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感知體驗視角下蜂蜜品牌包裝年輕態設計策略研究[J].藝術科技,2025,38(6):40-42.
中圖分類號:TB48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6-0040-03
0引言
近年來,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增強,蜂蜜因其天然保健功能備受關注。在消費格局逐漸演變的過程中,年輕消費者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而傳統的大罐蜂蜜包裝設計較為單調,難以激發年輕消費者的購買欲望[1]。因此,對蜂蜜包裝進行年輕態設計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感知體驗理論引入蜂蜜品牌包裝設計中,以更好地迎合年輕消費者的審美和使用需求,拉近蜂蜜與年輕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拓寬消費市場。
發展重點放在品牌建設上。
1.2蜂蜜包裝設計現狀
本文圍繞現有的蜂蜜包裝進行市場調研和線上調查,發現市面上不同品牌和種類的蜂蜜產品雖然在品質和價格上存在較大差異,但包裝設計卻高度相似(見表1)。這些產品大多采用大瓶灌裝,包裝材料以玻璃和塑料為主。在視覺設計上,色調基本為紅、黃、金、黑、白等,設計元素大多與蜂蜜相關,如真實的蜜蜂圖片、產地風景圖片等,拼貼較為隨意。在品質相近的情況下,獨特的包裝設計往往能成為蜂蜜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重要突破口。
1蜂蜜產業發展及包裝設計現狀
1.1蜂蜜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養蜂歷史悠久,蜜源豐富,蜂蜜類型多樣。2001—2005年,我國蜂蜜年消費量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蜂蜜大國[2]。現階段,我國蜂蜜已形成獨立產業,年產量持續增長,品牌眾多[3]。但人們對蜂蜜品牌的認知度不高,導致蜂蜜產品的附加值不高。因此,我國蜂蜜產業應將
2蜂蜜包裝痛點
對市面上的蜂蜜產品包裝特點進行分析,可歸納出其痛點。
第一,包裝款式同質化。市場調研發現,包裝設計形式單一,大多采用500毫升透明塑料瓶包裝,在消費者購買時貼上企業Logo,導致消費者審美疲勞。
第二,購買群體單一。購買蜂蜜的群體大多為中老年人,而年輕人對蜂蜜的興趣相對較低,需要培養其購買習慣。
第三,消費者認知不足。消費者對原始蜂蜜與提純蜂蜜認識不足,傾向于購買現場從蜂巢中搖出的蜂蜜,以保證蜂蜜的真實性。同時,對蜂蜜食物搭配的知識缺乏,可能產生不適癥狀。
第四,包裝缺乏互動性。蜂蜜包裝設計與數字化技術結合較少,這阻礙了品牌與年輕消費者的溝通和互動。
第五,品牌建設缺乏。當前蜂蜜包裝只注重實用性,忽視了品牌故事及地域文化特性的展示。

閱服務等不僅滿足了其對效率的追求,還為他們帶來了愉悅的購物體驗[4]。
總而言之,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觀念與上一代人存在顯著差異。他們不僅僅追求產品的實用性和性價比,更重視產品所帶來的情感體驗。
3.2年輕消費群體對蜂蜜包裝的需求
第一,安全性需求。蜂蜜包裝最重要的功能是保護蜂蜜。因此,在設計包裝時,要依據蜂蜜的特性,強化防震、防擠、防撞、防高溫和微生物、防吸濕吸味功能[5]。
第二,便捷性需求。年輕人的生活和工作節奏快,傾向于選擇便攜的產品。因此,包裝的便攜性是吸引年輕消費者的關鍵因素。獨立小包裝因攜帶方便,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第三,審美性需求。以前,人們常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如今,想要蜂蜜暢銷,只靠蜂蜜自身的質量是遠遠不夠的。美觀的包裝不僅能讓消費者產生好感,還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種草、安利,引發人們的關注。因此,好看的包裝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提升品牌形象,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第四,心理性需求。年輕消費者購買蜂蜜出于不同的心理需求。蜂蜜既可以養生、美容,又可以作為禮品贈送給親朋好友。年輕消費者具有求新求異的消費心理,小眾且設計獨特的包裝既可以彰顯個性,又可以拉近其與親朋好友的距離。
第五,經濟性需求。在生活成本與日俱增的當下,初入職場的年輕消費者預算有限,他們希望產品既能滿足自身對品質的需求,價格又不至于太高[6]。這要求蜂蜜品牌設計包裝時考慮成本效益,以滿足年輕消費者的經濟性需求。
3蜂蜜包裝年輕態設計要素
3.1年輕消費群體基本特征
如今,新一代年輕消費群體逐漸成為中國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他們的消費觀念不斷影響著消費市場的發展趨勢。
第一,個性化、體驗式消費。年輕消費者更注重個性和追求時尚。他們看重購物體驗和產品帶來的感受,希望包裝不僅能保護產品,還能反映個人審美與特色。因此,許多商品通過獨具特色的包裝設計吸引年輕消費者。
第二,價值觀消費。相較于價格,年輕消費者更關注產品的品質。他們傾向于選擇蘊含社會價值或獨特意義的商品,以彰顯個性與價值觀。例如,近年來國潮風因滿足了年輕消費者對時尚化、個性化表達的追求,受到廣泛追捧。
第三,數字化消費。信息技術革新了傳統購物模式,年輕消費者更青睞數字化、智能化的消費體驗。在線購物、訂
4結合感知體驗的蜂蜜品牌包裝年輕態設計策略
4.1感知體驗理論的基本概念及必要性
感知體驗實際上就是“感知 + ”的組合,即感覺器官被外界事物刺激所產生的感知覺反饋。其是通過多感官彼此作用,在記憶、思維的主導下,對外部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所產生的整體認知和經驗認識。感知體驗作為使用者感受層面最直接的反饋,是衡量整個產品使用感好壞的重要因素[7]。
