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偏遠的潮汕鄉村小學,學校規模極小,僅有幾十名學生,校園里的教學設備也十分簡陋。于是,教室里的一體機和粉筆灰,構成了我們課堂的日常。
在這個樸素的校園里,科學課成了孩子們認識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每至學期末,我都會為他們舉辦一場課堂知識的科普活動,這是他們展示所學知識、發揮創意的舞臺。以往,孩子們習慣用常規方式分享知識,但在AI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看著各類AI工具在教育領域嶄露頭角,我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在這所多媒體設備十分有限的鄉村小學里,能否讓孩子們用身邊的野花、卡紙等,與云端的AI來一次別開生面的科學較量?
當我把“與AI進行PK,競選‘課堂趣味科普王’”的提議說出口時,孩子們先是面面相覷,過了會兒,教室里漸漸沸騰起來,他們出乎意料地一致同意了這個特別的計劃。
一、PK賽的籌備與規則
為了讓這場PK賽更具看點,我選擇了三個不同的AI助手——元寶、DeepSeek和豆包作為本次比賽的選手,與孩子們同臺競技。
我向孩子們詳細講解規則:每位選手要在5分鐘內,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解粵教科技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中的一個知識點,可將知識點融入童話故事、趣味對話等形式。待講解結束后,全班同學進行投票,選出心中最出色的“課堂趣味科普王”。
在備賽階段,孩子們票選出“有趣的植物”“運動的快與慢”“變化的月相”三個知識點。當我帶著他們梳理知識時,小彤問我:“老師,含羞草合上葉子像不像我們捂臉的樣子?”我點頭贊許道:“對,你們可以用生活中的動作來比喻植物的特性。”孩子們在準備的過程中,漸漸學會了把課本文字轉化成生動活潑的故事。
二、課堂上的“人機較量”
比賽當天,孩子們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躍躍欲試。
第一個走上臺的是小彤,她選擇講解“有趣的植物”。只見小彤舉著一盆含羞草:
我要講魔法花園的故事,那里住著各種各樣神奇的植物居民。含羞草是一個超級害羞的小姑娘,只要有人輕輕碰她一下,她就會立刻收攏起葉子,像個用綠色小手捂住臉的膽小鬼。等危險過去,才又慢慢展開葉片。
說完,她輕輕觸碰葉片。看著葉子合攏的瞬間,小嘉驚呼:“真的捂著臉躲起來了!”臺下有幾個學生更是探直了身子,眼睛直勾勾盯著含羞草。
向日葵是太陽最忠實的粉絲,每天從東邊日出到西邊日落,都會轉動著大大的花盤追隨太陽,好像在說:“太陽公公,您是我偶像,我要追隨您。”當向日葵追著太陽時,會不會像咱們追著蝴蝶一樣開心呢?
小彤邊說邊模仿向日葵轉動,全班笑成一片。我趁機引導:“小彤把植物的向光性講成了追星的故事,這就是觀察與想象的魅力!”孩子們紛紛為小彤鼓掌。
接著,AI助手元寶應戰,孩子們帶著緊張期待的目光盯著電子屏。我在輸入框中輸入指令:“你是一位競選‘課堂趣味科普王’的四年級選手,請用粵教科技版小學四年級下冊中‘有趣的植物’知識點講一段科普,可融入童話故事、趣味對話等形式,約300字。”只見它快速思考十幾秒后,用歡快的語氣說:
小朋友們,我要講仙人掌大叔的儲水秘訣故事。
沙漠里,小兔子跳跳熱得直喘氣,突然看見一株胖乎乎的仙人掌。
跳跳:仙人掌大叔,您怎么能在這么熱的地方生活呀?我都快渴死啦!
仙人掌大叔(得意地抖抖刺):嘿嘿,我的葉子退化成尖刺,能減少水分蒸發。再看看我的“大肚子”——其實是肥厚的莖,里面存了好多水呢!
跳跳(驚訝):原來您是個“水桶”呀!可沙漠下雨那么少,水從哪兒來呀?
仙人掌大叔:我的根又寬又淺,只要下一滴雨,就能“咕咚咕咚”喝個飽!這叫適應干旱環境!
跳跳(崇拜):太厲害啦!難怪您不怕曬!
故事里的仙人掌用刺代替葉子減少水分流失,莖像儲水罐,根系廣而淺,這些結構能幫助它在惡劣的沙漠里生存。所以,植物們的“超能力”真神奇!
