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分析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發展現狀及其與崗課賽證體系的關聯性,針對該專業在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及評價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內容優化策略、提倡多樣化教學手段的教學方法優化策略、構建多維評價體系的課程評價優化策略,以優化其課程設置。優化后的課程設置更能契合崗位需求,增強學生實踐能力,促進崗課賽證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崗課賽證;課程設置優化;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賽證融通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437(2025)15-0156-04
計算機網絡技術作為信息技術領域的核心,在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和全球數字化轉型的今天顯得更為重要,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1]。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崗課賽證體系中課程設置的優化策略,明確專業核心課程設置標準,提升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匹配度,提升課程評價體系與職業資格證、競賽要求銜接的有效性[2],并強化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優化課程設置不僅能提升教學質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還能將專業課程與崗課賽證體系緊密結合,促進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使課程內容更契合實際工作需求,培養實用型人才。
一、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崗課賽證體系概述
(一)崗課賽證體系的構成
崗課賽證體系作為能有效提升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多層面培養框架,核心在于對接崗位需求。該體系通過深入了解行業現狀和企業崗位要求,明確學生應掌握的核心知識與技能,使課程內容緊密貼合實際工作需求,兼顧現有職位與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確保學生能適應市場變化[3]。崗課賽證體系包括課程設置、競賽活動和證書認證等內容,以對接崗位需求。其中,課程設置涵蓋基礎理論課、專業核心課和實踐操作課,既傳授系統理論知識,又培養扎實實踐技能,構建專業知識框架;競賽活動通過政府、行業和學校舉辦的各類技能大賽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使學生積累實踐經驗、開闊眼界,同時促進校際及校企交流;證書認證引入行業認可的資格證書考試,將專業教育與證書考核標準相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其就業競爭力。崗位需求、課程設置、競賽活動和證書認證相互銜接、有機融合,能有效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精準對接,助力學生順利就業,為行業輸送高素質人才,推動計算機網絡領域持續發展。
(二)崗課賽證體系在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中的作用
在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中推行崗課賽證體系,旨在融合崗位需求、課程設置、競賽活動和證書認證,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水平,培養契合行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崗位需求分析作為體系基石,需深入洞察行業動向和企業標準,精準把握核心技能,確保課程設置緊貼市場需求,避免教學與實際脫節,要求教師緊跟市場變化,更新教學內容以匹配技術發展[4]。課程設置是該體系的核心,需依據崗位需求優化課程結構,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引入云計算、大數據、網絡安全等前沿課程,構建完整知識體系。競賽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理論與實踐融合,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既⌒袠I認可的證書如網絡工程師、網絡安全專家等,是對學生專業能力的權威認證,能夠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崗課賽證體系推動教學改革,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育模式,使學生具備扎實專業知識、豐富實踐經驗和良好職業素養,實現了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促進了教育與社會需求的良性互動。
二、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分析
(一)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
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的課程設置直接關系到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須具備前瞻性以緊跟技術發展。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人工智能、網絡安全、云計算和大數據應用等技術不斷涌現,課程設置需及時更新,以幫助學生適應行業變化,提升職業競爭力。課程結構應科學合理,基礎理論、專業技能和前沿應用需有機結合,如開設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程序設計、路由與交換技術、網絡設備安全配置與管理等課程,確保學生能夠系統掌握知識。理論與實踐需緊密結合,通過實驗、實訓、項目開發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校企合作實習項目則可加速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課程設置還應考慮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多樣化的選修課,支持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另外,還要保持課程開放性,鼓勵跨學科融合,引入行業專家講座和實際項目,確保內容與時俱進,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5]。
