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故事,可以引人人勝,蕩滌心扉,啟迪智慧。生活中也無時無刻不發生著各種故事。“櫻桃好吃樹難栽”,故事好聽不好寫。部分同學在寫故事時存在以下問題:平鋪直敘,缺乏吸引力;手法單一,缺乏表現力;概括敘述,缺乏感染力;流于表象,缺乏思維力。那么怎樣才能寫出好故事呢?同學們不妨從學過的經典作品中取取經:學習《木蘭詩》設置懸念的開篇藝術,制造讀者的閱讀期待;體會《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設置反轉的妙處,讓結局出人意料;借鑒《賣炭翁》中的聯想、想象手法,用生動的細節豐滿人物形象;揣摩《散步》卒章顯志的技巧,從尋常小事中引人深思…用心琢磨試試看,你一定會用好故事觸動讀者、征服讀者的。
領銜人:樊智濤,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蘇教名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任教于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
組稿團隊:江蘇省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樊智濤)
本期撰稿:戚艷俠,高級教師,江蘇省徐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徐州市青年良師、徐州市教科研先進個人,任教于睢寧縣第一中學附屬中學。
開篇交代了故事起因,語言簡潔,但略顯平淡,不能有效吸引讀者。
“白大褂”的故事
昨天,我們通過招飛初選的一行考生來到南京進行體檢。如果通過體檢,我離成功的大門就咫尺之遙了。
唉,我幼時發燒住院的經歷,讓神經科的這項檢查一直“懸而未決”。現在,我拿著病歷,興沖沖地來做針對性核檢,卻發現科室里沒人。可如果不通過此項,我就無法進行接下來的心理測試。我站在走廊中,焦急,無奈,手足無措心理描寫方法可以豐富些。
要交代“問了也不會告訴我”的緣由,否則顯得突兀。
‘請‘特警號98'到404室進行心理測試。\"體檢中心長廊里的大屏開始呼叫我了。我手中的化驗單在風中“嘩嘩”作響,可科室里還是沒人,怎么辦?我心里緊張極了。想到同行的伙伴們都已經結束體檢準備返程了,我幾乎崩潰。
就在此時,走廊那邊匆匆走來一個白大褂,戴著眼鏡,高高瘦瘦的。要不要去問問?算了,問了也不會告訴我的。
‘你怎么了?”身后,一個聲音響起,白大褂徑直向我走來,“有事跟我說吧。”
他,這個大醫院的醫生,并沒有奶奶說的那樣高傲啊。我吃驚之余,內心生出一絲感激。“啊,是這樣的…\"我趕緊定了定神,向他解釋了來龍去脈。
快跟我來吧,我帶你過去。\"他招招手,示意我跟著。
“就在前面這個房間。”他的神情依然那么溫和。看樣子他很忙,但為了我 一一個素不相識的鄉下孩子,他又熱心幫忙。我的心里不安起來。
來到生檢室。“你好,這位考生現在急需去四樓進行心理測試…”他急急地跟里面的醫生解釋著。
‘好了,沒事啦,你待會兒直接去測試,不用管其他的。”白大褂轉過身對我說,并拍了拍我的肩膀。那一瞬,我像吃了顆定心丸。
‘世界贈予我擁有,也贈予我回敬…\"他的電話響了。他邊接電話邊向外邊走。
相信自己啊。\"轉過身,是白大褂的聲音他停下腳步,微笑著說:“祝你好運,加油。”
‘世界贈予我擁有,也贈予我回敬…\"鈴聲再次響起,他匆匆離開。我的眼前留下一抹白,純凈的白。
我在心中默念著:“謝謝你,白大褂。
“白大褂”熱心詢問并幫“我”找醫生,但在整個過程中,小作者對他的描寫不夠,人物形象不夠鮮明。
建議將打電話這個情節前置,設置成故事波瀾,增強故事一波三折的效果。
結尾表達了對“白大褂”的感激贊美之情,但略顯直白。建議通過意境渲染讓抒情議論含蓄些。
綜合點評
小作者是個善于凝視生活的有心人,從自己的成長經歷中擷取小事,圍繞“體檢風波”展開敘述,刻畫了“白大褂”真誠熱心的形象。遺憾的是,小作者因為缺乏描寫意識,沒能讓人物形象“立”起來;也因為缺乏波瀾意識,使故事情節不夠曲折有致。結尾感悟直白有余,但含蓄不足。
升格指津
1.進行懸念構思。設置懸念,造成一波三折的效果,吸引讀者興趣。
2.豐富人物形象。通過細致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描寫,讓“白大褂”形象“立”起來。還可以展開合理的聯想與想象,豐富人物形象。
3.深化故事內涵。結尾不要僅僅停留在事情表面,還可以上升到對人性的深度思考
“白大褂”的故事
開篇設置懸念,吸引讀者興趣。
“請‘特警號98'到404室進行心理測試。體檢中心的廣播里不厭其煩地呼叫著。“特警號98”是我,站在冷清的長廊里的鄉下少年。
昨天,我們通過招飛初選的一行考生來到南京進行體檢。誰料好事多磨,我幼時發燒住院的經歷引起了醫生的關注,也讓神經科的這項檢查“懸而未決”
形象的比喻突出了“我”焦灼無奈的心理,為“白大褂”的出場作鋪墊。
就在剛才,我拿著病歷,興沖沖來做針對性核檢,多次敲門卻無人回應。真讓人著急!如果不通過此項檢查,我就無法進行廣播里呼叫提醒的心理測試!
