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一體化指的是教學過程、學習過程和評價過程的融合統一。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教育原則,依據學生學習實際和教學目標要求,創新教學方式和課堂評價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從多個角度出發,實現“教學評”一體化,構建兼具科學性和趣味性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
一、在層次化教學中保持“教學評”一致,解決學生的閱讀問題
(一)對閱讀任務進行層次化設計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由于知識積累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時容易遇到不同的困難和挑戰。立足這一實際,教師在推進“教學評”一體化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借鑒層次化教學的經驗,將分層教學理念運用到閱讀教學過程和評價過程中:一方面,結合學生的情況對閱讀任務進行層次劃分;另一方面,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進行積極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1]。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為例。本課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生字詞,分析童話故事的寫作特點,關注課文人物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充分結合班級學生的能力情況,對文本閱讀任務進行層次劃分。比如,針對能力層次較高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總結童話故事的特點,結合輔導資料展開課外對比閱讀;針對能力層次一般的學生,教師要引導他們感知作者思想情感,了解故事主要脈絡,復述故事內容;針對能力層次較低的學生,教師則要關注他們對基本生字詞的掌握,鼓勵他們對文本進行簡單總結。在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要給予他們積極的評價和反饋,幫助他們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從而實現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指導。
(二)對層次化閱讀課堂評價方法進行創新
科學的教學評價方式是確保閱讀課堂取得實效的重要依托。在層次化閱讀教學課堂中,除了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創新,教師還要發揮教學評價方式的重要作用,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閱讀課堂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進行創新,突破傳統閱讀課堂忽視學生多元化評價的局限性,構建教學、學習和課堂評價相統一的高效閱讀課堂[2]。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海底世界》的教學為例。本課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寫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寧靜\"“竊竊私語”“危險”等詞語,掌握基于文字想象畫面的方法,在閱讀學習中充分感受海底的寧靜和神奇。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但是在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上缺乏積累,加之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教師在對教學過程進行分層的同時,也要對課堂評價方式進行創新。比如,教師可以采取發展性評價與分層理念相結合的方式,結合不同能力層次學生在學習不同文本時的表現,對閱讀教學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當前存在的問題,還要關注學生在過去一個學習階段所取得的進步,對其問題和表現進行總結,實現教學和評價的統一。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展開自主評價,提出在文本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自主性。
二、在課堂互動中保持“教學評”一致,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一)在合作學習中保持“教學評”一致
合作學習法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方法,也是有效生生互動的科學方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上有廣泛的運用空間。教師可以發揮合作學習法的作用和功能,為學生設計需要合作完成的閱讀任務或項目,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給予他們指導和評價,實現“教學評”的統一,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女媧補天》的教學為例。本課要求學生掌握“措”“混”等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閱讀,了解女媧補天的原因,感受她為人類造福的決心;把女媧從各地撿來五種顏色石頭的過程說清楚、說生動。由于《女媧補天》屬于神話故事,閱讀理解難度相對較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充分結合四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設計多種主題的合作閱讀任務,讓學生在合作互助中共同學習,降低閱讀理解難度。比如,教師可以采用項目式教學法,先引入本課的文本內容,組織學生學習生字詞,突破閱讀過程中的障礙。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將學生劃分為四到五個文本閱讀小組,為學生布置三個閱讀項目,即:對文本進行段落劃分,總結文本主要內容,制作文本思維導圖。這三個項目在難度上循序漸進,教師要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予以指導,并對小組的成果進行匯總和整體評價。
(二)在閱讀情境中保持“教學評”一致
閱讀情境的創設是影響學生閱讀興趣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評”一體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針對當前部分小學語文課堂中情境創設不足的問題,教師可以從多媒體設備的創新運用入手,發揮線上教學資源的重要作用,創設閱讀情境,在主題情境中教授學生閱讀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價,實現“教學評”的統一,強化課堂教學效果[3]。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文言文二則》的教學為例。本課包含《囊螢夜讀》《鐵杵成針》兩篇文言文,要求學生會認讀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借助注釋,理解課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四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學習文言文的經驗,但是這兩篇文本的內容相對較難,他們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立足這一實際,教師可以結合文本的故事性,創設主題情境,在情境中開展教學和評價。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囊螢夜讀》時,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一段與《囊螢夜讀》相關的動畫或影視片段,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文本的主題上來,幫助學生把握文本內容,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展開評價,實現“教學評”的統一。
三、在課堂閱讀活動設計中保持“教學評”一致,調動學生的閱讀自主性
(一)在翻轉課堂上開展教學和評價
