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現狀及挑戰
(一)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實現了全員的數據集中管理控制、統一輸入輸出。既搭建了人力相關數據的信息管理中心、流程驅動中心、報表分析中心,助推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升級。
雖然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在部分模塊特別是基礎支撐模塊,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距離建設之初設定的“以信息化手段全面支撐人力資源管理升級”的理想自標還有差距。且伴隨著內外部環境變化,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面臨著新的需求,并將遭遇以下三方面挑戰。
1.系統的可用性
部分功能作用發揮不理想,主要是管理方式尚未成熟,管理模式尚未固定,使得系統一部分功能模塊逐漸不能支撐或輔助業務開展。
2.系統的適應性
企業業務的發展、管理創新理念的提出等,都對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系統要能夠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
3.系統的效用性
根據開發難度和工作量,系統功能開發需要支付相應的成本,尤其是基于個性化管理需要的特殊功能,其開發量和開發難度通常都很高,但所取得的管理效用卻不一定與之相匹配。
需要解決以上三個挑戰,才能使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與管理理念更好地契合,為各類員工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務和支持。
二、人機功能分配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人機功能分配是一種系統設計理念,旨在合理分配人與機器(系統)的功能。它在關注信息系統是否能夠滿足業務需求(即系統的有用性)的同時,也考慮了人的因素,包括系統是否適合人的使用、是否為人提供了便捷等(即系統的易用性)。
通過對人機功能分配理論基礎的研究,并借鑒其他領域的應用經驗,本文將人機功能分配方法應用到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設計中。
(一)人機功能分配的研究綜述
早在1951年,Fitts就第一次明確提出功能分配的概念。后來由于機械、自動化以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系統設計中的功能分配需要越來越多地考慮到系統中人的因素,所以將它專門作為人因工程的一項重要研究內容,而稱之為人機功能分配。
根據功能分配給人或系統時所考慮的首要因素,人機功能分配可劃分為比較分配、剩余分配、經濟分配、宜人分配、動態分配等五項原則。
比較分配原則:指的是適合人做的就分配給人,適合自動操作時就分配給系統。
剩余分配原則:指把盡可能多的功能分配給系統,尤其是計算機,把不適宜系統完成的剩余功能分配給人。
經濟分配原則:以經濟效益為根本依據,一項功能分配給人還是系統完全視經濟與否而定。
宜人分配原則:強調功能分配要有意識地多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注意彌補人的能力短板。
動態分配原則:基本思路是由人選擇參與系統的程度,系統可以有多個人機交互的接口,人可以根據功能需求、環境等不同的因素來選取不同的接口。
(二)借助人機功能分配優化系統設計的研究思路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人機功能分配可依照以下思路進行設計:首先,結合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本身的特點明確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人機功能分配應遵循的原則;其次,依據人與系統各自的特點形成對人機能力對比分析表,依據選定的人機功能分配原則選取影響系統應用效果的評價因素;再次,基于信息系統的現實情形得出系統的自動化等級劃分;最后,結合人機能力對比結果和評價因素,來確定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自動化等級,即人機功能分配等級。
三、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人機功能分配研究(一)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人機功能分配原則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用戶是多角色的,想要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目標,就需要為各類角色提供優質的服務。因此,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人機功能分配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宜人原則
“以人為中心”是必需的,因此,“宜人原則”是必須考慮的。
2.比較分配原則
人力資源管理的各模塊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不同的業務流程包括不同的工作環節,必須依據工作類別來區分由人還是系統完成會更加合適,因此“比較分配原則”是不可或缺的。
3.動態分配原則
人力資源管理各業務流程分支是多樣化的,外界環境因素的不同,選擇流程走向也不同,因此,“動態分配原則”不容忽視。
4.經濟分配原則
人力資源管理業務模塊數量多,過程復雜,且面對的用戶主觀能動性較強。在功能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成本收益比。如果一味地追求系統實現而忽略費用控制,可能會導致實際收益低于預期,因此,“經濟分配原則”同樣至關重要。
(二)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人機功能分配流程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人機功能分配流程(見圖1)如下:首先,對系統的功能需求進行功能分類;其次,針對不同類型的功能進行人機能力的對比分析,初步確定人機功能分配等級;再次,應用評價因素對結果進行微調;最后,確定人機功能分配方案。


1.功能分類
可以將人力資源系統的功能按照四種類別進行劃分,即信息獲取、信息分析、決策和執行,針對四類功能分別羅列出人與系統各自的特性。
簡單描述功能分類階段的工作過程:
(1)系統功能需求分析;
(2)劃分功能類別;
(3)若已完成所有功能劃分,結束;
(4)若有未成功劃分類別的功能,重復進入第1步。
2.人機能力對比分析
基于四種類別的功能,依據人與系統的特性,可分別羅列人與系統各自擅長完成的功能。
具體分析見表1。
3.初定人機功能分配等級
針對已分類的功能按照不同的類別進行人機能力對比分析后,初步對應至不同的人機功能分配等級。
結合目前信息系統的實際情形對系統的自動化等級,即人機功能分配等級進行劃分,具體如表2所示。

4.應用評價因素
結合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人機功能分配的原則,在人機能力對比的基礎上,還需考慮人機功能分配的影響因
素。所選的評價因素包括人的工作負荷、效益成本比、外部依賴性等。
5.確定人機功能分配方案
根據確定的人機功能分配等級完成系統功能的需求描述,最終形成人機功能分配方案。
(三)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人機功能分配的應用效果分析
從系統構建過程和應用效果兩個方面,對人機功能分配在“任職資格管理”模塊中的建設進行對比分析:
1.系統建設周期縮短
由于采用的統一的原則和明確的劃分方法,使得系統建設初期的功能需求設計的反復迭代環節顯著減少。
2.系統成本效益比提升
低級別的功能建設實現減少了系統開發和維護成本,高級別的功能建設實現了穩定流程的固化,提升了人的工作效率,中等級別的功能建設既保證了系統的效用體現,又減少了系統變更費用。
3.系統可用性和效用性增強
由于在系統功能需求階段已對功能實現按照人機特性進行了評估,并考慮了人工作負荷因素。因此系統功能的實現以人為中心,盡可能地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屏蔽了人的局限性。系統功能的順暢使得用戶對系統使用的滿意度有效提升,系統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業務開展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一定程度上,人機功能分配方法能夠從系統建設周期、系統成本效益比、系統可用性、有用性等角度,優化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而系統的適應性問題的解決,還需要在長期的應用過程中逐步被證實。
作者單位:姜熙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
參考文獻
[1]王闊天,張國忠,沈林成,等.多無人機監督控制的人機動態功能分配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9,45(30):245-248.
[2]孫文葉,蘇智星,王海濤,等.軍機人機功能動態分配方法研究[J].飛機設計,2023,43(4):71-80.
[3]侯文江.人機功能分配方法研究[J].人類工效學,2009,6(01):31-39
[4]楊宏剛,朱序璋,李棟,等.人機系統功能分配方法研究[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7,7(07):151-153
[5]付亞芝,郭進利.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動態人機系統功能分配法[J].火力與指揮控制,2021,46(02):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