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式學習作為系統化學習手段,能夠指引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項目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提升學科素養。但傳統化學教學受應試教育深遠影響,難以保障項目化學習效果。教師要把握項自式學習優勢,強化項目化學習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發揮其最大教育價值。
一、完善項目啟動準備,激發學習興趣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啟動項目化學習需要做好充分準備,能否在項目啟動階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是影響項目化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要在項目啟動階段,為學生設立符合其興趣取向的項目主題,將化學知識整合進項目內容,同時采取富有靈活性的項目實施形式,設計科學合理的項目學習目標。這樣,就能為項目化學習的具體應用做好鋪墊,使學生在項目主題及目標的引領下,積極開展項目化學習,拓展學生知識視野,提升學生化學學習質量。
以《物質的分類及轉化》一課的教學為例,為使學生了解物質的分類,教師為學生準備了物質分類項目化學習活動。教師先帶領學生學習物質分類基礎知識點,包括物質分類標準與方法、不同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等,幫助學生建立物質及物質分類的概念,再帶領學生開展項目。考慮到學生初次接觸項目化學習,難以直接開展項目化學習,教師向學生說明項目化學習的概念與要求,在黑板上板書項目主題為“化學物質的分類”,項目目標為“自創新的分類方法,或采取不同分類標準,對已學物質進行分類”,為學生做好充分的項目化學習啟動準備。剛開始學生不太習慣自己開展項目,教師觀察學生情況,發現項目進度落后,于是按照座位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獲得更多項目靈感。學生討論一段時間后,陸續確定項目方向,有幾個小組請求教師檢查項目方向,教師沒有給出明確答復,而是直接鼓勵學生先在項目中落實想法,用實踐檢驗真理。
教師選擇難度簡單的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初次開展項目化學習,幫助學生確定項目主題與項目目標,完善項目前期啟動準備,促使學生盡快適應項目化學習模式。教師還持續觀察學生項目實施情況,發現學生個人能力不足時,及時將個人項目轉變為小組合作項目,并給予學生充分鼓勵,使學生拋開顧慮,做出項目化學習大膽嘗試,使項目進度順利推進,為學生今后的項目化學習奠定基礎。
二、優化項目流程引導,促進自主學習
項目化學習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有一定要求,再加上學生對項目化學習不夠熟練,導致項目化學習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難以推進,經常陷入瓶頸。教師要考慮學生學習水平,優化項目流程引導,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更多幫助,如提出指示問題、強調任務方向等,幫助學生按照正確流程完成項目任務,對化學知識產生深入理解。但教師也要注意項目流程指導力度,為學生保留一定自主學習空間,突出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教學《鐵及其化合物》一課時,教師開展“檢驗食品中的鐵元素”項目化學習活動,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以小組形式進行項目設計。學生缺乏這部分經驗,難以推進項目流程。教師提示學生,第一步是確定項目方案,要選擇某一種食品作為項目研究對象。學生展開思考,查找含有鐵元素的食品,提出了紅肉、豆腐、菠菜、紅棗等食物。教師指導學生應選擇相對容易處理的食物,便于進行研究。學生圍繞研究對象,撰寫項目方案,確認實驗方法。在巡視中,教師發現有幾個小組跳過了制作樣本的步驟,直接準備開始實驗。教師詢問學生:要怎么樣把原型的食物放進試管?學生回答,羽衣甘藍比較小,碾碎就可以放進去。教師提示學生項目方案并不完善,學生才發現錯誤,及時修改方案。在小組分工下,有幾名學生負責對項目情況進行總結,撰寫項目報告,但其實際上只寫了實驗報告,教師強調項目化學習概念,讓學生加入除了實驗環節以外的項目步驟,補充項目報告。
教師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機會,讓學生按照項目化學習步驟,自主開展項目化學習。但學生對項目流程不熟悉,還混淆了教學實驗與教學項目兩者的概念,導致項目化學習錯誤頻出,教師及時進行指導與提示,幫助學生糾正項目化學習行為,不斷完善項目化學習思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化學綜合素養。
三、重視項目實踐探究,培養探究精神