針對當前部分小學語文課堂中忽視學生自主性激發的問題,教師可以從翻轉課堂的構建入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生成學習成果并在課堂上展示和分享。在學生展示的基礎上,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開展高效教學,并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推動閱讀教學課堂“教學評”一體化[4]。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落花生》的教學為例。本課是本單元的重點文本,要求學生學會六個生字;正確讀寫“居然”“榨油”“便宜”“愛慕”“體面”“吩附”“分辨”等詞語;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明白花生最可貴的好處,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道理。五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已有大幅提升,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可以提前預設學習任務,組織學生在課下自主預習文本內容,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文本內容進行總結,搜集與文本相關的閱讀素材。在課堂上,教師可選擇幾個學生代表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并鼓勵其他學生結合自己的感悟進行評價和補充。之后,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總評,促進“教學評”的統一,調動學生的閱讀自主性。
(二)在閱讀實踐活動中開展教學和評價
小學生興趣愛好多元,其參與閱讀實踐活動意愿較高。除了翻轉課堂的設計,教師還可以從閱讀實踐活動入手,設計趣味性或實踐性強的閱讀活動,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依托閱讀活動開展教學和評價,促進學生的能力與素養同步發展。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的教學為例。本課要求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通過品讀人物語言、動作,分析人物性格特點,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草船借箭》改寫自《三國演義》,文本篇幅較長,學習難度相對較大,但學生對四大名著的內容有較高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從這一實際出發,以實踐活動為依托,開展教學和評價。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一個閱讀交流會,先帶領學生熟悉文本內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和對故事情節的理解,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從人物的角度對故事內容進行演繹和講解,通過閱讀和分享,深化學生對故事內容的認識。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講述內容和表現情況進行評價,給予學生積極反饋,實現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與教學評價的一致性。
四、在閱讀作業設計中保持“教學評”一致,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在作業內容設計中保持“教學評”一致
課后作業是學生鞏固學習成果,鍛煉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構成完備的課堂的重要環節。有效的作業設計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教師實現教學與評價相統一的方式之一。教師可以從作業內容的創新設計入手,適度降低書面作業的比重,增加課外閱讀探究類作業,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成閱讀任務,給予學生積極反饋和評價。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的教學為例。本課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無比自豪、激動的感情,旨在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課外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熟悉文本內容,完成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掌握文本的主旨和寫作方法。接著,為學生布置關聯文本的閱讀作業,讓學生在課下閱讀教師推薦的課外同主題文本,并與課文結合起來進行關聯閱讀,總結它們在主旨情感上的共同點。教師在學生完成作業后應及時對學生的作業內容進行評價,反饋學生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實現教師教學、學生自學和教學評價的統一。
(二)在多元化作業形式中保持“教學評”一致
作業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分析學生學習問題和對學生展開指導的重要渠道,在“教學評”一體化的推進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作業內容的創新設計,教師還可以對作業形式進行創新,在多元化作業形式中保持“教學評”的一致性,深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5]。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魯濱遜漂流記(節選)》的教學為例。本課要求學生閱讀作品梗概和節選,了解這本名著的主要內容,從梗概中分析、概括各部分的情節,了解魯濱遜克服的困難,總結魯濱遜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通過作業布置,建立課堂授課和教學評價之間的關聯。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閱讀成果自測自評形式的作業,結合文本教學目標,設計閱讀成果自測表,讓學生在課下填寫自測表,通過自主評價的形式,總結出自身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形成對自身學習情況的認識。之后,教師要收集學生的作業,并結合學生的反饋進行總結,實現閱讀教學中的“教學評”一體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結語
總之,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在“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探索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路徑,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要求,開展整體性閱讀教學,既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也要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和評價,構建創新型高效閱讀教學課堂,為學生能力與素養的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俞秋楓.基于“教一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J].考試周刊,2024(5):80-83.
[2]傅茂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評”一體化實施策略:以課文《夜間飛行的秘密》為例[J].華夏教師,2023(31):74-76.
[3]曹原.教學評一體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家長,2023(27):49-51.
[4]熊振環.教學評一體化,提高教學質量[J].小學閱讀指南(高年級版),2024(7):78-80.
[5]廖玉芳.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評一體化實施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4(1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