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小雨的新著《一脈相承—— 延安與紅旗渠》的書稿發到我郵箱已經有些日子了,他希望我給他寫一個序言。我因前一段時間工作太忙沒有顧及,實在抱歉。最近這幾天我抽空斷斷續續把書稿瀏覽了一下,一個突出的印象:選題好!主題好!
一看書名,用“一脈相承”四個字把“延安”和“紅旗渠”聯結起來,這大家好理解,會自然而然地想到聯結它們的肯定是“精神”。“延安精神”與“紅旗渠精神”,確實是“一脈相承”的。但是,讀者們也許會很奇怪,作者為什么在中國那么多紅色資源中,獨獨要挑選“延安”和“紅旗渠”這兩個地方,講述用這兩個地名命名的“精神”及其“一脈相承”的關系呢?在我看來,這部著作的特點和優點,恰恰就在大家可能感到很好奇的這個地方。我們應該記得,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后,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離開北京到地方上考察,去的就是陜西的延安和河南林州市的紅旗渠。涂小雨這部著作,就是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思想的生動體現。
我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時候,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為《在團結奮斗中發揮億萬人民創造偉力》。我在文章一開頭就寫道:
一次成功的黨代會,不僅取決于會議取得了什么樣的成果,還取決于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而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從來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全面、系統、深入學習,才能完整、準確、全面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對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了然于胸,為貫徹落實打下堅實基礎。”而要對“干什么”了然于胸,不僅要學習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項戰略舉措,還要從思想上、政治上堅持在團結奮斗中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
在我看來, 這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根本的。為了說明這一問題,我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二十大后的言和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是怎么在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時親力親為的。
——2022 年10 月23 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了在新征程上要始終保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始終推進黨的自我革命,要始終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尤其強調:
一路走來,我們緊緊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載入史冊的答卷。面向未來,我們仍然要依靠人民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2022 年10 月24 日, 習近平總書記出席軍隊領導干部會議,在強調軍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要把聚焦點和著力點放在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上的同時,強調軍委一班人要牢記黨和人民重托, 牢記全軍官兵期望,兢兢業業做好軍委工作。全軍高級干部要講政治、能打仗、善創新、重實干、嚴自律,履行好擔負的職責。
——2022 年10 月25 日,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各項工作。同日下午,他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強調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要在全面學習上下功夫,要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要在全面落實上下功夫。他在會上強調指出: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不注重抓落實,不認真抓好落實,再好的規劃和部署都會淪為空中樓閣。
——2022 年10 月26 日, 習近平總書記乘車來到延安市安塞區,考察了南溝村和延安中學棗園校區。他在講話中強調指出:
空談誤國, 實干興邦。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把富民政策一項一項落實好,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老鄉們生活越來越紅火。
——2022 年10 月27 日, 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他強調:
在延安時期形成和發揚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培育形成的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 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代代傳承下去。
——2022 年10 月28 日上午,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下午他又考察了殷墟遺址。在考察紅旗渠時,他指出:
紅旗渠就是紀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
通過這樣的回顧梳理,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講話都是圍繞怎么樣學習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展開的。從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后,一直到延安和紅旗渠考察, 前后共6 天時間。這6 天,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在強調三個極其重要的思想。
一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凝心”上下功夫,讓大家懂得奮進新時代新征程要始終保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延安精神,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代代傳承下去。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豐碑上。
二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實干”上下功夫,讓大家懂得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不注重抓落實,不認真抓好落實,再好的規劃和部署都會淪為空中樓閣。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把富民政策一項一項落實好,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老鄉們生活越來越紅火。
三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要在“聚力”上下功夫,讓大家懂得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必須把人民群眾的創造偉力充分發揮出來。全黨更要懂得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共產黨當家就是要為老百姓辦事,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面向未來,我們唯有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才能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這三個極其重要的思想,無論是強調精神的力量,還是強調實干興邦,歸根到底,都是要求全黨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團結帶領人民群眾艱苦奮斗,實現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以上這些話,盡管是我的文章中寫下的一些話,但可以說明涂小雨的新著《一脈相承——延安與紅旗渠》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來講怎么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選題確實好,主題確實好。
借此機會, 再多說一句:要重視紅旗渠精神的學習、研究和宣傳。
大家知道,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時,經有關部門批準出版了《中國共產黨簡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等黨史學習教育用書。在這些新時代黨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中,紅旗渠精神是一個亮點。《中國共產黨簡史》講到“ 值得自豪的是,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在社會主義建設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在精神力量上也獲得了巨大豐收”時,講述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石油工人創造的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講述了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的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講述了河南林縣人民在縣委領導下創造了一代中國農民改天換地的傳奇, 等等。《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講到“在戰勝國內外困難的斗爭中,中國人民經受了嚴峻考驗,涌現了大批不畏艱難、勇于奉獻的英雄模范”的時候,講述了“工業戰線創業精神的樣板是大慶精神” 后,緊接著講述了“農業戰線的旗幟是紅旗渠精神”。還需要指出的是,紅旗渠精神已經納入經黨中央批準、由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中。聯系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后視察紅旗渠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顯然,紅旗渠精神不僅對于當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大歷史意義,而且對于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
以往,我們對延安精神研究比較多,對紅旗渠精神研究比較少。讓人高興的是,涂小雨在《一脈相承——延安與紅旗渠》中,用相當多的筆墨和篇幅講述了紅旗渠的故事,闡發了紅旗渠精神,填補了這一空白。對于延安精神,我們早已有明確的概括,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時,集中闡述了延安精神的主要內容及其深刻內涵。在《中國共產黨簡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中,對大慶精神、焦裕祿精神等偉大精神的主要內容也都有明確的概括。如果有人要問:紅旗渠精神的內涵是什么?涂小雨在書中告訴我們,1990 年3 月20 日,中共林縣縣委曾經下達文件,把紅旗渠精神提煉概括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同時,涂小雨在論述“紅旗渠精神永在”時,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紅旗渠時的重要講話為依據,強調“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就是實實在在干起來”“團結協作、無私奉獻就是苦干實干加巧干”。他還在論述“紅旗引領改天換地”時,告訴我們林縣人民是怎么從“戰太行”到“出太行”、從“富太行”到“美太行”,不斷發揚光大紅旗渠精神的。
由此可見,涂小雨的《一脈相承——延安與紅旗渠》,不僅選題好、主題好,而且通過豐富翔實的資料,理論與歷史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 深刻地闡述了全書的主題,將這個需要大開大合、相當難寫的選題寫成了一部精品力作。作為他的博士生導師,我為他的進步感到十分欣慰和高興。因此,愿意為他的這部新著寫下上述幾段話,以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