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偉達創造了奇跡!
兩年前,這家公司的總市值不到1萬億美元,之后,它用三個多月實現了市值從2萬億美元到3萬億美元的跨越,再之后,13個月間又將這個數字拉升到了4萬億美元。這樣的市值,相當于日本2024年GDP的總量,更是遠超英、法、德的國家股票總市值。包括微軟、蘋果等科技巨頭也被它甩在了身后。
英偉達的成功,得益于其在AI領域的地位,收割了AI從“云端”走向日常應用的“大波福利”。
人工智能的熱度到底還能持續上揚多久?這估計是當下很多人、很多企業都想知道的。
很多權威分析認為,當前,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已進入到了技術爆發與場景落地的雙重加速期。未來五年,人工智能的市場規模將會以超30%的年復合增長率持續擴張。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2024年相關信息,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在2024年就已超過4500家,覆蓋從基礎算力到行業應用的完整鏈條,并在智能制造、自動駕駛等20多個領域實現規模化滲透,展現出了中國AI科技的力量。AI帶給人們更好體驗的同時,也為各類相關企業帶來了新的市場競爭力。
以股市為例,公開數據顯示,當前A股市場中,AI概念股數量占比近 70% ,有超過3700家上市公司在年報中提及AI相關業務,且包括科大訊飛、寒武紀、海康威視等在內的不少企業因為AI技術實現了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
AI浪潮翻滾而至,紡織行業自然也看到了其中的機會。
從達利絲綢的無人車間、DeepsiIk-AI智能體,到魏橋集團的紡織行業AI大模型及應用項目,再到最近奠基的永榮股份旗下錦江紡絲六期項目,以及常州宏大智慧科技依托AI技術打造的智能整緯機、自動超喂系統、智能驗布系統等優勢產品技術等等,貫穿紡織產業鏈,且在配棉數字化、紡紗協同制造、智能瑕疵檢測、智慧印染以及服裝生產智能化等方面,AI技術正加速與行業融合。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日前出席2025首屆中國紡織服裝人工智能大會時就表示,人工智能帶給行業的不是簡單的技術而是產業基因、市場邏輯和產業生態的重構,行業企業應把握機遇,以新的“方法論”探索
紡織”的新路徑。
看得到的AI之力,如英偉達,如紡織行業智造的先行者已作了示范。但對于整個行業而言,從數據采集、整合、處理到算力優化和使用,以及相關人才培養等等,AI在生產領域的應用仍面臨諸多挑戰。無論如何,我們已置身被AI快速包裹的時代,最終是被其賦能,還是被其束縛,尚須業界企業用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