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高校圖書館文學經典閱讀推廣策略探究[J」.藝術科技,2025,38(9):198-200.
中圖分類號:G258.6;G252.1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9-0198-03
0引言
數字技術的普及改變了信息傳播格局,碎片化閱讀與淺層次的信息消費成為高校學生慣常的閱讀方式。這種閱讀習慣使學生對文學經典關注較少,有些學生甚至從未完整閱讀過一部經典。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雖然重視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但課堂教學涉及文學經典的內容有限,很難系統地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高校圖書館收藏有不少文學經典,卻面臨資源利用率不高與推廣方式陳舊的問題。傳統的借閱服務和單向的講座模式已不能滿足“Z世代”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認知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打破技術時代的閱讀障礙,讓文學經典重新走進學生的精神成長過程,是高校圖書館需要認真解決的重要問題。
1高校圖書館文學經典閱讀推廣的必要性
1.1助力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高校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核心目標,人文素養作為高素質人才的必備要素,其培育離不開文學經典的滋養。文學經典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高校圖書館開展文學經典閱讀推廣,能夠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汲取這些精神養分,塑造健全人格,培育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1]。閱讀文學經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與審美能力,這些能力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與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高度契合。
1.2應對快餐式閱讀帶來的挑戰
數字時代,學生的閱讀習慣發生改變,快餐式閱讀成為主流趨勢。這種閱讀方式雖能使學生快速獲取信息,但難以培養深度思考能力與系統思維能力,易導致學生思維淺薄、文化底蘊匱乏。閱讀文學經典要求讀者靜心鉆研并反復品味,能夠有效彌補碎片化閱讀的缺陷。高校圖書館通過推廣文學經典閱讀,引導學生回歸深度閱讀,培養其專注探究、理性思辨的閱讀習慣,能夠幫助學生在海量信息中保持清醒認知,形成獨立判斷能力。
1.3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
文學經典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承載著特定民族與時代的文化記憶和精神內核。中國的四大名著、唐詩宋詞,西方的古希臘戲劇、莎士比亞戲劇等,均為人類文化的瑰寶。高校圖書館有責任通過推廣文學經典閱讀,讓學生系統了解這些優秀文化成果,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同時培養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包容能力,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這對促進文化交流、維護文化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2]。
1.4提升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價值
高校圖書館的核心職能是服務教學與科研,同時肩負文化育人的使命。開展文學經典閱讀推廣是高校圖書館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價值的重要路徑。通過創新推廣方式、優化閱讀服務,高校圖書館能夠吸引更多學生走進館內,提高館藏資源利用率,增強自身在學生中的影響力與凝聚力。在推廣過程中,圖書館能更精準地把握學生需求,持續改進服務質量,實現從文獻提供者向文化引領者轉型,進一步凸顯自身在高校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2高校圖書館文學經典閱讀推廣現狀及問題
2.1推廣現狀
