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J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5)14-0034-03

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語言載體,在審美上表現出了較大的價值。漢字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字,其在視覺上也具有較高的辨識度[1。通過研究如何對跨文化傳播中的漢字視覺符號進行國際化設計,不僅可以豐富跨文化傳播學相關的理論體系,還能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從而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蘊。
目前,已經有較多學者針對跨文化傳播和視覺傳達設計進行了多角度探討。在跨文化傳播領域,有的學者從文化認同這一角度出發,探討了跨文化傳播機制如何提升不同文化背景受眾群體對于同一種文化的認同;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研究者們更側重于如何通過對圖形以及圖案等視覺元素進行融合與排版,傳達出關鍵的信息[2。在現有的研究中,國內關于漢字視覺符號應用與設計的研究內容較多,但對于其在跨文化傳播中的策略探討還比較缺乏。
本文通過比較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討了跨文化傳播中漢字視覺符號的國際化設計策略,分別從審美、功能、文化等多個角度出發探討了漢字視覺符號的國際化設計策略的必要性,并結合比較分析的方式,探究了國際化設計策略的實際應用效果。
一、相關概念
(一)漢字視覺符號的特點
漢字視覺符號強調形意結合,即在設計過程中對視覺形態與內在含義進行統一傳達,向受眾提供多元的視覺體驗以及情感感受。與英文不同,漢字并不是直接通過音節或語音實現間接表達的。相反,漢字的核心在于構建符號與意義之間的直接關聯3。漢字中的每一個符號都可以代表一個概念。不管是抽象的概念還是具體的事物,受眾在看到漢字符號時總能夠聯想到特定的東西。這種形與意的結合,使漢字視覺符號在傳遞信息的同時,能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
漢字視覺符號還具有鮮明的文化獨特性。古人在創造漢字時,賦予漢字超越字面意義上的深層次內涵。這使得漢字不僅能夠作為簡單的記錄工具使用,還能夠作為承載中華文明“基因”的可視化編碼傳達出深厚的文化底蘊[4]。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漢字視覺符號也展現出越來越大的跨文化傳播潛力。由于漢字視覺符號具有獨特的視覺形態以及文化內涵,因此其不僅可以成為中華文化對外交流的載體,還能夠在跨文化語境中扮演重要角色,從而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與融合。
(二)漢字視覺符號的功能
漢字視覺符號具有很多的功能,不僅能夠傳遞信息,提高受眾對于文化的認同性,還具有一定的審美裝飾功能。在國際化設計中,這種多元融合的視覺符號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達到同一層面上的認知,提高交流效率。例如,國際機場的指示牌上經常能夠看到用漢字表現的“出口”“人口”等標識,外國人雖然看不懂這兩個字的含義,但通過對字形分析,也能大致判斷其實際含義。在文化認同功能方面,海外華人社區經常會在春節時懸掛帶有漢字元素的裝飾物品,如春聯或燈籠等。這種行為也映射出漢字作為一種視覺符號,成為連接華人群體與家鄉文化的重要紐帶,增強了華人的文化歸屬感[5。對于審美裝飾這一功能,漢字元素具有濃濃的中式氣息。通過對漢字中的結構以及筆畫元素進行拆分或組合創造出新型的符號元素,并將其融入生活中不同的裝飾設計,使得裝飾的審美價值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某相關時尚設計公司推出了融合漢字元素的服裝以及飾品,并通過海外購物平臺的方式將其售賣給海外用戶,獲得了一致好評。這種融合了漢字元素的東方韻味時尚風格本身對于海外用戶來說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印證了文化互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驅動用戶消費。
二、漢字視覺符號的國際化設計的必要性
(一)促進國際審美交流
漢字視覺符號在設計過程中傳達出了獨特的形態美和結構美。將這種融合了多元美感的設計放在國際化場景中,更能夠吸引國際受眾的眼球,促進國際審美互相交流。
