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友好是指為兒童成長發展提供適宜的條件、環境和服務,切實保障兒童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兒童友好學校(Child-Friendly"Schools,CFS)是指尊重兒童發展規律和兒童的想法、意愿,以適宜的方式保護兒童各項權利、鼓勵兒童參與學校治理、滿足兒童成長需要的學校。《上海市兒童友好學校建設指標(試行)》(以下簡稱上海指標)《南通市兒童友好學校創建標準》等文件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在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正在朝著新的高度邁進。本文試圖以長三角地區確立的建設指標來審視兒童友好先行試點學校的創新實踐,為同類型的學校提供借鑒。
一、兒童友好學校建設的原則要義與重點把握
1.政治制度的頂層設計:夯實兒童友好學校建設的基石
首先要加強兒童優先發展規劃引領。學校應將“兒童優先、兒童平等、兒童參與、兒童視角”的理念貫穿于學校生活,學校的各種事項要充分體現兒童友好的價值取向。興東小學在這一方面所進行的探索和努力值得借鑒。學校通過在教代會和少代會廣泛征集各方意見,在學校章程以及五年發展規劃中融入了兒童友好理念。
其次是健全兒童參與機制。拓展學生代表覆蓋面,構建兒童建言引導、征集、反饋、宣傳為一體的參與機制。興東小學在建設綜合實踐基地的進程中,開展了種植園和生態濕地的征名活動,其中由兒童命名的“向陽河農場”和“月牙灣果園”朗朗上口、詩意盎然。當兒童的表達與想法真正被重視、接納,獨屬他們的創造力方能迸發。
此外,學校通過少先隊組織,成立了“兒童議事會”,豐富了兒童建言渠道。2024年,興東小學的兒童友好公園建設被納入通州區民生實事項目,學校與街道婦聯及關工委共同組織了一次兒童議事會。在校長的帶領之下,兒童代表實地考察。陳毅銘同學提出了增添更多紅色故事的建議,曹明筱同學建議安裝圖書自動借閱系統,姜一一同學建議增設垃圾分類科普專欄,其他代表提出了懸掛植物名片等建議,學校在此后的設計與施工中廣泛聽取意見,多個建議付諸實施。
2.校園空間的適兒化轉向:增強兒童友好學校建設的保障
在兒童友好學校,空間友好性是最直觀和最明顯的標識。學校應圍繞課堂教學和課間、課后實踐活動需求,推進各類服務設施和場地適兒化改造。2022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聯合印發《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導則(試行)》,明確了各層級的兒童友好空間的規劃、設計、建設以及各類空間的適兒化改造等要求。2023年8月,三部門又聯合印發《〈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導則(試行)〉實施手冊》(以下簡稱《實施手冊》),明確了教育設施建設要點及適兒化改造指引。
學校依據《實施手冊》及相關標準不斷優化完善設施設備。這里的相關標準不是可有可無的附件,除了《實施手冊》列舉的《中小學校設計規范》《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和《學校課桌椅功能尺寸及技術要求》,在國家標準全文公開系統中以“兒童”為關鍵字檢索到的標準有80條,以“學校”為關鍵字檢索到的標準有23條,這些學校空間實現兒童友好的必備指南既體現出三部門對兒童主體性之看重,也揭示了未來校園空間的適兒化轉向。
興東小學在空間布局方面的操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生動的示范。學校在推進空間適兒化改造的計劃中,尊重兒童向往自然、愛好探索的心理特征,融入并采用自然、藝術、趣味的設計元素與色彩搭配,以激發兒童創造力、想象力。興東小學借鑒郊野型公園及校外活動場所適兒化建設的要求,通過建設百草園和生態農場這樣的自然基地,讓校園成為一本“會呼吸的教科書”。
3.服務體系的綜合化構建:堅守兒童友好學校建設的陣地
友好的服務體系是兒童友好學校追求的核心目標之一。興東小學在構建兒童友好服務體系時,展示了其前沿思維和創新能力,在教育、健康、安全和福利等多個方面提供全面的支持,以確保每一個兒童都能得到高質量的服務。上海指標特別指出加強兒童身心健康服務體系建設,要求建立健全兒童體質、心理、衛生健康的預防、發展、評估、干預機制。興東小學根據國家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及各科課程標準的規定,在保證國家課程質量的同時,創造性地開發“五彩生活課程”和“五美興趣課程”,將生活技巧和藝術體驗進行整合。而“自然博物閱讀”“護生畫欣賞”“每周一綠”等校本課程,融合了南通的非遺文化以及蝶文化、鳥文化等獨特資源,巧妙地將生態理念融入學科教學中,為兒童帶來了生動的跨學科主題學習體驗。學校還推出了“班級責任田”項目,讓兒童能夠親身經歷種植和收獲的整個過程。此外,為了兼顧特需兒童,學校利用融合教育資源中心與兒童發展中心為他們提供量身定制的支持和服務,確保每位兒童都能接受最適合的教育。
二、兒童友好學校建設的難點突破與策略創新
1.資源統籌的困境與破局之策
兒童友好學校的建設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支撐。如何平衡投入與產出的矛盾,已然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
為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興東小學申請了省級課程基地建設專項經費,主動與科協、文聯、婦聯等相關部門開展項目合作,申請專項資金。近年來,興東小學累計投入1200多萬元用于推進校園空間適兒化建設,形成了前有花園、后有田園、中有博物館,兒童樂園遍布的校園格局。而學校教室照明改造提升工程則為24個普通教室更換了LED節能護眼燈,有效降低藍光危害。在市文聯的支持下,學校在“和融院”建成童聲書屋,打造了兒童閱讀與歌唱的詩意空間。
