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韓工,關于發泡陶瓷的應用,性能特點,應用場景和未來發展方向,能否談一談您的設想?
答:您好,關于發泡陶瓷的應用,性能特點,應用場景,答復如下:
發泡陶瓷,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發泡劑和材料的物理化學反應,在塑性狀態陶瓷材料內部產生均質氣相(閉口氣泡或開口氣孔),以獲得具備輕質、多孔(閉孔氣泡或開口氣孔)分相、析晶、均質等特征新材料的一種技術方案,那么通過發泡工藝技術獲得的新陶瓷材料就是發泡陶瓷材料。因為陶瓷的塑性狀態可以是常溫泥狀塑性狀態,也可以是高溫玻璃陶瓷塑性狀態,所以就有兩種技術方案和技術產品,即常溫發泡、高溫燒制發泡工藝技術陶瓷產品和高溫燒制發泡工藝技術產品。
發泡陶瓷的應用與生產工藝,工藝技術產品的性質或其所具備的性能有關,具體應用如表1.
發泡陶瓷在建筑領域應用廣泛,尤其是在家裝領域和外墻保溫領域已有近15年的應用歷史,譬如輕質隔音天花板吊頂,輕質隔音防火隔墻板(非承重),雕花、鏤空等藝術隔斷及裝飾性藝術產品等內外裝飾產品,以及釉面發泡陶瓷保溫裝飾一體板外墻外保溫系統、薄體陶瓷復合發泡陶瓷板外墻外保溫系統,薄體石材復合發泡陶瓷板外墻外保溫系統、金屬板(鋁板、不銹鋼)復合發泡陶瓷板外墻外保溫系統、真石漆涂裝發泡陶瓷板外墻外保溫系統等產品在建筑保溫材料市場應用廣泛,其突出防火防水、耐用持久、綠色環保特性深受客戶熱愛。
此外,作為另一類的多孔陶瓷產品,譬如陶瓷透水磚、地鋪石等產品,在建設海綿城市,解決城市內澇和固廢資源化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發泡陶瓷在高速、高鐵、城市及工業隔音領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綠色環保、性能優異、經久耐用的隔音材料,也有廣泛的應用市場和應用前景。

關于未來發展方向和如何開展研究工作?我的分析設想如下:
(1)產業困境
作為發泡陶瓷生產技術締造者之一,我認為國內發泡陶瓷生產技術起源于2000年,產業化于2010-2011年(江蘇一方陶瓷)和(河南信陽科美),興盛于2017年,瀕危于三年疫情之后。目前發泡陶瓷和釉面發泡陶瓷企業有11家左右,但是受國內外經濟下滑、出口關稅增長、房地產市場經濟不景氣、替代性產品市場擠壓等諸多因素影響,近幾年產業發展困難重重,部分企業出現經營困難。
發泡陶瓷產業出現的困難,從內來講,我覺得首先是經營管理問題,發泡陶瓷屬于新興材料產業,企業經營者在早期普遍重視創新、疏于經營管理,三年疫情之后,又疲于奔波于設計院上圖、建設單位競標,疏于經營管理,也疏于再創新,尤其是節能環保政策之下的經營管理和技術創新。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成本過高和部分企業出現產品低質化。
(2)發展方向
未來發展方向和出路,當然是創新,是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銷售創新的集成化,高質化、精益化。
首先是解決能耗問題,譬如微波燒成發泡新技術、寬體窯大產量生產新技術。一條長500米的窯爐,日產2000平米,每天能源成本都超過10萬元,這能耗成本和
(上接第138頁)
康熙時期文化多元,民間文化繁榮,陶瓷紋飾多取材于民間故事、戲曲等,反映出民間的審美情趣與生活百態。雍正時期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尤其是文人畫的影響,陶瓷藝術追求意境與格調,體現出一種含蓄內斂的文化氣質。乾隆時期文化昌盛且對外交流頻繁,在陶瓷裝飾上不僅融合了中國傳統元素,還吸收了一些外來文化的影響,同時,對吉祥文化的推崇也使得紋飾充滿了祥瑞寓意。
7結論
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陶瓷風格各有特色。康熙時期的雄渾大氣、雍正時期的精致典雅、乾隆時期的奢華繁縟,三個不同時期的瓷器風格共同構成了清代陶瓷藝術的輝煌篇章。這些風格的形成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對這三個時期陶瓷風格的深入對比研究,我們不僅能夠領略到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高超技流動資金,對哪個企業都是重苛。解決能耗問題需要從干法制粉、微波燒成(或微波輔助燒成)等技術出發;
其次是原料標準化問題,發泡陶瓷的生產在強調固廢資源化的同時,應把原料批量化、均質化、標準化和穩定放在第一位,利用微納米生產技術和分析技術,保證生產穩定,穩定不出質量事故,減少浪費就是降低成本。
第三點就是釉面發泡陶瓷的調色對版問題,噴墨打印由于發泡陶瓷釉面具有還原氣氛,顏色發色差以及主打產品——火燒板面無法進行噴墨打印,而影響產品本身的定制化生產方式,造成無法及時交板或者交貨,所以研究噴油打印技術,成為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滿足定制化生產的即時打樣、即時生產問題。
第四點就多元化產品和多產品兼容的生產技術裝備,目前發泡陶瓷產品種類包括漂浮板、隔墻板、隔音板、保溫板和復合保溫板等,分別利用產品的輕質、隔音、隔熱、防火性能,但是生產技術裝備又特別專有性,尤其是窯爐,這就造成生產企業的產品并不多元,無形增加了銷售成本,也造成企業創新障礙。所以多產品兼容的生產技術裝備創新成為當前產業發展的第二要問題。其次就產品的多元化,發泡陶瓷材料作為功能材料或功能材料載體,其在工業、化工、農業、交通、國防、軍事、節能、環保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企業必須加強技術創新,越是產業困難,越是不忘創新,像釘子一樣釘在這個產業上才不會被淘汰,否則你不出格就會被淘汰出局。
(韓復興)
藝與無窮魅力更能深刻理解其背后所蘊含的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為現代陶瓷藝術的發展與研究提供寶貴的借鑒與啟示,同時也有助于在陶瓷收藏領域中準確鑒別與欣賞這三個時期的陶瓷作品,提升陶瓷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價值。
參考文獻
[1]鄢詣帆,鄢雪梅.社會變遷視角下的清末釉上彩瓷藝術成就[J]景德鎮陶瓷,2011,22(03):9.
[2]曹新民.話說陶瓷之帝王秘色[J].陶瓷研究,2007,(03):39-44.DOI:10.16649/j.cnki.36-1136/tq.2007.03.025.
[3]趙蘭濤.“福祿平安\"-傳統陶瓷葫蘆瓶造型分類及演化研究[J].陶瓷學報,2020,41(03):442-449.D0I:10.13957/j.cnki.tcxb.2020.03.021.
[4]朱順龍.寒清徹骨新粉濃彩—民國新粉彩瓷器管蠡[J].南方文物,2008,(04):156-159+174-175+178.
[5]潘小敏.明清陶瓷書跡裝飾研究[D].鄭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