPPS教學模型的靈魂。“混合式教學”是指通“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線上”是指安排"20%-50%nbsp;的教學時間讓學生線上自主學習;“線下”是指根據學生線上自主學習的情況,線下課堂教學有側重。BOPPPS將課堂教學內容劃分為6個階段,包括:引入B(Bridge-in)、目標O(Objective)、前測P(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測P(Post-assessment)、總結S(Summary)6個教學環節,為混合式教學提供了清晰的設計思路[5]"。
智慧教育平臺面向高等教育領域,能夠有效融合幻燈片PPT、視頻資源、微信等,連接師生的智能終端,科學覆蓋課前、課中、課后每一個教學環節,推動教學改革[6]"。線上實踐教學平臺匯聚了國內各大高校的科研成果,支持教師按需自主創建、設計并發布實驗任務,通過設置趣味關卡,積分獎勵機制,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7]"。
2"基于BOPPPS模型的多平臺混合式教學設計與組織
本研究基于線上優質課程資源,依托智慧教育平臺,引入BOPPPS模型進行混合式教學創新設計,實現BOPPPS每個環節的線上、線下深度混合。通過分析教學過程數據,指導線下教學改進,根據線下教學效果促進線上教學改革,實現教學的持續改進。
基于BOPPPS模型的多平臺混合式教學實施流程如圖1所示:
2.1基于BOPPPS模型的多平臺混合式教學設計
以《C語言程序設計》第5版作為參考教材,以第二章《算法—程序的靈魂》教學內容為例,對基于BOPPPS模型的多平臺混合式教學方法進行設計。
2.1.1"引入階段
問題導向,激發學習興趣。通過選擇優質視頻課程資源,整合線上教學資源,設置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思考問題,通過智慧教育平臺進行推送,建立監督、答疑、解惑機制,激發學習興趣。"線下以線上平臺設計的問題為出發點,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分析計算機解決問題的特點,引出“算法”的概念。
2.1.2"目標階段
明確課程目標,厘清學習任務。教師根據專業培養方案,建立明確、可測的課程教學目標,量化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明確教學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厘清學習任務。通過智慧教育平臺發布課程學習公告和學習單,明確學習目標,學習要求,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預習。
2.1.3"前測階段
了解學生基礎,調整教學側重。通過發布前測題目,了解學生對先導課程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線下根據線上答題情況,及時調整授課側重。比如,設置測試題目:流程圖的基本要素及功能。如果有超過30%的學生回答錯誤,則需要再課堂上加強這個部分的講解,反之可以縮減該部分內容。
2.1.4"參與式學習
組織分組討論,加強課堂互動。采用智慧教育平臺智能分組、隨機點名環節等組織課堂。比如,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生活中的算法實例,列出3-5個實例,并繪制算法流程圖,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老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講解和補充。
2.1.5"后測階段
實施課堂后測,評估教學效果。后測環節是對本次課堂的教學檢測,通過后測,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程度,評估課堂目標達成情況。以第二章《算法——程序的靈魂》為例,結合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并發布關于算法概念、基本特征、表示方法等主題的問題,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考察。
2.1.6"總結階段
梳理課程知識,改進教學過程。輔助學生梳理課程內容,形成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建課程知識體系。以第二章《算法—程序的靈魂》教學內容為例,對知識點進行梳理。發布闖關式編程題目練習,幫助學生初步認識C語言的編譯環境,在掌握簡單C程序的編輯、調試、運行方法,為下一階段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2.2基于BOPPPS模型的多平臺混合式教學課堂組織
本文以《C語言程序設計》第5版作為參考教材,將BOPPPS模型的六個環節通過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到教學過程的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明確實施目的,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習活動。
(1)課前階段,教師通過發布導學單、推送優質教學視頻和前測題目,了解學生學情、基礎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做好上課準備。
(2)課中階段,教師根據課前的前測結果分析,調整教學內容、深度和進度安排,明確教學重點、難點;其次,通過發布隨堂測試和實操訓練題目,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對課程內容進行總結,對知識進行梳理,幫助學生厘清知識框架,繪制思維導圖。
(3)課后階段,教師通過發布課后作業和實操訓練題目,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并通過分析教學過程監測數據,以及線上實訓平臺提供的實踐過程數據,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評估,為后續教學改進提供科學依據。
3"教學過程評價
《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總理論學時為48學時,其中,理論授課學時為32學時,上機實習為16學時。綜合考核成績=期末成績*70%+課程上機*10%+平時成績*10%+線上*10%的方式進行考核,2023年9月到12月,對學院2022級車輛工程專業的65名同學進行基于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試點改革。根據智慧教育平臺后臺教學過程數據以及頭歌實訓平臺闖關情況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
3.1雨課堂教學過程數據分析
2023-2024年第1學期,根據教學過程數據,該學期總計開課17次,發布教學活動42次,發布課件25個,插入線上精品課程視頻12個,習題49個,學生總體到課率達到98%,師生互動達到1740人次,視頻完成率達到79%,客觀題正確率達到76%。
采用出勤率,教學視頻完成率,課堂習題答題率以及正確率對教學過程中的主觀活動情況進行評價,統計結果如圖2所示。總體上來看,2023年實施基于BOPPPS模型的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堂互動,問題反饋上均取得較好的效果。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同學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進行良好互動,教學效果良好。
3.2"實訓平臺實踐數據分析
根據實踐平臺后臺統計數據,2023-2024年第1學期,共發布實踐訓練20個,學生參與度達到94%,按時通關率達到88%,部分內容的實訓通關率如圖3所示。
綜上可知,基于BOPPPS教學模型能夠融合多平臺優勢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在吸收線下授課優勢的基礎上,靈活結合最新網絡信息資源和工具,科學組織課堂教學,提供多元互動平臺和及時反饋機制,實現了隨時隨地實訓練習和在線個性化指導,有效提升了課堂參與度。
結語
通過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學創新設計,有機融合了各智慧教育平臺優勢,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突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有了明顯提高,實踐動手能力也得到加強,為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創新性設計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郭海中,"于露,"夏田雨."基于雨課堂+BOPPPS教學模型的《原子物理學》教學改革方案[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06):"37-39.
[2]張銀霞,耿蕊,于曉敏,等."C語言程序設計完全線上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比分析[J].高師理科學刊,"2023,"43(2):"85-90.
[3]許智宏,呂華,馬建紅,等.基于BOPPPS教學模型的程序設計課程線上教學實踐[J].軟件導刊,"2022,"21(7):"157-160.
[4]孟宇橋.基于OBE理念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差異化教學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2,"25(20):"223-226.
[5]金鑫,李良軍,杜靜,等."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學創新設計:以“機械設計”課程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6):"19-24.
[6]王營超,高鉀,劉亞鎖,等.基于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以“供熱工程”課程為例[J]."科技風,"2023(22):"146-148.
[7]吳建萍,侯雪梅,南煜,等.基于多平臺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計算機教育,"2022(6):"97-102.
基金項目:安徽工程大學2023年校級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計劃項目“基于Chat"GPT和“雨課堂”的《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2023jyxm28);安徽工程大學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計劃項目("2024ylyjh05、2023yszy02);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2022jyxm127、2023xjzlts037)
作者簡介:"張季琴(1985—""),女,漢族,甘肅隴西人,工學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智慧農業關鍵技術、智能農業裝備。
*通信作者:莊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