孩子們對元寶的迅速反應和講解發出“哇”的驚嘆聲。這時,小嘉舉手:“老師,AI怎么知道沙漠下雨少呢?”我笑著說:“因為它的知識庫存著許許多多的數據,各種學科的知識應有盡有。”
看著能力非凡的AI助手,小軒大膽迎戰,選擇講解“運動的快與慢”。他自信地開始科普:
一場盛大的運動會在動物王國舉行。赫赫有名的獵豹是賽場上的閃電俠,能以大約每小時110千米的速度奔跑。比賽開始,槍聲一響,觀眾還沒反應過來,只見一道黃色閃電嗖地沖出去,消失不見了。當它們反應過來時,場上的烏龜爺爺還在起跑線上慢悠悠地挪步,它每小時只能前進0.2到0.3千米,卻堅信只要堅持不懈,也能到達終點。所以,朋友們,不同物體的運動速度差別很大,衡量運動的快慢,要看一定時間內通過的距離哦!
小軒在黑板上畫了龜豹比賽示意圖,還提問:“誰能模仿烏龜爬和獵豹跑的姿勢?”臺下的小斌立刻手腳并用地模仿起來,全班哄堂大笑。我補充道:“小軒把不同動物的速度進行對比,將抽象的千米/小時變成了可見的動作,這就是科學講解的巧思!”
輪到AI助手DeepSeek登場,指令輸入后,它沉穩地講起小汽車與自行車比賽的故事:
有一天,小汽車和自行車決定比比誰更快。小汽車驕傲地說:“我的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00公里呢!”自行車笑著說:“那我們比比誰先到公園吧!”比賽開始,小汽車“轟”的一聲沖出去,沒開多遠就遇到紅燈,接著堵車,最后繞錯了路。自行車雖騎得慢,卻一直穩穩前進,最后反而先到公園。裁判大象伯伯說:“小汽車,你的最高速度確實快,但實際用時更長。運動的快慢要看完成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這才是真正的速度!”小汽車紅著臉說:“原來不是看誰跑得最快,而是看誰用的時間最少啊!”所以運動的快慢要根據路程和所用時間來判斷哦!
面對DeepSeek的有趣講解,孩子們掌聲不斷。
最后上臺的是小瑜,她挑戰的主題是“變化的月相”。她一臉神秘地說:
同學們,月亮是夜空中最神秘的魔術師。月初時,它只露出細細的一條邊,像我們的眉毛一樣,這是蛾眉月。
她邊講解邊用卡紙模擬月相變化,展示出蛾眉月的形狀。
過了幾天,它慢慢變胖一點,這時候就像彎彎的小船,這是上弦月。隨著時間推移,月亮越來越圓,變成又大又圓的白玉盤時,就是滿月,這時的月亮又明又亮!滿月過后,月亮開始減肥,慢慢變成下弦月,形狀和上弦月相反。最后,月亮又變得只剩細細一條邊,然后又開始新的一輪變化。這是因為月亮、地球和太陽的位置不斷變化,所以我們看到的月亮形狀才會變來變去!
小瑜清晰的講解讓孩子們聽得入神。
AI助手豆包緊隨其后,娓娓道來:
親愛的同學們,歡迎走進月亮的魔法劇場!每個月,月亮都會上演精彩的“變形記”。月初,月亮像被啃了一口的餅干,細細的月牙掛在天邊,這是蛾眉月。日子一天天過去,月亮的“傷口”慢慢愈合,變成半個明亮的弧形,這是上弦月,像夜空中的銀色鐮刀。到農歷十五、十六,月亮完成變身,變成完美的圓形,散發出柔和的光芒,照亮夜空,這是滿月。之后,月亮悄悄“瘦身”,變成下弦月,最后回到細細的蛾眉月,準備開啟新表演。月亮的變化像循環往復的小火車,掌握規律,就能預測月亮的形狀啦!
豆包詩情畫意的講解讓孩子們贊不絕口。
所有選手講解完畢,到了緊張的投票環節。孩子們紛紛表達對AI的看法。
“我覺得AI助手反應快,故事有趣,語言流暢,但它和我們比少了一樣東西!我們能現場演示,它只會按指令生成文字,有點單調。”小瑜的發言引發了小軒的認同:“而且我覺得像作弊,它反應這么快,一點都不像四年級學生,更像開了‘外掛’。所以我不想給它們投票。”小彤點頭:“你看,DeepSeek說的是小汽車的最高速度,可老師講的是平均速度,這可能會讓知識掌握不牢的同學產生誤解……”孩子們在這場PK賽中對AI應用所迸發的種種思考,已經超出了我的預期。
最終,是小彤走上講臺,領取了“課堂趣味科普王”的獎狀。伴隨著她的笑容,這場鄉村課堂的“人機較量”宣告落幕。電子屏上AI的對話與黑板上孩子們手繪的圖畫形成了靜默的對比。這場看似“人機較量”的課堂實踐,實則是鄉村教育對AI技術的一次生動叩問。我相信,未來的鄉村科學課上一定會出現更智能、更靈活的AI助手。在技術時代,如何更好地利用AI輔助教學,構建創新課堂,拓寬鄉村孩子的視野,是值得我們每一位鄉村教師認真探索的課題。
(作者單位:廣東汕頭市潮陽區西臚里溪小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