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方法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思想內容而采取的具有一定表達效果的語言方式。掌握常用的修辭方法可以更好地運用語言表達思想情感,使語言更加準確、鮮明、生動,具有更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夸張是故意言過其實,對客觀的人、事、物作擴大或縮小或超前描述。夸張能增強語言的力量,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大的顯得更大,小的顯得更小,從而啟發讀者的想象力。值得注意的是,夸張不是無原則地夸大或者縮小,它和說大話、說假話是完全不同的,它是藝術地擴大或縮小,具有藝術性。夸張可以分為三類,即擴大夸張、縮小夸張和超前夸張。
3 擴大夸張,即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大、多、高”等夸張形式。例如:
①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② 要說渴,真是有點渴,嗓子冒煙臉冒火,我能喝他一條江,我能喝他一條河。
? 縮小夸張,即故意把客觀事物說得“小、少、低”等夸張形式。例如:
① 他呀,心眼兒小得只有針眼兒大。
② 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BAC=90° 超前夸張,即在時間上把后出現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張形式。例如:
農民們都說:“看見這樣鮮綠的苗,就嗅出白面饅頭的香味來了。
擬人
擬人是把人的特征賦予事物,讓事物像人一樣活動,有思想,有情感能說話。擬人有兩種類型:
? 把事物直接當作人來描寫。例如:
①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② 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
? 事物直接對人說話。例如:
① 雨點兒輕敲窗戶,說: “快看看我織的珠簾美嗎?
② 北風冷酷地吹過街道,對行人說: “哈哈,看你們能躲到哪里去!
擬人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沒有生命的東西活起來。一個好的擬人句既能反映事物的特點,又能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準確的意思,無疑而問、明知故問的修辭方法。反問有兩種類型:
?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例如: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記?
?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例如:
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恰當地運用反問比直接說出答案更鮮明有力,感情更強烈。反問不是只問不答,而是答案暗含在問話之中。這就要求在運用反問的修辭方法之前,必須進行充分的說理或擺出確鑿的事實,使讀者在句子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