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我國的第六大民族,彝族人有自己的獨特語言一—彝語;有以鮮艷的色彩和精美的挑花刺繡而聞名的彝族服飾;更有造型優美、色彩明艷、工藝精湛的彝族漆器。彝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為中華民族的豐富性增添了光輝。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在各類文化不斷更迭與推進的洪流中,彝族漆器紋樣的推廣傳播正處于困境之中。這主要是因為彝族文化的傳播方式過于單一,仍主要依賴于口耳相傳和宗教活動;地理條件相對封閉,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發展。彝族紋樣雖然非常具有欣賞價值,但是缺乏實用價值,對其傳播來說具有一定困難[1]。因此,對彝族漆器髹飾紋樣進行現代化再造和改進,尋找其與IP形象設計結合的方法與路徑并予以實踐,不僅能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強“四個自信”中的文化自信,而且可以推動彝族文化創新性、變革性發展,為少數民族偏遠地區帶來切實的經濟收益。
彝族漆器是彝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品,其造型獨特,用料考究,光澤細膩,紋樣蘊含豐富的美學與文化價值。但在創新過程中,民族文化符號的形意適配度往往不高,圖案尚不能很好地表達對應的文化語境和情感語義[2]。設計師需要對其精華進行提取并凝練,用現代化、數字化的方式進行展示與傳播。這樣既能讓IP形象擁有充足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又能讓彝族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一、彝族漆器及其紋樣的特點分析
彝族漆器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是其民族精神和智慧的結晶。彝族漆器造型新穎多變,紋飾復雜多樣,色調和諧統一,工藝精美、細節精致、色澤溫潤。制作上,彝族漆器采用高寒地帶的優質木材,配合酸技術,用棕過濾的生漆以及銀朱、石黃等礦物質顏料進行琹飾加工,使其漆面無毒無味、耐高溫、耐酸堿、不脫漆。一件彝族漆器的產生,需要經過鋸、刨、磨、粘、彩繪等四十余道工藝。造型上,彝族漆器中有不少蘊含民族特點的作品,其中有紅漆木柄竹法扇、彩繪鳥型鷹爪酒壺、黑漆木弓等,這些作品的造型設計與彝族人的生產、生活方式息息相關。
紋樣設計是彝族人民心中向往與崇拜的直接體現,彝族漆器的紋樣設計,具有較高的抽象性與復雜性。抽象性在于大量使用圓形、方形、多邊形等幾何形紋飾,復雜性則體現在對魚、鷹、牛、羊、雞等動物的描繪上。彝族漆器的圖案設計講究形式與結構的統一,裝飾面的布局與器物造型的起承轉合相互呼應,使整體紋樣井然有序。其圖案構成有明顯的規律,在圓形的器物表面上,多表現為以某一圓形圖案為中心,配合環繞型的二方連續圖案逐漸向外延伸擴散。這些圖案均勻分布,規整統一。
彝族漆器的色彩表現一般以紅、黑、黃為主,簡潔的顏色選擇保證了物件配色的和諧性[3]。黑色作為底色在漆器的視覺效果中可以起到加強作品整體性,襯托圖案形狀以及拉大明度對比的作用。紅色純度較高,在彝族漆器中多占有較大的面積來確定漆器總體的主色調,防止色彩配比雜亂無章的情況。黃色是有著較高明亮度與較低純度的顏色,它與前兩種明度較低的顏色相搭配,一是可以拉高整體亮度、增強整體對比,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二是起到調整中和的作用。彝族漆器顏色的選擇搭配看似簡單,卻蘊含著彝族手工藝匠人先進的調配理念。璀璨奪目的彝族漆器,是彝族勞動人民辛勤耕耘的智慧結晶,質樸而又熱情,是中國傳統工藝夜空中一顆耀眼的明星。