感知體驗理論強調消費者通過多種感官與產品進行交互,形成對產品的整體印象和情感認知。運用該理論進行蜂蜜品牌包裝設計,可全面調動多種感官體驗,使年輕人更深入地理解蜂蜜產品的價值,產生購買欲望。
4.2設計策略
年輕消費者對蜂蜜包裝的需求多樣,他們更傾向于選擇
與自身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相契合的蜂蜜產品。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設計策略。
4.2.1 多感官協同感知策略
第一,視覺感知策略。在主題設計方面,可圍繞健康、養生等熱搜話題進行設計,使包裝既有美感,又富有內涵。在圖形設計方面,可將蜂蜜的功能與年輕人的生活理念相結合。同時,部分食材不能與蜂蜜并用,包裝可用視覺圖形提醒消費者注意,拉近蜂蜜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在色彩設計方面,考慮到蜂蜜本身的特征及年輕人喜愛的風格,可以明快的單色為主,適當添加對比色增強畫面的層次感。在字體設計方面,要體現年輕消費者的個性,可打破傳統字體的規范,展現出一定的親和力。
第二,視觸覺感知策略。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年輕人追求便利。將包裝設計為擠壓式包裝,不僅可以通過視覺符號向消費者提供可量化的沖泡標準,而且可以讓消費者在擠壓過程中獲得觸覺上的解壓感。同時,在材質方面,應選擇環保、舒適的材質,給消費者留下質樸、天然的印象,契合蜂蜜本真屬性。
第三,嗅味覺感知策略。當代年輕人注重購物過程及商品帶來的體驗感和參與感。因此,可以通過嗅味覺結合增強產品體驗感,激發人們對傳統保健品的興趣。例如,在色彩上使用明快的暖色,引發消費者對蜂蜜的味覺聯想;在包裝上設計可拆卸的蜂蜜花香膜,增加嗅覺體驗。
4.2.2數字化互動體驗策略
第一,數字化感知產品安全性。購買蜂蜜的消費者最關注蜂蜜的真實性。大部分中老年消費群者傾向于購買現搖的原始蜜,以確保蜂蜜真實性。而年輕消費者大多在城市中,購買土蜂蜜并不方便。因此,可以在蜂蜜包裝上添加AR標簽,消費者通過掃碼了解蜂蜜產品信息,如蜂蜜的產地、制作過程、食品知識等。此外,大多消費者對蜂蜜注意事項不夠了解,可以通過掃碼與線上客服溝通,以贏得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
第二,數字化體驗增強互動性。年輕人注重商品帶給自已的體驗感。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包裝設計可以通過視頻、動畫、音頻等形式,使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交互多元化[8]。因此,在設計蜂蜜包裝時,可加入AR技術,通過音頻、動畫使人們感受品牌故事,體驗蜂蜜制作過程。這類包裝設計打破了虛擬與現實的隔閡,實現了產品與用戶的直接交流。
4.2.3情感與文化融入策略
第一,情感共鳴。蜂蜜品牌包裝需要注重精神層面附加值的打造,借助品牌定位與包裝產生聯動,展現品牌形象與特色[9]。當下年輕消費者追求有溫度、具情懷的消費體驗。包裝設計可緊扣熱點,如圍繞“健康生活”,以插畫形式,直觀展現蜂蜜作為健康滋養好物,如何融入日常生活場景。
第二,文化元素挖掘。在地域文化方面,若蜂蜜源自湖南,包裝應融入湖湘風情元素,提高產品辨識度,提升文化底蘊。在養蜂文化上,應通過手繪展示養蜂人勞作的場面,賦予蜂蜜匠心的含義,以滿足年輕人對傳統手工藝的好奇心,增強年輕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同感。
5結語
本文深入探討蜂蜜產業發展及包裝設計現狀,分析蜂蜜包裝痛點及年輕態設計要素,明確了蜂蜜品牌包裝設計的方向。結合感知體驗理論,提出多感官協同感知策略、數字化互動體驗策略和情感與文化融入策略,以期使蜂蜜包裝既符合年輕消費者審美又滿足其實用需求。這些策略不僅能夠增強蜂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還能夠提高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促進蜂蜜產業可持續發展。未來,應繼續探索和創新蜂蜜品牌包裝設計,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消費趨勢,使蜂蜜產業與年輕消費市場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喬國峰.生態視角下的現代包裝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4,45(8):456-459.
[2]曾蜜,周偉良,顏偉玉,等.我國蜂蜜消費水平分析[J].中國畜牧雜志,2023,59(6):325-327.
[3」羅照明,孟麗峰,PhiriBernardJ,等.全球蜂群數量和蜂蜜產量呈上升趨勢[J」.中國蜂業,2024,75(4):52-53,57.
[4」楊茵.基于新一代年輕消費群體需求的六堡茶包裝設計探析[J].藝術品鑒,2023(30):77-80.
[5」楊霞.基于仿生理念的蜂蜜包裝功能改進設計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9.
[6]陳勇軍,向殊或,張睿智.低碳化理念下茶一體式包裝設計的探索研究[J].包裝工程,2024,45(4):405-413.
[7]宋雪丹.感知體驗視角下視障兒童學習機設計研究[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23:15-20.
[8」陳炬,徐秋瑩,張詩墨.基于感知-體驗-認同的數字適老化產品設計方法研究[J」.設計,2023,36(11):26-29.
[9]戴超男,莊德紅,萬青.體驗經濟視角下化妝品包裝設計策略研究[J].日用化學工業(中英文),2023,53(8):954-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