近年來,部分高校圖書館已逐步認識到文學經典閱讀推廣的重要性,相繼開展相關實踐活動。例如,組織經典名著讀書會,定期圍繞特定文學經典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交流。一些圖書館借助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等線上平臺,推送經典文學作品簡介和閱讀推薦等內容,以拓展推廣覆蓋范圍[3]。從資源建設層面來看,高校圖書館均收藏有一定數量的文學經典著作,涵蓋中外名著及不同文學流派作品等,基本能夠滿足學生的基礎閱讀需求。部分圖書館還購置了電子圖書、有聲書等數字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閱讀選擇。
2.2存在的問題
2.2.1 資源建設缺乏系統性與針對性
部分高校圖書館在文學經典資源建設方面存在盲目性,對學生需求缺乏深人調研,導致館藏經典著作在版本選擇、語種覆蓋及配套資源等方面不夠合理。例如,一些經典著作僅配備單一版本,缺乏注釋本、導讀本等適合學生閱讀的版本,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難度,加上數字資源與紙質資源的整合程度不高,未能形成互補優勢,影響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2.2.2推廣模式單一且吸引力不足
當前,高校圖書館的文學經典閱讀推廣模式較為傳統,多以講座、展覽等形式為主,缺乏創新性與互動性。這些活動往往存在形式化問題,未能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與閱讀習慣,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例如,講座內容過于學術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導致學生參與度不高。線上推廣力度不足,內容更新遲緩,未能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優勢以吸引學生關注。
2.2.3閱讀服務缺乏深度與個性化
一些高校圖書館在文學經典閱讀服務方面,多停留在基礎借閱服務層面,缺乏對學生閱讀過程的有效引導與支持,未能針對不同專業、不同閱讀層次的學生提供個性化閱讀指導方案,致使學生在面對眾多經典著作時,常陷入選擇困境,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難以得到及時解答。部分圖書館與院系、社團等機構的合作不夠緊密,未能形成協同推廣合力,使閱讀服務的覆蓋面與影響力受到限制[4]。
2.2.4保障機制不完善
文學經典閱讀推廣作為一項長期性工作,需要完善的保障機制作為支撐,但部分高校圖書館缺乏專門的組織機構與人員負責此項工作,推廣活動多為臨時性或階段性安排,缺乏系統性規劃與長期堅持。部分圖書館的閱讀推廣經費投入不足,限制資源采購與活動開展等工作的推進。考核評價機制的缺失,導致無法對閱讀推廣活動的效果進行有效評估與改進,影響推廣工作的持續優化。
3高校圖書館文學經典閱讀推廣策略
3.1優化資源建設,構建多層次經典資源體系
高校圖書館需通過問卷調查、借閱數據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不同年級、專業學生對文學經典的閱讀需求與偏好,結合學校的學科特色與人才培養目標,制訂科學的資源采購計劃,在保證經典著作完整性的基礎上,注重版本的多樣性,增加注釋本、圖文并茂本等適合學生閱讀的版本,降低學生的閱讀門檻。圖書館要兼顧中外文學經典的平衡,既要重視《詩經》《莎士比亞全集》等傳世之作,也要關注現當代具有深遠影響的文學經典。
高校圖書館應加強紙質資源與數字資源的整合,構建“實體 + 虛擬”的融合閱讀平臺。具體需將館藏紙質文學經典與數據庫中的電子圖書、有聲書、相關學術論文等進行關聯,為學生提供一站式的資源獲取渠道。例如,學生在借閱《紅樓夢》紙質書時,可通過圖書館平臺直接獲取相關的學術研究文章等資源,拓寬閱讀視野。圖書館還要利用數字技術建立文學經典知識庫,對經典作品的作者生平、創作背景以及藝術特色等進行系統梳理與呈現,為學生提供深度閱讀支持。
高校圖書館需結合自身的館藏特色與地方文化資源,開發具有獨特性的文學經典資源。例如,圖書館可對館藏的古籍文獻、珍稀版本文學經典進行數字化處理,建立特色資源數據庫,也可挖掘地方文學經典作品,整理相關的作者手稿等,形成地方文學經典資源專題,借助這種特色資源的開發提升自身的吸引力與影響力。
3.2創新推廣模式,增強經典閱讀吸引力
高校圖書館需改變傳統的單向傳播模式,設計具有互動性與體驗感的閱讀推廣活動。具體來說,圖書館可舉辦經典作品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通過演繹經典作品中的人物,深入理解人物性格與故事情節;組織經典誦讀會,通過配樂朗誦等形式,讓學生感受文學經典的語言魅力。
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優勢,創新推廣形式。可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開設文學經典閱讀專欄,定期推送經典作品解讀、閱讀感悟等內容,采用短視頻或直播等形式,增強內容的趣味性與吸引力。例如,圖書館可通過短視頻講解《百年孤獨》中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用直播的方式邀請專家與學生在線交流《水滸傳》中的人物形象。
