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高職計算機類課程實踐能力培養不足的問題,本研究基于成果導向教育(OBE)理念,構建問題導向與項目驅動結合的分層教學模式。通過對比實驗(實驗組60人/對照組58人),實驗組項目完成度約為91.2%,較對照組提升62%。企業反饋顯示學生崗位適應周期約縮短38%,超90%學生認可模式對實踐能力的提升,團隊協作能力提升率達85%。研究表明,OBE理念通過反向課程設計和多元評價體系,能有效提升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為高職計算機課程改革提供可操作性方案。
關鍵詞:成果導向教育(OBE);高職教育;計算機類課程;教學模式
一、概述
為解決高職計算機類課程實踐能力培養不足的問題,本研究基于OBE理念,設計反向課程目標、項目驅動教學和多元化評價,探索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的有效路徑。
OBE理念以學習成果為導向,強調能力可遷移性,其核心優勢體現為三個轉變:從“知識傳授”轉向“能力達成”,從“過程考核”轉向“成果驗證”,從“線性推進”轉向“持續改進”。
近年來,OBE理念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逐漸增多,如常建華等[1]構建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袁華等[2]打造的“三實兩創”體系,張瑞等[3]提出的保障體系。這些研究為高職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提供了有益借鑒。不過,針對高職計算機類課程的OBE應用研究較少?,F有研究多集中在機械制造、建筑工程等傳統工科領域,在計算機類課程適配性研究上,存在對學科特性關注不足、評價體系單一、校企合作深度不夠等問題[4]。這些問題制約了OBE理念在計算機類課程中的實際應用效果,亟待通過理論重構和實踐驗證實現突破。
本研究基于OBE理念,旨在設計并驗證適用于高職計算機類課程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高職院校計算機類課程日益重視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OBE理念為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指明方向。通過剖析二者契合點,挖掘出OBE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實踐、團隊協作、項目管理等能力方面的潛力。本研究構建融合問題導向、項目驅動及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模式,擬定實施策略與具體教學目標,運用文獻分析、案例研究、對比實驗及數據分析等方法,全方位評估模式有效性,重點關注學生應用能力提升、項目完成狀況及企業反饋等成果,將為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提供理論與實踐支撐,助力學生核心能力發展。
二、OBE理念在高職計算機課程中的適用性剖析
OBE理念以學習成果為導向,包含目標設定、課程設計、過程評價和動態優化四個環節,通過真實任務驅動學生知識建構。目標設定借助行業專家明確崗位能力,課程設計根據學習成果規劃內容,過程評價跟蹤學習進展保障成果達成,動態優化根據反饋調整教學。OBE理念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確保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契合,特別是在計算機類課程中,成果導向能夠有效降低學生認知負荷,避免傳統教學中的碎片化問題。
高職計算機類課程的教學內容,既包含操作系統、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網絡等計算機基礎知識,也涉及編程、數據結構、網頁開發等應用技術的培養。其特點主要體現在:理論與實踐并重,強調借助實驗、項目實踐等手段,提升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課程內容緊密對接行業需求,保證學生畢業后能適應職場,掌握行業必備技能;注重應用技能培養,如在編程、數據庫管理、系統設計等方面,著力培養學生職業能力;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除了期末考試,還運用項目展示、技能競賽等多種評估手段全面評價學生能力。
OBE理念和高職計算機類課程存在諸多契合點。其一,OBE理念能精準界定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助力教師依據學生實際需求設定教學目標,與高職計算機類課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高度契合。其二,OBE理念倡導校企合作,可確保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企業需求緊密對接。其通過項目驅動、引入企業案例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符合行業要求的技能。其三,OBE理念的項目驅動、問題導向教學模式注重實踐,可讓學生在解決實際項目和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項目管理能力,契合計算機類課程實踐性強的需求。其四,OBE理念的持續改進反饋機制能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優化教學設計,保證課程與學生需求、行業需求高度契合。
近年來,國家職業教育政策(如《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支持目標導向教學[5],與OBE理念高度契合,為其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具體實踐路徑包括:將職業標準與課程目標對接,確保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一致;通過校企共建“教學項目資源庫”整合行業技術,及時更新教學內容[6];建立“1+X”證書制度,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嵌入課程評價體系,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相應的職業能力。