回顧漢字的傳承以及迭代歷史,漢字的形態雖然在每個階段都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差異性變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迭代過程中漢字的韻味和美感從未丟失。從結構上看,漢字的結構在講究嚴謹之余,也不乏一些變化性。筆畫之間的排列組合以及結構空間之間的布局和調整都能夠凸顯出古人的高級審美。漢字這種形態和結構上的獨特性非常適合與其他國外的設計元素相結合,從而設計出具有多元文化交融特點的作品。在這個融合過程中,漢字的美感和文化底蘊得到了國際化弘揚,設計師也能夠在交流過程中提升各自的審美,實現審美的交流以及共鳴。
(二)提高信息傳遞效率
由于漢字視覺符號本身能夠傳遞出信息,因此相較于英文這種長文字結構元素,將漢字融入國際化設計場景中,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傳遞效率,增強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與拼音相比,漢字能夠以更少的字符表達更豐富的意義,從而在信息傳遞中節省時間和空間。得益于漢字具有表形的功能,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在接收到漢字時,即使他們并不熟悉這個漢字本身的具體讀音和所代表的含義,也能通過其獨特的形態結構,初步感知到漢字所蘊含的大致意義或意圖傳達出來的情感。這種跨越語言障礙的直觀性,能夠幫助漢字在國際化交流中迅速站穩腳跟。例如,某品牌采用漢字元素設計網頁后,其不同網頁部件的點擊率發生變化,具體變化數據如表1所示。
表1某品牌應用漢字元素設計前后網頁點擊率的變化情況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漢字元素在網頁設計中的應用有效吸引了用戶的注意力,使得用戶更容易找到并點擊他們感興趣的頁面或功能,不同網頁部件的點擊率均得到了顯著提高。例如,產品展示區的點擊率從 25% 躍升至40% ,變化幅度高達 +15% 。這充分說明了漢字元素在產品展示中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產品的吸引力和用戶的購買意愿。漢字可以借助其自身特有的形態和寓意,使得產品更加具有文化韻味和吸引力。
(三)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與理解
從文化角度來看,漢字視覺符號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其進行國際化設計可以增進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同時能夠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例如,在國際品牌標識、廣告設計、產品包裝等領域,融入漢字元素可以迅速吸引國際受眾的注意力,使他們在欣賞設計的同時,想探究這些符號背后有什么故事。在這樣的傳達機制下,中外文化之間的隔閡可以被不斷打破,從而實現跨文化互動。當國際受眾接觸到漢字元素時,他們可能會因為好奇而主動去了解漢字及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從而增進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和認同。例如,在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通過展示漢字書法、篆刻等藝術形式,可以使國際受眾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促進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三、跨文化傳播中漢字國際化設計的策略與比較
(一)融合現代設計理念
為了提高漢字視覺符號的通用性,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合在國際化設計場景中,設計師在對漢字視覺符號進行設計時,需要融合現代設計理念。通過對漢字進行簡化與抽象,結合國際通用圖形以及數字化技術,可以對漢字視覺符號進行創新設計。
首先,設計師可以在保持漢字基本形態和結構的基礎上,對漢字進行適度的簡化和抽象處理。例如,設計師可以對復雜的漢字筆畫進行簡化,保留其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同時運用抽象的圖形元素來增強漢字的現代感。其次,將漢字與國際通用的圖形符號相結合,創造出具有跨文化特色的視覺標識。例如,某國際品牌在設計LOGO時,對漢字與幾何圖形、圖標等元素進行了融合,形成了既具有東方韻味又具有現代感的設計作品。最后,設計師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對漢字進行創意設計和動態展示。通過運用3D建模、動畫制作等技術手段,使漢字視覺符號更加生動、立體,增強其在國際傳播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與傳統漢字設計相比,融合現代設計理念的設計策略更加注重漢字的國際通用性和現代感。通過簡化和抽象處理,漢字更加符合國際受眾的審美習慣;通過結合國際通用圖形和數字化技術,漢字視覺符號的國際傳播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這種設計策略不僅保留了漢字的文化特色,還使其更加適應國際傳播的需求。