把這些原則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的課程設置會更科學合理,還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學校和社會的需求。
(二)現階段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當前,部分高職院校的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急需全面優化。首先,課程內容更新慢,跟不上前沿技術發展,如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已應用于各行業,但相關課程卻沒能及時加入相應內容,導致學生所學知識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很多學生畢業后發現知識過時,影響了職業發展。其次,課程內容安排不合理,有些內容反復教,使學生要花時間重復學習,負擔加重;知識體系邏輯被打亂,使學生搭建知識框架時存在困難,難以深入理解知識。再次,實踐教學學時不夠,實驗和實踐項目少且質量不高,缺少實驗管理平臺,使學生缺乏動手經驗,面對工作難以上手。最后,課程評價方式單一,僅注重期末考試,對學生的平時表現和能力考核不足,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
(三)課程設置與崗課賽證體系的關聯性分析
在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體系中,課程設置要緊扣崗、賽、證,不僅是基礎關聯,更是多方面的深度對接。課程設置的科學性,既直接影響學生對崗位所需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又關系到教學內容與行業需求的匹配度,還關乎學生畢業后對職場的適應性?!皪彙奔磵徫恍枨?,對課程設置具有引導作用,針對不同崗位的職責和技能要求,可對課程進行針對性設計,以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百悺敝笇I技能競賽,作為檢驗學生能力的重要方式,可通過分析競賽成績和問題,及時反映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以優化課程設置、調整教學內容?!白C”是職業資格證書,將考證要求與課程教學緊密結合,在課程內容中融入職業資格認證標準,能幫助學生提升職業競爭力。課程設置與崗課賽證體系相互影響、促進,充分考慮各方需求,構建科學合理的專業教學體系,培養理論與實踐兼備的復合型人才,滿足行業需求,實現教育與行業的良性互動[6]。
三、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設置優化策略
(一)課程內容優化策略
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崗課賽證體系中,課程內容優化很重要,其目標明確,就是讓課程內容更實用、更前沿,以匹配行業需求和職業標準[7]。為此,課程內容要緊跟計算機網絡技術最新動向,及時加入新技術、新工具和新方法,重點關注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網絡安全等前沿領域的新應用,保證學生所學與市場需求同步,避免知識過時。這需要學校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定期邀請行業專家舉辦講座和培訓,教師也要及時更新教案,讓學生了解行業新動向。
當然,只有前沿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實踐教學也要跟上。傳統只講理論的方式無法滿足實際工作需要,要加大實驗、實訓和項目的比重,通過模擬真實工作場景和具體案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設置綜合性項目,讓學生全程參與,提升其項目管理和團隊合作能力;學校還可與企業共建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在真實職場環境中實習,拓展所學知識。
課程內容優化要打破學科界限,將計算機網絡專業知識與數據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知識相結合,這種跨學科融合能使學生開闊視野,提升綜合素養,增強未來職業發展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加入數據抓包后的數據分析等知識,有助于學生理解網絡流量管理和安全防護原理;在網絡系統集成課程中引入人工智能概念,能啟發學生探索智能網絡新方向。
把行業標準和職業認證要求融入課程內容也很關鍵??蓪⒆C書考試內容融入課程內容中,讓學生學完即可達到職業認證要求,為其職業發展打好基礎。這需要學校與行業協會、認證機構多溝通,掌握最新的認證標準并落實到課程設置和教學中。
課程內容持續優化需要動態評估和反饋機制,如定期收集行業專家、企業和學生的意見,及時調整課程內容,保證課程內容的時效性和有效性,可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在線評價等方式收集反饋意見,成立評估小組分析處理相關問題并制定改進措施。課程內容持續優化能提升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質量,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讓崗課賽證體系良性循環、持續發展。
(二)教學方法優化策略
在對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的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后,其教學方法也要進行優化,以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首先,可以采用項目式教學法,把真實工程項目引入課堂,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理論知識,還可以通過分析真實網絡案例、模擬網絡環境,幫助學生積累實戰經驗、提高應變能力[1]。其次,可以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如利用MOOC、微課等資源,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讓學習方式更靈活。再次,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如通過選取典型的網絡故障案例,引導學生討論解決方案,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最后,可以采用小組討論法,如針對網絡技術難點問題,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促進學生的思維碰撞。