二、彝族漆器文化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一)文創產品缺乏創新
走進彝族自治州內的西昌古城一條街,可見其中售賣的與彝族漆藝相關的作品,多為髹漆的餐具、酒具、飾物等,如漆碗、漆盤、漆酒杯、髹漆手鐲、吊墜。這些漆器文創產品在器型設計上樸實無華,與常見器皿外形別無二致,沒有表現別樣的民族文化;在紋樣圖案設計上則是照搬、挪用古代紋飾,沒有與器物造型相互呼應,顯得產品裝飾冗余且贅疣;在器物的色彩搭配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進,其中的紅色、黃色都有著更高的飽和度與明度,耀眼奪目。但是在搭配繁雜的紋樣圖案后,整體花紋缺乏視覺中心,苦樂不均;在材質原料上,這些文創作品選用的多是化學漆,漆面無法達到食品級標準。所以這些餐具、酒具實際上不具備實用價值,是單純的紀念欣賞品。
功能性是產品的第一屬性,直至宋代以前的炊煮器、酒器、食器等工藝美術品,都是鮮有將產品的觀賞價值作為第一屬性來考量的。一件產品的裝飾性與功能性都有所匱乏,其價值必然不高。造型上缺乏特點,功能上又只可作擺件的文創產品,是難以承擔傳承和發揚彝族漆器文化這一任務的。在造型上廣泛吸納如鳥型鷹爪酒壺、木缽、牛角酒杯等獨到作品的設計語言;在紋樣圖案上結合現代設計思想與器型特征進行簡化改良;在選材用料上精益求精,確保器物的功能性,是彝族漆器文創產品走向繁榮興盛的必由之路。
(二)傳播方式低效落后
彝族漆器相關產品除了本身的品質上有所欠缺以外,在廣告宣傳、推銷經營手段上也呈現出了滯后性。在如今互聯網功能日新月異,電子商務發展如日中天的大環境下,大量的彝族漆器相關產品仍然采取線下實體店銷售的方式,并且店面基本只存在于當地,因此無法開拓市場[4。少有的在網絡上實施售賣的店鋪,也只是簡單地將商品進行陳列,在廣而告之的宣傳方面所做的努力嚴重不足。在各大短視頻、自媒體平臺如抖音、微信公眾號、嘩哩嘩哩上創立賬號,定時定量持續地發布引人注目的諸如漆器制作的相關流程、漆器裝飾的文化內涵、漆器背后的民族故事的視頻或推文,讓人們深切地感受彝族漆器文化的非同凡響,是保障相關產品曝光度、關注度、知名度的有效手段。工藝美術匠人及商人們應牢牢把握現代媒體傳播范圍廣、速度快、效益好的特點,擺脫彝族漆器文化“走不出去”的窘境。
彝族漆器文化還需要一個形象代表,它能高效地凝練漆器紋樣精華,并以倩麗的效果予以表達,使其特征根植于觀者內心,過目不忘。一個良好的非遺文化形象能夠切實提升產品用戶的忠誠度與黏性,形成品牌效應,讓用戶對相關產品產生依賴。
三、IP形象設計賦能彝族漆器飾紋樣創新
IP形象設計,指的是為某一品牌、產品或者服務而設計的個性化、可識別的視覺形象系統。旨在通過獨特的造型、圖案、配色等視覺信息符號,讓觀者能迅速識別并記憶,從而增加觀者對品牌或產品的認知和喜愛程度。IP形象可以通過現代媒體手段迅速推廣傳播,它不僅是獨特、新穎的藝術作品,更是品牌或產品理念和文化思想內涵的直觀體現。隨著動畫、游戲、影視等娛樂行業的蓬勃發展,一些公司開始用可愛、親切的角色來增強自身的市場號召力。1895年,由奧加羅普設計的米其林公司必比登(Bibendum)形象正式出現在廣告上,其憨態可掬的模樣為米其林品牌在商業上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可見IP形象設計實質上是品牌、產品與觀者、用戶之間的一座橋梁。它既讓品牌更加靈動、鮮活,又讓用戶對其文化產生更多的好感。
(一)圖案的創新準則
紋樣是彝族漆器的語言,蘊藏彝族人民內心的精神追尋。聰明的彝族匠人會將形態契合、寓意恰當的物體,經過抽象化、規律化、藝術化的處理后,繪制于漆器表面。例如,他們會以蘇麻和菜籽的形態為參考,在錯綜的二方連續幾何紋樣框里以重復出現的形式繪制菜籽及蘇麻的紋樣[5。但是,將彝族匠人所設計的漆器紋樣機械地照搬于IP形象上,那么其美學理念必然是與現代產品形態脫節的。必須將傳統的、古老的視覺信息,用現代的審美意識與設計手法加以處理。同時,圖案的文化內涵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手工藝品的宗教意義是遠大于其美學意義的。各個朝代的統治者們將各類手工藝品作為展現君權神授,威嚴、恐怖、肅穆形象的載體。對中國傳統手工藝品的圖案紋樣研究,不能脫離其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在對傳統視覺符號再造的過程中,必須秉持“揚棄”意識,即保留其中優秀的、先進的部分,遺棄或是改造那些落后的、陳舊的部分,讓彝族人民的文化結晶以全新的姿態展示在觀者眼前。