高校圖書館需強化與文學院合作,并開設文學經典閱讀課程,安排圖書館員參與課程教學,負責資源導航與閱讀指導,或邀請院系教師擔任閱讀導師,參與經典作品解讀等工作,提升活動的專業性與深度[5]。例如,圖書館可與歷史學院合作,圍繞歷史視角下的文學經典主題開展系列活動,讓學生從歷史與文學的交叉角度理解經典作品。
3.3優化閱讀服務,提供個性化閱讀支持
高校圖書館應針對不同閱讀層次的學生提供差異化的閱讀指導服務,如為新生舉辦文學經典入門講座,介紹閱讀方法與經典書目推薦,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為有一定閱讀基礎的學生組織專題研討班,圍繞特定的文學流派、主題或作家進行深入探討;為優秀學生提供一對一的閱讀咨詢服務,指導其進行深度研究性閱讀。通過分層指導,圖書館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促進學生閱讀能力逐步提升。
高校圖書館需鼓勵學生組建文學經典閱讀共同體,為其提供活動場地、資源支持與組織指導。圖書館可引導這些共同體定期開展讀書分享會、線上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發生思想碰撞,加深理解。同時,搭建線上交流平臺,方便學生隨時分享閱讀感悟、提問解答,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例如,圖書館可建立經典閱讀沙龍線上群組,讓學生在群內分享自己對某部經典作品的理解,也可向教師或其他同學請教閱讀中遇到的問題。
高校圖書館應將閱讀服務嵌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實現全方位的閱讀支持。可在教學樓、宿舍區設立自助借閱點與閱讀角,放置精選的文學經典著作,方便學生隨時借閱,或在館內設置閱讀導師站,安排專業館員與教師輪流值班,為學生提供現場閱讀指導與咨詢服務[6]。
3.4完善保障機制,確保推廣工作長效開展
高校圖書館需成立專門的文學經典閱讀推廣工作小組,小組由圖書館領導、專業館員、院系教師、學生代表等組成,負責制訂推廣規劃、組織實施活動、評估推廣效果等工作。圖書館要加強專業人才培養,通過培訓、進修以及引進等方式,提高館員的文學素養與閱讀推廣能力,使其能夠為學生提供專業的閱讀指導與服務。高校圖書館應爭取更多經費支持,設立文學經典閱讀推廣專項基金,用于資源采購、活動開展、平臺建設等方面。圖書館需合理規劃經費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并加強與出版社、文化機構等的合作,爭取捐贈資源與合作項目,拓展資源獲取渠道,為推廣工作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高校圖書館需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對文學經典閱讀推廣活動的效果進行綜合客觀的評估。例如,圖書館通過問卷調查、訪談、閱讀量統計等方式,了解學生的閱讀行為變化、閱讀興趣提升程度、人文素養改善情況等,并邀請專家學者、同行進行外部評估,聽取其對推廣工作的意見與建議,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推廣策略與活動方案,不斷優化推廣工作,確保推廣工作持續有效開展。
4結語
高校圖書館推進文學經典閱讀推廣,是應對碎片化閱讀沖擊與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關鍵舉措。當前,高校圖書館實施文學經典閱讀推廣中存在資源建設失衡、推廣模式固化、服務體系薄弱、保障機制缺位等問題,制約著推廣實效。高校圖書館通過構建多層次資源體系、創新推廣模式、優化個性化服務以及完善長效保障機制,可破解現存難題,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引導學生深度理解經典。高校圖書館需明晰自身責任,結合時代與學生需求創新策略,讓文學經典在人才培養中彰顯價值,助力人類優秀文化傳承。
參考文獻:
[1」趙陽.新時代高校圖書館的中國文學經典閱讀推廣:問題、成因與應對[J].大眾文藝,2025(2):46-48.
[2]申紅利.圖書館的文學經典閱讀現狀與推廣對策[J].嘉應文學,2025(2):129-131.
[3]張新鋒.圖書館文學經典閱讀推廣思考[J].嘉應文學,2024(23):154-156.
[4]農海霞.新媒體時代圖書館經典文學類書籍閱讀推廣研究[J].嘉應文學,2023(14):19-21.
[5」彭欣.探究新媒體時代的高校圖書館文學經典閱讀推廣[J」.蘭臺內外,2020(35):61-63.
[6」葛秋菊.高校圖書館國學經典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23):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