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是帶狀皰疹常見的并發癥,大部分患者經過西醫對癥治療,皮膚皰疹短期內結痂并逐漸消退,但神經痛一直持續不減輕,患者疼痛難忍,叫苦不迭,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如治療不徹底,這種疼痛短則持續一兩個月,長則半年一載或更長時間,甚者伴隨終身。針灸作為傳統中醫的瑰寶,一直以來都在各種病癥的治療中發揮著獨特作用,針灸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優勢較為明顯,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神經修復,且不良反應較小。因此,得了帶狀皰疹性神經痛可選擇針灸治療。
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概述
帶狀皰疹是人體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皰疹性皮膚病,早期皮膚上會出現紅斑、水皰或丘皰疹,大小不等,如串珠排列成帶狀,沿一側周圍神經分布,疼痛如火燎。中醫形象地稱帶狀皰疹為“蛇串瘡”“纏腰火丹”“火帶瘡”。帶狀皰疹有兩個最突出的癥狀,就是皮膚出水皰和神經痛。大部分患者患病后首先就診西醫皮膚科,經過西藥抗病毒、營養神經、止痛藥對癥治療后,皮膚皰疹會逐漸結痂消退,但神經痛癥狀減輕不明顯,一直伴隨疾病始終,這就是帶狀皰疹性神經痛。這種疼痛很纏綿,常發生在身體一側的任何部位,一般不超過正中線,疼痛呈針刺樣、燒灼樣、刀割樣,并且夜間疼痛比白天疼痛要更嚴重,患者往往因疼痛不能睡眠,日久會產生焦慮、抑郁,甚者會加重很多基礎疾病,讓人苦不堪言。如果神經痛治療不徹底,會伴隨終身,形成后遺頑固性神經痛,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
針灸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原理
中醫認為,帶狀皰疹后神經痛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導致肝膽火盛;飲食不節引發脾虛濕蘊;以及年老體衰導致氣滯血瘀等。這些綜合原因導致火盛溫蘊,淤滯于肌膚,最終引發病癥。針灸主要圍繞“祛濕熱、瀉火毒、化瘀血、扶正氣”的原則進行施治。治療方法多樣,各具特色,其遵循的中醫原理
也不盡相同。
鋪棉灸、火針、梅花針、刺絡拔罐等方法,依據的是中醫“火郁發之”“瀉火解毒”“菀陳則除之”的理論,可以瀉體內郁結的火毒,控制皮損及邪毒擴散,加速水皰干燥結痂消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皮膚狀況。
圍刺法側重于調整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通過刺激穴位,有效地抑制炎癥,提高痛閾,促進新陳代謝,從而達到了止痛消炎的目的,幫助患者緩解疼痛癥狀,減輕炎癥對身體的影響。
艾灸治療利用其溫熱刺激的特性,通過表皮可滲透到深層組織,能深入機體深達8\~10毫米,具有很好的抗炎和提高機體免疫力作用,還可以降低神經興奮性,具有較長的鎮痛后效應,使患者在治療后長時間內都能感受到疼痛緩解。
電針治療主要是通過促進內源性阿片肽類物質的分泌,產生鎮痛作用,還可以使炎性灶的血管通透性降低,抑制炎性物質滲出,從而起到治療作用。
埋線治療是源自“久病者,邪氣入深,刺此病者,深內而久留之”的中醫治則思想,集刺血、留針、穴位封閉、針刺等多種刺激效應于一體,對經絡和腧穴產生較長時間的刺激,持續激發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以上這些針灸方法都體現了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理念,不僅不良反應較少,患者樂于接受,還具有“簡、便、驗、廉”的獨特的神奇療效。與單純的西藥對癥治療相比,早期針灸治療具有止痛起效快、皮損干涸速度快、療程短、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后遺神經痛發生率的優勢。