(二)色彩的創新準則
工藝美術的歷史研究,實質上是聚焦于權貴階級的所有物開展的。彝族吉伍家漆器的代表紋樣“日月山水紋樣圖組”在古代平民百姓的家中鮮有出現,其使用者多是達官貴族;色彩上,貴族使用的都是色彩與紋樣豐富的漆器,奴隸只能用素胎的漆器。色彩配比越是豐富,越能體現彝族漆器高超的調色技藝與獨到的色彩搭配意識。受不同的美學理念、使用磨損、化學侵蝕等原因影響,古代彝族漆器的色彩,在現在看來明度、飽和度普遍偏低,灰度偏高,整體視覺沖擊力較弱。選取更符合現代設計理念,更利于形成明暗對比和色相識別的顏色,以及對紅、黃、黑三大主要色彩的區域面積合理分配,是營造強烈且和諧的視覺氛圍的關鍵,也是保證IP形象設計賦能傳統工藝美術創新作品的前沿性及時代性的重要舉措。
四、彝族漆器IP形象設計實踐
IP形象設計是產品或企業代表文化的匯集,是精妙的設計手法與珍貴的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深入挖掘工藝美術品的核心設計理念與情感語義,找到其與現代觀者、消費者的情感共鳴點,對這些視覺信息進行推演處理后,巧妙地融入形象設計中,使其成為一個有生命、有故事、有情感的,能讓觀者與彝族傳統文化產生共鳴的載體。同時,要充分考慮到消費者的實際需要,不斷革新IP設計理念,堅持實用性原則與美學原理,使其既富有時尚性,又富有實用價值。
(一)IP形象紋樣推演設計
太陽作為養育萬物起源生長的“母親”,其紋飾在彝族工藝美術的歷史長河中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彝族人認為是上天眾神主宰著世間萬物,他們將太陽視為菩薩,會在“太陽神節”對其祭拜,并乞求自己的生存處境能轉危為安、轉禍為福,帶給人們幸福安康與繁榮興旺。太陽同時也是維護公平、公正、公道的化身,彝族支系阿細人所撰寫的《阿細先基》中就描寫過七個太陽輪番審判惡人的情形??梢姮l飾于彝族漆器上的太陽紋及火焰紋,表達的是彝族人民心中對光明與希望的向往。
彝族漆器中的太陽紋以圓形為主要輪廓,有的會施以圓圈紋作為復線,外圈圍繞主輪廓的多為整齊平均地向四周擴散的三角形或是多邊幾何形紋飾,象征著太陽光芒充斥整個空間。紋飾整體節奏流暢統一,給人以強烈的生命、激情、熾熱之感。彝族漆器中的太陽紋多琹飾于圓形工藝美術品(如碗、盤、餐桌、飯盆、木缽、圓形酒壺等物)的中心位置,四周搭配以植物紋、幾何紋、星辰紋等進行修飾,給人以鮮明的秩序感。彝族漆器IP人物形象設計,應突出太陽紋在彝族人民心中的主體性地位,適當結合回紋、圓圈紋等幾何紋,展現彝族漆器所蘊含的精神文化價值,形成視覺上的井井有條。同時,也應對原有手工藝品繁雜的紋樣進行簡化,一方面是使作品設計風格符合現代主義簡約、輕快的設計思想,減去重要性相對較低的輔助圖案,增強現代觀者、消費者對作品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則是確保紋樣主體的突出性與重要性。
(二)IP形象色彩設計

參考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官網上的漆器實拍圖,將圖片導入Photoshop并利用取色工具提取藏品的紅、黃、黑三大主要顏色,可以得出古代彝族人常用的漆器色彩配比方案 (如圖1)。這些顏色的飽和度及明度偏低,與現代設計中強調高對比度、高飽和度的理念相悖,難以表現彝族漆器熱情、活潑、濃烈的情感內涵與價值觀?;ヂ摼W時代,人們每天要瀏覽不計其數的視覺信息,在面對強對比的色彩搭配時,往往會忽略那些暗淡的顏色,它們難以通過視神經傳導感光細胞而產生神經沖動,因此需要設計者通過對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飽和度)進行調整,來尋找出符合需求的顏色(如圖2)。