實驗是化學教學重要環節,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教師要意識到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將項目化學習應用于化學實驗,讓學生獨立完成化學實驗項目,培養學生探究精神,提升化學核心素養。在過去的實驗教學中,學生對教師比較依賴,沒有獨立開展化學實驗的經驗,導致學生一旦脫離教師指引,就不敢動手實驗,甚至對實驗產生抗拒。為此,教師要帶領學生制定較高可行性的實驗方案,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實驗,幫助學生建立自信,順利完成實驗項目,切實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鈉及其化合物》的課時教學目標為“理解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和用途”,教師完成課時內容講授,讓學生了解“鈉及其化合物\"基本理論知識后,教師設計項目情境,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鈉及其化合物實例,學生紛紛舉手,給出“食鹽、肥皂、洗衣液、軟化水質”等回答。教師揭示:其實鈉及其化合物甚至能夠制作飲料。學生表現出極大興趣,在教師安排下開展“制作鈉鹽軟飲料”的項目化學習。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幾名學生產生質疑,擔心碳酸會爆炸,教師對其提供指導,讓學生不要害怕,只要操作得當就不會有危險。鈉鹽軟飲料完成后,教師要求學生集合,互相試喝飲料,成功完成項目化學習。
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實踐型項目化學習活動,先為學生創設項目情境,通過提問吸引學生關注,以此導入項目化學習。此時學生已經具備一定項目化學習經驗,教師讓學生自己制定項目方案、把控項目流程、取得項目成果。在項目過程中,部分學生缺乏自信,教師及時疏導學生心理,使學生端正心態。通過項目化學習,學生獲得了更多探究經驗,其科學探究精神也得到培養。
四、落實項目成果展示,提升學科素養
項目化學習是一個連貫的過程,可能涉及較長時間,因此在取得項目成果后,還需要借助項目成果對整個項目過程進行總結與反思。教師要在適宜時機落實項目成果展示,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公開展示自身項目成果、回顧項目過程、找出項目問題,最終獲得項目評價結果。不僅為學生后續的化學學習提供優化依據,還能大幅度提升學生包括科學探究、創新意識、社會責任在內的化學學科素養,使項目化學習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得到充分應用。
完成《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一課的教學后,學生對元素周期表產生深刻認知。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以“元素周期表創意設計”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本項目時間跨度較大,教師為學生提供兩周時間,讓學生制作與元素周期表相關的創意作品。學生先在教室自由分組,合作制定項目方案,課后再自行安排時間,逐步取得項目成果。為檢驗學生項目成果,教師開展項目成果展示會,讓學生將項目成果帶入課堂,以小組形式輪流上臺進行展示,講解設計理念與項目故事,教師則在臺下針對項目主題、項目方案、項目流程、項目成果四個方面進行評價,指出學生在項目化學習方面的優點與不足,對學生進行鼓勵。
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較長時效的項目化學習活動,讓學生針對化學學習內容,完成創意項目成果,使學生對化學產生更大興趣,進一步感受化學學科魅力。教師還落實項目成果展示,充分利用項目成果對學生進行多方位評價,同時設置項目獎勵機制,為學生提供正向而積極的反饋,使學生了解自身項目化學習水平及相關能力發展情況,幫助學生提升化學學科素養,構建以項目化學習為主的高效化學課堂。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項目化學習方法,既能滿足化學新課標要求與素質教育目標,也能為化學課堂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高中化學教師要肯定項目式學習的育人價值,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貫徹項目化學習,讓學生獲得全新學習體驗,產生較強學習欲望。在未來的化學教學中,教師還要始終堅持探究項目化學習在化學教學中的更多可能性,進一步提升自身專業水平,使項目化學習與化學教學有機融合,推動高中化學教學積極變革。
【參考文獻】
[1]楊祖華,沈方怡,張家容,等,基于項目式學習的高中化學教學——以“探秘生活中的酒文化”為主題[J].化學教與學,2024(21).
[2]孫婷婷.大概念視域下高中化學項目式學習單元教學設計—以“葡萄酒中含硫物質的轉化”為例[J].科教文匯,2025(01).
[3]楊麗娟.淺析基于項目式學習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設計與實踐[J].名師在線,2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