針灸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技法
鋪棉灸法屬灸法之一,又稱“貼棉灸”“薄棉灸”“敷棉灸”“燒棉灸”“棉花灸”“火飄法”“火燃法”“火燎法”等。是利用優質棉花制成薄如蟬翼的棉片,平鋪于患病皮膚表面點燃,使薄棉片一燃而盡來治療疾病的方法。
操作方法:患者取平臥位或側臥位,將施術部位充分暴露,操作者保持雙手干燥,將已備好的厚度和面積大小適合的棉片,根據皮損面積確定數量,均勻平鋪在阿是穴上,將棉片一角邊緣向上翻起,用打火機點燃棉片邊緣,薄棉片瞬間燃過患處,患者只感覺有輕微的熱感。每日3次,一般進行2~3次后皰疹可結痂痊愈,嚴重者可增加治療次數或縮短治療間隔時間。此方法具有拔毒瀉熱、活血化、收濕斂瘡、通絡止痛之功效。
雷火灸法雷火灸法是中醫傳統灸法的一種形式,它主要是用中藥加上艾絨制成直徑約4厘米、6厘米、7厘米等粗細不等的大艾條,施灸于穴位上的一種灸法。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適體位,充分暴露病變部位,操作者根據皰疹區域大小選擇合適艾條,將艾條一端全部點燃,然后放于距皮損部大約5厘米左右緩慢溫和灸,以患者自覺不燙為度,灸至皮膚微微發紅為宜。每次30分鐘,每日一次。雷火灸火力迅猛,滲透力強,通過經絡和腧穴的循經感傳具有溫通經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扶正祛邪之功。
埋線療法埋線療法是一種融合了傳統中醫穴位治療手段和現代醫學技術的獨特療法。包括刺血、留針、穴位封閉、針刺等多種刺激效應,具有操作簡便、療效顯著、創傷小、患者依從性好的優點,彌補了一般針刺作用時間短、療效不持久、不鞏固的不足,減少患者頻繁往來于醫院、滿足現代人節奏快、高質量的生活需求。具體治療需在無菌規范操作下進行,根據不同患病部位選擇不同穴位。
操作方法:患者取平臥位或俯臥位,用 2% 碘伏對相關穴位進行消毒,鑷取一段1~2厘米長的消毒羊腸線,放置于埋線針內,左手拇指繃緊或捏起進針部位皮膚,右手持針,然后快速刺入穴位所需深度,當出現針感后,邊推針芯邊退針管,將羊腸線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組織或肌層內,針孔處敷消毒紗布。三天之內穴位禁止沾水,避免劇烈運動。
火針治療火針治療是新九針療法之一。將特制的針具經加熱、燒紅后,采用一定手法,刺入人體的穴位或特定部位,達到祛疾除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又叫“燔針”“燒
針”“粹刺”。
操作方法:用 2% 碘伏對施術部位進行無菌消毒,然后將燒至白熾的針快速點刺入皮損部位周圍以及龍頭、體、尾等部位(龍頭是指皰疹延伸方向之端,龍尾則是指皰疹最先出現處),手法輕盈似蜻蜓點水。操作完畢按壓針孔,再次消毒,防止感染。具有引熱外達、祛瘀生新之功。
皮膚針叩刺皮膚針叩刺是由多支不銹鋼短針集成一束,叩刺人體腧穴或一定部位達到防治疾病目的治療方法。在古代稱“半刺”“浮刺”“毛刺”,現代又叫“梅花針”“七星針”。
操作方法:皰疹局部消毒然后用一次性梅花針叩刺,由輕到重、由點到面,超過皰疹面1~2厘米,于先發皰疹或皰疹最密集部位叩刺,以周圍皮膚充血或微出血為度,每日1~2次。具有瀉火解毒、收濕斂瘡之功。
刺絡拔罐放血刺絡拔罐放血是用三棱針或一次性針頭在人體腧穴或一定部位進行點刺放血后,同時進行拔罐,達到祛邪扶正的一種治療方法。
操作方法:用采血針或一次性注射針頭點刺皰疹分布區,視皰疹面積的大小決定點刺數量,重點在龍頭、龍尾部位。將皰疹刺破后,隨即在點刺處用閃火法拔火罐,以拔罐后皮膚表面呈黯紫紅色并伴有少量出血為宜,出血量約2~5毫升為度,留罐3~5分鐘。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去吸出的皰液及血液,一般不外敷藥物,盡量暴露皮損部位。注意不要沾水,以防感染。具有祛瘀排毒、通絡止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