(三)IP形象造型設計
為使IP形象設計體現鮮明的彝族漆器主題,一個富有彝族民族文化特點的漆器就需要被設計在關鍵位置,彩繪單耳皮酒杯是彝族人常用的酒器,整體造型呈圓形,似碗,口沿處有造型各異、線條曲折多變的耳供人們手持使用,造型上頗為別樣且可識別性強。IP人物設計上使用彝族的年輕女子形象,著裝上有彝族舞蹈服飾的特色。舞蹈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動作多是模仿生產勞作、安居樂業的景象,舞姿優美輕盈、靈動風趣,富有生活氣息。將彝族民族服裝的特征與漆器紅、黃、黑的色彩相結合,讓其既能展露IP人物的特質,又能表現漆器這一核心主題。歡愉的動作設計也賦予人物活潑開朗、樂觀積極的性格(如圖3)。
五、結語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各民族之間不斷加強交往、交流、交融。將各民族寶貴的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化改進與創新,使我國浩瀚的文化寶庫重新發光發熱,是當代中國設計師應盡的義務。設計師應尋找傳統文化與現代產品理念的結合點,將工藝文化內核與產品功能全方位結合。對傳統的創新不是對原有紋樣、圖案、色彩的生搬硬套,也不是保持產品的“形式”不變,“內容”由手工藝品換成工業制品,而是結合現代化的審美理念和審美思想,深刻理解當代消費者的情感與需要后,達成形式與內容的有機統一。不斷發掘全新的文化傳播途徑與手段,持續增強非遺文化的傳播效率,是確保我國傳統文化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的終南捷徑。
參考文獻:
[1]緱蒙碩.彝族漆器髹飾紋樣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包裝,2024(7):72-74.
[2]繆玲,賀亞雯,殷光吉,可拓語義和形狀文法下彝族太陽紋再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4(4):244-252.
[3]余奕楠,楊筑慧.涼山彝族漆器紋樣及其族群互動關系探析[J]中國民族美術,2024(3):69-77.
[4]陳芷葉.涼山彝族漆器市場狀況研究[J].東方收藏,2023(7)132-134.
[5]王維珍.云南彝族漆器紋樣研究[J].中國生漆,2015(2):37-40.
[]彭愉聰.彝族漆器色彩文化研究[回].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20.
[7]李夏冰.淺談晉寧彝族秧佬鼓舞IP形象設計與推廣策略研究[J].中國包裝,2024(12):168-172.
[8]林鎮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廣州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基于海珠區三個街道的調查[].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2.
[9]王莉莉,朱皓偉.螺工藝美學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大觀,2024(6):102-104.
作者簡介:
杜昕煒,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程超,博士,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編輯: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