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秀華,語文教師,中學一級教師。曾獲區先進教育工作者、區教壇新秀、區優質課一等獎等榮譽。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優秀指導師。十余篇寫作教學論文在省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
原題呈現
閱讀材料,從下列任務中任意選擇一個,按要求完成。(50分)
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發文件明確,從2025年春季學期開始“鼓勵各地各校將課間活動時間由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
任務一:以“我的課間”為題,回顧你印象深刻的課間經歷,寫一篇記敘性文章。
任務二:以“我期待的課間”為題,給校長(統一用“金校長”稱呼)寫一封信,提出你的設想和建議。
任務三:你對“調整課間活動時長”有怎樣的思考?自擬題目,發表你的看法。
要求:(1)除詩歌外,文體不限;(2)不少于500字;(3)不得出現含考生個人真實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文題分析
本作文題采用任務群情境,從考生真實生活中的熱點話題切人。緊扣新課標“個人體驗”“社會生活”的情境,也映射了新課標的要求,比如任務二就是新課標第四學段“能根據生活需要寫常見應用文”的充分體現。三個任務全面考查記敘、交際、議論等能力。細分析,可知三個任務內部有思辨層級的進階:任務一以描述現象為主,任務二側重解決問題,任務三體現了本質追問,符合“認知一實踐一反思”的思維鏈條。
寫作引導
任務一要求以“我的課間”為題寫記敘文。考查對生活素材的捕捉與情感轉化能力,需在碎片化課間中提煉出具有文學張力的場景,要注重細節和情感
考生可以選擇一個或幾個具體的課間場景,通過細節描寫來展現當時的場景和情感。比如:和同學的游戲、突發的小事件或者個人的小憩時光。可以用順敘或者倒敘的手法,同時加入各種細節描寫,如視覺、聽覺的描寫。同時還要注意情感的表達,傳達出當時的感受,如快樂、緊張、感動等。
任務二以“我期待的課間”為題給金校長寫一封信。考查理性思維與換位思考能力。
內容上,要注重建議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比如增加活動設施、組織小型活動、設置閱讀角等。同時要說明這些建議的好處,比如緩解壓力、促進交流、提升創造力等。表達的語氣要禮貌誠懇,體現出對學校管理的理解和支持,避免抱怨或指責。另外,書信需要明確格式,開頭要有稱呼,結尾有署名。
任務三是自擬題目,對“調整課間活動時長”發表看法。考查思辨能力與說理技巧,注重論據和邏輯。需要明確觀點,比如課間延時有助于身心健康,提高學習效率。也可以基于此,往深度上追問、提煉,如忙閑結合、張弛有道、時代呼喚什么樣的人才等。結構上可以采用總分總,先提出觀點,再分論點論證,最后總結。
該題可能出現的寫作誤區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審題不清,任務一的命題變成自擬題目,記敘文寫成了議論文。
其次,是偷換概念,“課間’變成\"課余\"“假期”“周末”等。課間經歷,超越正常校園的時空范疇,寫釣魚、扎染、品茶、籃球聯賽等。
再次,是選材方面。記敘文寫成“日常課間實錄”,沒有材料的裁剪加工。書信的設想沒有創意,建議只提硬件要求,沒有個性化創見;議論文論據與觀點的契合度不高
最后,是邏輯性不強。記敘文的事例與中心脫離,議論文的分論點間關系不強,句式強拗。
對于這些寫作誤區,需要同學們謹慎\"避雷”。
優秀范文
我的課間
嚴如軼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此為蘇子瞻之樂;“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此為劉夢得之樂;而我之樂,雖無子瞻的豁達,亦不似夢得的昂揚,卻因課間延時的5分鐘,充滿了無限竊喜。
我的課間,是教室里的熱鬧與寧靜。老師已經合上書本宣布下課,也會被拿著習題的同學們團團圍住:“老師你聽我說,這道題我有新思路!”“哎,你別擋道!老師,這道題最后一種情況是怎么出來的?”討論聲環繞著老師,像是初春時分的蜜蜂緊繞著初放的花叢。而老師總是神秘一笑,再度翻開書本,細細解答著同學們的問題。多了5分鐘,問題與答案都很從容。
講臺上是各種思維的激烈交鋒,猶如火光熾盛;講臺下是各種思路的沉淀鋪展,猶如細流涓涓。身停手不停,是你奮筆疾書的背影;目移心仍定,是我文思泉涌的剪映。翻開作業埋頭即寫,目光從白紙黑字上滑過。偶有難題的陰云飄過,讓曾經的我額間生汗,心里升騰起一股煩躁。可現在多了5分鐘的富余,寬限的時間讓人靜心。長舒一口心中郁氣,便感覺世界明亮。
我的課間,是走廊操場的微汗與舒心。尋覓角落,繩下生風,快、快,加油,上難度,雙搖,加快…·原來青春的速度,藏在1分鐘里不斷提升的秒速中。我喜歡排球,看它在網間來回跳躍,如同海面上的海豚隨波而躍,多了5分鐘,自可多看幾眼,多夢幾回。亦可漫步樹下,春來可等櫻花飄落,秋至且看杏葉蝶飛,擷一瓣落花悄贈友,拾一片金黃書思語…現在的課間,貪玩的我們不再過分擔心,增加了5分鐘,便不必為踏著上課鈴飛奔,夠我們平靜心緒,重整旗鼓,迎接下一節課。
《菜根譚》中曾有云:“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這15分鐘的閑暇,不僅是緊與松的協調,更是自由對精神的滋養。一刻鐘,我可以憑窗遠眺,極目追隨飛鳥翱翔;一刻鐘,我可以逆風奔跑,衣角鼓成少年的風帆;一刻鐘,你我共有共享,在時間的褶皺里觸摸青春的本真。而你我,定不負這一刻鐘的課間留白,繪就獨屬于自己的粲然華章。
【點評】
本文取材于生活,結構精巧。巧妙地選取了教室、走廊操場的空間來呈現課間的生活,通過“5分鐘延時”串聯起學習交流、運動、賞花觀葉等真實生活場景,細節典型,場景感強。
語言生動,善用修辭。比喻、排比信手拈來,如將討論題目的學生比作“繞花春蜂”,既暗合蘇軾詞中“穿林打葉”的自然意象,又凸顯求知熱情。還多處運用通感,“討論聲環繞著老師”將聽覺轉化為觸覺,“衣角鼓成少年的風帆”將視覺轉化為動覺。
不足及提升建議:記敘文寫作宜把握“三境”原則,即情境、物境和理境。可以將空間場景疊加時間元素,比如晨午晚不同時段,從眾多概述的場景,選擇三個最具典型化場景作為具象載體,從而自然滲透成長感悟,避免文末的集中議論。另外,《菜根譚》引用稍顯突兀,宜替換為《論語》“張弛有道”更貼合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