(二)深入挖掘漢字文化內涵
在漢字視覺符號國際化設計中,通過深人挖掘漢字創造的歷史背景以及故事,并將其與漢字本身相結合,可以創造出具有文化深度的設計作品。例如,在對旅游紀念品進行設計時,設計師可以將景點與漢字背后的歷史故事作為設計元素,如歷代變遷、名人趣事等。通過將這些設計元素融人景點相關的宣傳設計工作中,并加以相關的中英文介紹,能夠將漢字背后的歷史故事和景點特色傳達給游客。國際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能夠通過漢字視覺符號了解到景點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而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與傳統漢字設計相比,深入挖掘漢字文化內涵的設計策略更加注重文化認同感的增強。通過挖掘漢字背后的故事和運用其象征意義,設計作品更加具有文化深度和寓意。在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后,設計作品更加具有民族特色和辨識度。
(三)注重本土化適應
除了融合現代設計理念和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漢字視覺符號的國際化設計還需要注重本土化適應。漢字視覺符號的本土化適應是指其能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被順利解讀、接受并產生文化共鳴的過程。這一過程并不是簡單的形式復制或表面調整,而是需要深入洞察目標文化的核心價值、審美偏好等,進而對漢字視覺符號進行創造性的轉化與重構。
面向歐美市場的設計可以借鑒西方現代設計語言,如極簡主義、抽象表現等手法,對漢字的形態、結構進行適度簡化與重構,使其既保留漢字的本質特征,又符合西方受眾的審美習慣。同時,通過融入當地文化元素或符號,如西方的經典圖案、色彩搭配等,能夠進一步增強漢字視覺符號的當地化特色,拉近與當地受眾的心理距離。
漢字視覺符號的本土化適應還需要注重文化意義的傳達。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不僅需要關注漢字的視覺表現形式,還需要深人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內涵與象征意義,并巧妙地將這些意義與目標文化的價值觀相契合。例如,在針對東南亞市場的設計中,設計師可以選取具有吉祥、和諧寓意的漢字,如“?!薄昂汀钡?,結合當地的文化習俗與審美觀念,創造出既具有東方韻味又符合當地文化語境的設計作品。
與傳統漢字設計相比,跨文化交流的設計策略更加注重漢字視覺符號的本土化適應和國際傳播效果。通過了解目標受眾的文化背景和進行本土化適應,設計作品能夠更加符合國際受眾的需求和審美習慣。
四、結束語
本文重點聚焦漢字視覺符號在國際化設計中的策略運用,通過與傳統的漢字設計進行比較,揭示了融合現代設計理念、深入挖掘漢字文化內涵以及增強本土化適應等關鍵策略的有效性。這些策略不僅可以為設計師提供較為實用的操作指南,還為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開辟了新的路徑。
參考文獻:
[1]周曉蓉,唐玉娟.文字學視闕下漢字文創的設計途徑[J].包裝工程,2025,46(06):327-333.
[2]修藝源.“表現”的張力——論陌生化審美視角下的漢字設計[J].人文天下,2025,(01):21-26.
[3]黃鈺程,王睿琪,周超,等.南通文字布中的民間漢字紋樣設計探究[J].西部皮革,2024,46(24):120-122.
[4]韓緒,李海平.古漢字造型象形元素的現代設計應用[J].中國藝術,2024,(06):5-10.
[5]李佛君.模糊性美學在漢字字體設計中的體現[J].網印工業,2024,(11):42-44.
[6]陳楠.探討基于語言記錄符號與文化傳播主體雙重身份的“漢字文化設計”概念[J].美術觀察,2023,(09):26-28.
[7]張文.現代藝術設計中傳統視覺符號的有效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2,(02):104-105.
(責任編輯:薛竹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