三、模式設計
(一)設計原則與實施策略
基于OBE理念的高職計算機類課程教學模式,遵循成果導向、項目驅動、多元評價與學科整合四大原則進行模式設計,并通過分層實踐、虛實結合等策略保障實施效果。
基于學習成果反向設計課程目標。以Python課程為例,最終能力目標設定為“開發完整爬蟲系統”。教學分三個階段實施:基礎實驗階段——通過語法練習掌握核心技能;模塊開發階段——完成數據抓取功能;綜合項目階段——獨立開發完整系統。通過分層實踐體系逐步提升學生能力[4]。
項目驅動與虛實結合強調真實任務與虛擬平臺的協同。在教學中融入Web圖書管理系統等真實項目,通過線上虛擬編程環境(如PyCharm實訓平臺)訓練基礎技能,結合企業提供的電商系統需求文檔模擬真實開發場景,強化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
多元評價與動態優化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關鍵。評價體系由項目展示(占比為40%)、技能競賽(占比為20%)、團隊協作(占比為20%)和理論考核(占比為20%)構成,全面覆蓋學生能力維度。同時,根據課堂評教、項目反思報告等反饋,動態調整教學內容和難度,如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數據庫設計薄弱問題,增加案例分析與實戰訓練。
學科整合與教師角色轉型要求打破學科壁壘。例如,在數據分析類項目中,整合數據科學、統計學與可視化技術,培養學生跨領域技術應用能力。教師需從知識傳授者轉為學習引導者,通過“需求分析—原型設計—代碼開發”的階段性任務設計,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方案,逐步減少直接指導,進而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二)教學策略組合
基于OBE理念的教學模式,構建了融合多種教學策略的組合模式,旨在通過實踐驅動和項目任務引導,提升學生技術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
這一模式有著顯著特點。它融合了問題導向與項目驅動,即雙PBL驅動。先借助問題導向學習,激發學生主動面對現實問題,培養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通過項目驅動學習,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任務時,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技能。二者結合,強化了學生綜合能力,使其能更好應對復雜的職業挑戰。
教學過程按基礎實驗、模塊開發、綜合項目三個階段遞進,形成分層實踐體系。學生在基礎實驗階段,通過簡單練習掌握基本技能;在模塊開發階段,整合不同技術模塊,完成小規模開發任務;在綜合項目階段,運用已學知識獨立或合作完成完整項目開發任務。這種分層實踐體系,讓學生在不同難度任務中逐步積累經驗,提升綜合能力。
教學還結合線上實訓平臺和企業實際項目案例,搭建虛實結合平臺。利用平臺在線編程與實訓系統,學生可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大量練習,增強實踐能力。同時,結合企業真實項目案例,讓學生接觸實際工作情境,通過任務模擬,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虛擬與現實結合,豐富了教學內容,保證了實踐性,使學生課堂外也能通過平臺獲得多方位反饋與指導。
這種教學策略組合,通過整合問題導向、項目驅動、層次遞進和虛實結合方式,全面提升學生技術水平、團隊合作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使其能更好應對未來職業中的復雜問題。
四、實踐驗證
為切實檢驗基于OBE理念的高職計算機類課程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的成效,我們開展了實驗并進行了數據收集。具體涵蓋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設置、數據收集方法、評估標準以及教學模式效果分析等方面。本研究借助項目完成率、企業評價以及學生反饋等數據,來評判新模式的有效性,同時運用圖表呈現數據,如通過雷達圖進行對比分析,最后結合企業反饋進一步探討教學改進方向。
(一)實驗設計與數據收集
選取某高職院校2023級計算機類課程班級(實驗組人數n=60,對照組人數n=58),實驗組采用基于OBE理念的教學模式(含程序設計基礎、Web開發基礎等項目),對照組沿用傳統教學的教學模式。實驗周期為一學期,兩組的課程內容與師資一致。
為了全面評估教學模式的成效,展開多維度的數據收集工作。項目完成率作為衡量學生實際能力與教學模式有效性的關鍵指標,有著重要意義。在實驗組中,學生通過Python編程、Web開發、數據庫設計等項目任務來鞏固所學知識。針對每個項目,從項目完成度、功能實現、創新性、代碼規范性這幾個維度,采用百分制進行評分。其中,項目完成度與功能實現各占總分的40%,創新性和代碼規范性各占總分的10%。實驗組的項目任務挑戰性頗高,學生需要通過項目實踐來驗證所學知識,這與對照組主要依靠課后作業和期末考試來評估學習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為探究OBE理念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我們積極邀請合作的IT企業提供反饋。與企業技術主管以及人力資源部門密切協作,從工作適應能力、技術能力、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等方面,對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表現進行評估。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這兩種方式,保障評價結果的全面性與可靠性。企業反饋表明,實驗組學生的平均適應周期縮短了30%,充分彰顯出該班級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適應能力的優勢。
