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飛機的一陣顛簸,我降落在越南河內(nèi)的內(nèi)排國際機場,正式開啟我的旅行。
說來慚愧,我雖然去過不少地方,但還真是第一次來越南。
此前,我對越南的了解,主要是一些奇聞逸事。
比如地理。越南的地理形狀非常獨特,像一只瘦長的海馬。全世界長成這個樣子的國家,可能只有越南和智利了。越南南北部挺寬敞,中部最窄的地方卻只有50公里,只比一趟馬拉松長一點點,理論上跑著步就能“橫穿”全國。因此,越南南北氣候差異明顯,北方有四季之分,南方卻只有旱雨兩季。
再比如旅游。越南和中國接壤,兩國邊境居民又交流頻繁,這讓越南給人一種非常獨特的旅行體驗:坐高鐵到廣西一個叫防城港的邊境小城,走東興口岸,就可以直接出境到越南。口岸外,就是越南的芒街市。在這里,你可以體驗“步行出國,當日往返”,跟去郊區(qū)逛個集市沒多大區(qū)別……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今的越南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增長最快、最不可忽視的貿(mào)易伙伴之一。
據(jù)越南海關(guān)統(tǒng)計,2023年中越貨物進出口1719億美元。2024年中越貨物進出口達2052億美元,創(chuàng)兩國雙邊貿(mào)易歷史新高。中國成為越南第一個規(guī)模超2000億美元的貿(mào)易伙伴。
河內(nèi)不遠,從上海坐飛機只要3個小時,幾乎不用倒時差,氣候也和廣州差不多。網(wǎng)絡(luò)上有一段話特別火:越南就像20年前的中國。
為什么說越南就像20年前的中國?幾組數(shù)據(jù)可以比較——

首先是經(jīng)濟,2023年越南人均GDP大約4300美元,而中國2007年人均GDP大約是2700美元。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2007年的2700美元,大約相當于2023年的4100美元,和今天的越南幾乎一樣,兩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相差大約16年。然后是國際排名,2023年,越南人均GDP在全世界所有國家(地區(qū))中排名第117位。而2003年的中國,這個排名是110位。再比如出生率,2022年越南出生率14.7‰,2002年中國的出生率是12.9‰……
高速增長的GDP、源源不斷的外資、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一切,都如同20年前的中國。這哪里是飛往越南的班機,簡直是穿越歷史的時光機。
商場是了解當?shù)厣畹淖詈梅绞健S谑牵覀冏洗蟀蛠淼胶觾?nèi)附近的北寧市,找到一家本地商場,準備買點吃的,順便看看當?shù)氐纳虡I(yè)環(huán)境。一進商場,我就感覺“穿越”了。
為什么感覺“穿越”了?
想想看,如今你熟悉的中國購物中心,是不是都長這樣:負一樓小吃街、一樓奢侈品、二樓三樓精品服裝、四樓運動用品、五樓大餐飲、六樓電影院。而這家越南購物中心,只有三層,沒有地下商業(yè)街。一樓賣化妝品、珠寶首飾、運動品牌;二樓賣各類服裝和雜物,還有一個很大的本地超市;三樓則是餐飲和電影院。
沒錯,年紀大一點的讀者,可能會和我一樣無比熟悉,20年前的中國商場,就長這個樣子。而在今天的越南,你還能看到它。那商場里都有什么牌子呢?進去之后,往左一看,李寧。往右一看,鴻星爾克。回頭一看,奧康。抬起頭來,名創(chuàng)優(yōu)品就在眼前。我不知道越南的消費者是什么感受。但如果讓我猜一下,或許對于一些孩子來說,就像40年前我喝到人生中第一口可樂一樣。回想我第一次喝可樂是在小時候,大概是20世紀80年代,爸爸的朋友登門時送的禮物。但當時的我哪里舍得,都是像品白酒一樣,把可樂倒進小杯子里,一杯一杯地喝。喝完后還要贊嘆一句:確實不一般啊!而如今,越南的這一代孩子,很可能喝著蜜雪冰城、穿著李寧、用著小米平板電腦長大。
我認為,要對比不同國家之間的商品價格,可以對比三樣東西:可口可樂、麥當勞巨無霸漢堡、星巴克咖啡。
為什么?
因為這三樣東西,都是經(jīng)過百年充分競爭后,生存下來的大品牌商品。他們的價格,大致可以代表不同國家之間的貨幣購買力水平。在經(jīng)濟學上,甚至有了“巨無霸指數(shù)”“星巴克指數(shù)”這樣的術(shù)語。麥當勞和星巴克暫時沒看見,那可口可樂的價格如何呢?一聽330ML的可口可樂,售價8600越南盾,大約2.5元人民幣,看起來和中國的價格差不多。
不過,如果從中國進口商品過來,反而顯得更貴一些。比如在名創(chuàng)優(yōu)品買一個分裝瓶,需要3萬越南盾,人民幣9元左右。
走出商場在街上閑逛,最引人注目的是街頭的招牌。
滿街的招牌幾乎都帶有中文,即便不會越南語,估計生活也不會有太大阻礙。過去我們常說,可以通過觀察一個地方的中餐館數(shù)量和中文使用情況,來判斷當?shù)厝A人數(shù)量。
我記得早些時候去美國時,中餐館的味道很一般,因為當?shù)厝A人較少。但后來隨著華人增多,中餐館也變得更加地道、好吃。

而在越南,滿街的中餐館和中文標識,足以說明在越南做生意的華人群體多到超乎想象。
除了文字,還有語言。
我聽一個去越南旅游的朋友說過這樣的經(jīng)歷,他在越南購物,用蹩腳的英語和店員溝通,沒想到店員開口就是標準的普通話:您還是說中文吧。
當然,導游和導購,是職業(yè)所需,而最讓我驚訝的,是逛到一家顯然是面向本地人的奶粉店。一開始,我以為店主小姑娘是來越南做生意的中國人,結(jié)果一問之下,她竟然是土生土長的越南人。她的中文如此流利,如果她不說,我哪里聽得出她是外國人啊?
另一個引起我巨大好奇的,是越南的人口。
2023年年初,越南政府宣布越南人口破億,成為世界上第15個人口破億的國家。且總和生育率約為1.96,也就是平均每對夫妻生育1.96個孩子,剛好維持在人口更替水平上下。比總數(shù)更值得關(guān)注的,是人口結(jié)構(gòu)。數(shù)據(jù)顯示,越南0—14歲人口占比22.2%,15—64歲人口占比68.26%,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僅有9.55%,真是令人羨慕的人口撫養(yǎng)比。
奶粉店的小姑娘告訴我,越南家庭通常都會生2個孩子,而且國家還在鼓勵生3個以上。這片土地上的年輕人,眼神里閃爍著和20年前的中國年輕人一樣的光芒。那是對未來的渴望,對機會的期待。
這里就像一座激情澎湃的青年大學,充滿著后發(fā)市場的朝氣與活力。
越南像是一臺時光機,讓你能看到20年前的中國影子;又像是一個萬花筒,折射出各種新奇的商業(yè)可能。也許未來的某一天,當我們再次回首今天的越南,會發(fā)現(xiàn)每個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成長故事。而我們,有幸見證了這個故事的開始,甚至,有機會親自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