另外,還可以優化實驗教學的教學方法,如多設置綜合型、設計型實驗,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并動手做實驗,先模擬后上機,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將上述方法結合使用,能有效提高計算機網絡專業的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其更符合崗課賽證體系要求。
(三)課程評價優化策略
優化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的課程評價方式能提升崗課賽證體系的有效性,其關鍵是打造全面、多元且動態的評價體系[7]。
評價體系多元化是基礎,不能只重視期末考試這類傳統終結性評價,還應關注學生課堂討論參與度、實踐項目完成質量、團隊合作能力水平等方面。利用教學平臺進行多維度評價,能全面客觀地評估學生的知識掌握、技能應用和綜合素質等情況,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成長過程。
評價反饋機制也很關鍵,能提升評價效果,及時準確地反饋結果,讓學生清楚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提升學習效果;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調整內容和方法,能讓教學更符合學生需求,最終形成教學與教學評價的良性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另外,把行業標準和職業認證要求融入評價體系,能讓評價更實用、更有針對性??膳c企業合作開展第三方評價,邀請行業專家參與評價,以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和權威性,同時讓課程內容更貼近行業需求,提升學生的職業競爭力,縮小學校教育與行業需求的差距,幫助學生快速適應職場。
要讓課程評價體系有活力,動態調整機制必不可少。技術發展迅速、市場需求變化、學生反饋多樣,都要求評價體系須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要定期進行全面評估,并根據技術發展趨勢、市場需求和學生反饋調整考核標準和優化評價方式,讓評價體系跟上專業和社會需求,做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為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支持。
通過實施這些優化策略,課程評價不再僅是評判工具,更是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提升的重要手段,為高職崗課賽證體系的構建奠定基礎。
四、結論
本文通過深入分析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崗課賽證體系中的課程設置優化策略,得出以下幾個關鍵結論:一是課程內容優化要貼近市場需求,緊跟行業動向和企業實際需要,教學內容要既有前沿性又具實用性,要定期開展行業調研、收集反饋意見并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二是提升課程質量關鍵在于實踐教學,要多安排實驗課、用企業真實項目當案例、與企業合作開展教學,讓學生多練手,增強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課程體系結構安排要合理,要系統規劃好基礎課和專業課、必修課和選修課,以滿足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培養復合型人才。四是課程評價體系要全面、多元且動態,并將行業標準及職業認證要求融入其中,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在后續的研究中,我們會關注師資力量培養問題,如多引進企業一線崗位技術人員和專家,定期組織教師培訓,以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進而保障課程持續優化。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崗課賽證體系中課程設置的優化需要系統設計和全面落實,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對高素質網絡技術人才的需求。
[ 參 考 文 獻 ]
[1] 王建雄,曹薇,伏鈺,等.“崗課賽證”融合視角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混合式BOPPPS框架的PLC課程教學實踐[C]//浙江省高等學校檔案學會.檔案教育融合發展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2025:148-150.
[2] 王菲菲,楊靜芬,劉爽爽.職業教育本科“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下人才培養路徑探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 2024(2):99-102.
[3] 逯子剛.縣域職業教育改革中“崗課賽證”融通的路徑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24.
[4] 何榮友,萬麗云.基于“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的退役軍人職業教育探析[J].廣西教育, 2023(24):129-134.
[5] 王菲菲,郝敏釵,陳旭鳳,等.“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路徑探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2(11):42-44.
[6] 周俊杰.職業教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的研究與實踐:以“軟件技術”省域高水平專業群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5(13):37-40.
[7] 秦國鋒,李國帥,楊雯鈴,等.“崗課賽證”融通視域下職業教育課程評價:范式轉變與多元路徑構建[J].職教論壇,2023,38(11):47-54.
[責任編輯:林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