學生反饋同樣是重要依據。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和小組訪談來收集學生的意見。問卷內容在學
習效果方面,調查學生對新教學模式提升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評價;在課程內容方面,調查學生對項目驅動、問題導向等教學方式的接受程度,以及課程是否契合他們的學習興趣與職業發展需求;在課堂參與度方面,調查學生在課堂互動、團隊合作中的參與感與積極性。通過詳細的評分標準和多維度的反饋收集方式,確保學生反饋的全面性與準確性。
(二)效果分析
為科學評估教學模式成效,本研究對多維度數據展開深入分析。項目完成度是衡量教學模式對學生實踐能力影響的關鍵指標。在Python編程、Web開發、數據庫設計等項目中,從項目完成度、功能實現、創新性、代碼規范性四個維度,對實驗組學生進行百分制評分(項目完成度與功能實現各占40%,創新性和代碼規范性各占10%)。結果顯示,實驗組項目完成度達91.2%,對照組項目完成度僅為56.3%;實驗組約28%的項目獲評“優秀”,對照組僅有8%。數據差異表明,基于OBE理念的教學模式顯著提升了學生實踐能力,有助于知識的深度理解與應用。在編程、文檔撰寫等能力維度,實驗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體現了模式強化綜合能力作用。
為探究OBE理念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本研究與合作IT企業深度協作獲取反饋數據。通過與企業技術主管、人力資源部門合作,從工作適應能力、技術能力、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等方面,對學生實習表現進行量化評估。企業反饋顯示,實驗組學生平均適應周期約縮短30%。具體而言,實驗組學生工作適應期從傳統模式的2.1個月減至1.3個月。在技術能力上,實驗組學生能快速上手復雜項目開發。在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上,實驗組學生協作能力更強,在項目中的作用更關鍵。
學生反饋也是教學效果評估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與小組訪談結合的方式收集學生意見。問卷內容涵蓋學習效果、課程內容、課堂參與度等維度。在學習效果維度,重點了解新模式對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提升;在課程內容維度,調查學生對項目驅動、問題導向教學方式的接受程度,以及課程與學生學習興趣、職業發展需求的契合度;在課堂參與度維度,調查學生在課堂、團隊中的參與感。調查結果顯示,超90%的實驗組學生認為,項目驅動和問題導向學習有助于知識掌握,在團隊項目中習得實用技能。雖然新模式需要學生投入更多精力,但其提升了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
五、結論與展望
本研究基于OBE理念設計了高職計算機類課程教學模式,并通過實驗驗證其效果。結果表明,OBE理念顯著提升了學生的項目完成度、技術應用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實驗組學生的項目完成度為91.2%,較傳統模式提高了62%。企業評價和學生反饋均顯示,OBE理念有效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符合行業需求。創新點在于結合問題導向、項目驅動和分層次實踐,提出了多元化評價體系,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未來研究可重點關注以下方向:其一,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教學評價環節,開發基于學習行為數據的智能診斷工具;其二,建立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的動態對接機制,依托校企共建項目庫實現教學資源的持續更新;其三,構建跨院校OBE教學實踐共同體,通過師資培訓、案例共享等途徑推動教學模式的可復制性應用。
參考文獻:
[1]常建華,張秀再.基于OBE理念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21(Z1):8792+111.
[2]袁華,陳偉,郁先哲,等.基于OBE原則的實踐教學體系再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7):206209.
[3]張瑞,佟有才.基于OBE教育理念背景下地方高校實踐教學保障體系的構建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1(6):1314.
[4]劉峰.OBE理念下技能類實訓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應用:以“繩索救助技術”課程為例[J].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學報,2025,41(2):8489.
[5]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EB/OL].(20190128)[20250227].https://sfcmsserver.ouchn.edu.cn/UpFile/2021/6/8/2021060802204943.pdf.
[6]王莉,肖強,楊洵.產教融合的工商管理專業數字化實踐教學平臺構建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5(1):6063.
基金資助:2023年重慶市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Z233239)
作者簡介:曾光(1979— ),男,漢族,湖南祁陽縣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技術;廖福香(1984— ),女,漢族,湖南長沙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