同行的伙伴們都已經結束體檢準備返程了,而我恍若擱淺沙灘的魚兒,能做的,只有大口地喘息。
多方面交代了“我”猶豫的原因,心理活動真實自然。
走廊那邊一個白大褂匆匆走來,戴著眼鏡,高高瘦瘦的。要不要去問問?算了,他們那么忙,何況聽奶奶說,大醫院的醫生都高傲得很,誰會理會我這個鄉下孩子呢?
我再次來到檢查室門前,踞起腳尖,伸著頭,從門上方的小窗往里瞅
白大褂的出現再次設置懸念。
“你怎么了?”身后,一個聲音響起,是白大褂‘啊,我,這里沒人\"我語無倫次地回答
語言、外貌等描寫刻畫了“白大褂”熱心善良的形象,并為下文他帶“我”去找醫生作鋪墊。
“不著急,慢點說。”聲音再次響起,很是溫和。我大膽看了看他,眼前這位醫生挺年輕的,皮膚白晳,看上去很儒雅。“我看你站在這里有一會了,需要幫忙嗎?”
他,這個大醫院的醫生,并不像奶奶說的那樣高傲啊。我吃驚之余,內心生出一絲感激。“啊,是這樣的…我趕緊定了定神,向他解釋了來龍去脈
‘快跟我來吧,我帶你過去。”他招招手,示意我跟著。
‘世界贈予我擁有,也贈予我回敬……”他的電話響了。
‘好的,我處理好就過去。”白大褂輕輕說著
就在前面這個房間,不急。”他掛了電話,安慰我道,神情依然那么溫和,溫和中又帶著一點鼓勵。看樣子他很忙,但為了我 —一個素不相識的鄉下孩子,他又熱心幫忙。我的心里不安起來。
來到生檢室。“你好,這位考生現在急需去四樓進行心理測試…”他耐心地跟里面的醫生解釋著,邊說邊略顯著急地看著我,眉頭微蹙,眸里滿是關心。里面的醫生看上去似乎有點為難,我的心揪著。
“好了,沒事啦,你待會兒直接去測試,不用管其他的。”白大褂轉過身對我說,并拍了拍我的肩膀。那一瞬,我像吃了顆定心丸。
世界贈予我擁有,也贈予我回敬…\"鈴聲再次響起,他匆匆走去。我的眼前留下一抹白,純凈的白。
那個冬日的午后,那份來自生命深處的溫柔,感動了“特警號98”,一個來自鄉下的少年。
綜合點評
小作者在升格文里巧妙運用“懸念”,圍繞“體檢風波\"娓娓道來,情節轉折巧妙,故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小作者對“白大褂”多次進行傳神描寫,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對“我”的心理刻畫更加豐富,襯托了“白大褂”熱心善良的形象,凸顯了文章主旨。前面鋪墊蓄勢充分,結尾感悟抒發自然有深度,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打電話的情節第三次設置了懸念,讓讀者的心弦為之一緊。
“白大褂”和生檢室醫生溝通的場景很有畫面感,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我”的心理活動側面襯托了主人公的美好形象。
白大褂對“我”的尊重和關愛,打破了“我”內心的偏見,讓“我”感受到人性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