2.特殊群體的教育公平與融合教育的實踐
為特需兒童提供充分的教育保障,無疑是建設兒童友好學校的一個重要挑戰。上海指標提出要推動無障礙校園的建設和個別化教育計劃(IEP)的執行,但在實際操作中,資源教室的使用率仍然偏低、IEP的實施趨于形式化等問題依舊存在。
興東小學在實施融合教育方面,已經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學校承擔了江蘇省特殊教育發展工程項目,通過實施適度的“抽離式輔導”和“生態化課程”,將特需兒童納入常規的教學體系中,讓他們與普通兒童共同學習和成長。此外,學校還實施了“全員育人導師制”,以確保每一名特需兒童都能得到關愛和支持。例如,學校為特需兒童提供了生活技能訓練和種植養殖等特色課程,在導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在“月牙灣果園”照顧著2只大白鵝和8只產蛋鴨的飲食起居,這不僅豐富了他們的校園生活體驗,還給他們提供了溫馨的人際溝通環境。此外,學校還通過社區實踐和校外體驗活動推動這些孩子適應社會生活。
融合教育最大的難題是面向適齡重度殘疾兒童的送教服務。對于施教區內的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學校每月都安排黨員志愿者上門服務。志愿者帶著食品與學具,為他們開展認知能力、語言能力、情緒管理、運動協調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訓練,并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
3.家校社協同的斷裂及“教聯體”的重構
兒童友好學校的建設,需家庭、學校與社會多方協同發力。實踐中,家校社教育聯動機制常現斷層,社區資源整合利用率不足,部分家長家庭教育能力待提升、參與共建意愿不強……此類因素均構成推進兒童友好學校建設的現實阻礙。
興東小學以“親子活動平臺+校外教育基地”為切入點,創新探索社區資源向教育生態的轉化路徑。通過引入能工巧匠指導綜合實踐活動、邀請勞動模范進校開展主題活動等方式,深化家校社教育融合。同時全力推進“教聯體”機制建設,以定期聯席研討、項目化協作等方式,系統強化多方聯動效能,共同驅動兒童友好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三、兒童友好學校建設的熱點議題與前沿探索
1.自然教育校本化實踐:生態體驗與快樂認知的融合
興東小學所倡導的自然教育,在兒童友好學校的建設中無疑是一個亮點。學校堅持“道法自然”的教育哲學,采用自然情境作為教學的背景和工具,建構了“在自然中學習,用自然的方式學習”的范式,通過開展“菊展小導游”“收花生”和“挖紅薯”等跨學科主題活動,讓兒童學會協作與分享。
根據少先隊員代表提案,學校在校園西北片保留了3畝荒野,不播種、不收獲、不施肥、不澆水、不除草、不整枝,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自然生態系統。兒童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在最少干擾的原則下,在此進行考察探究活動。孩子們在這塊神秘的土地上創造著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他們發現了小巧玲瓏的紫花地丁,這是早開堇菜的“孿生兄弟”;他們遇到了柳宗元筆下的蝜蝂(草蛉幼蟲),看著它們背著一大堆垃圾,慢吞吞地在灌木叢中爬行;太陽剛剛升起,就有早起的孩子在草叢里發現了一簇簇泡沫,草綠色的沫蟬隱藏在明亮的泡泡里,引得孩子們爭相觀看……
2.心育體育全面發力:兒童心靈與體魄的共健
在兒童友好學校的建設中,心育與體育同樣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上海指標特別強調“加強兒童身心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兒童作息時間管理制度合理,加強兒童作業、戶外活動、睡眠、膳食等管理。關注兒童身心健康,對體質或心理有特殊需求的兒童能及時給予幫助,促進兒童健康發展。”為此,興東小學配備了經驗豐富的心理輔導教師,建成了標準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日常,通過心理健康課程和各種心理支持活動,幫助兒童掌握心理調適的技巧,增加他們的心理韌性。
3.文化浸潤深層發力:綠色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融通
文化浸潤是兒童友好學校建設的又一重要方面,興東小學號召廣大師生用兒童友好理念創新解讀校訓、校徽、校歌。比如以傳統文化為根基,結合兒童友好理念,將校訓“正德厚生”詮釋為“以兒童為中心,尊重生命成長規律,構建兒童權利優先、參與賦能、生態友好的教育生態”。一是內涵重構:從傳統倫理到兒童權利,體現在“正德”的兒童友好轉向,傳統釋義強調道德規范與自然規律,而兒童友好視角則尊重兒童自主性及同伴互助。二是“厚生”的兒童友好說:厚兒童之生,保障兒童“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課程,培養兒童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為兒童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的實現提供了重要保障。我們期待更多的基礎教育學校能夠以《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為指引,學習兒童友好試點學校的成功經驗,更加注重民主、文明、和諧、平等,使兒童友好學校的建設步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通州區亭西小學)
責任編輯"成"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