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被城管大隊聘用,當了名協管——沒有正式編制的城管。
老楊身材魁梧,滿臉絡腮胡子。領導見他很有“威懾力”,就把他派到一個很難管理的街區執勤。這片區域人流量大,自然成了小商小販們看好的風水寶地,占道經營、阻礙交通成了家常便飯,為此,常有居民打市長熱線。
老楊到來后,并沒改變這里的混亂局面。領導很不滿意,對他提出了批評。老楊賠著笑臉,請求給他點時間。
也不知老楊的葫蘆里賣的是啥藥,對那些違規經營的小商小販,他沒有采取一個協管應該采取的勸導措施,還掏心掏肺和他們交起了朋友。一個雨天,老楊知道商販們無法出攤,就在一家小飯館辦了兩桌酒席,邀請他們前來聚餐。商販們受寵若驚,無一缺席。酒過三巡,老楊站起身,一番客套之后說:“大家知道,我執勤的那片地方是不允許擺攤設點的。你們冒著風險去那兒做生意我理解,為了生活嘛。可凡事總得講個規矩,要不這城市還不亂了套?領導下了死命令,說要是再放任不管,就辭退我。我老楊已經五十六歲了,好不容易找份工作,懇請大家賞我一口飯吃。”說完,老楊向商販們深鞠一躬。
雨過天晴,在老楊負責的那片街區,不見了商販們熟悉的身影。
老楊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花錢請客很值。沒想到,賣燒餅的老王頭殺了個回馬槍,又在老地方擺起了燒餅爐。老楊見狀,繃著臉走過去想問個究竟。還沒到跟前,老王頭主動迎上來,緊緊握住老楊的手,一臉諂媚地看著老楊。老楊問老王頭為啥還在這里擺攤。老王頭悲戚地說,他的妻子癱瘓多年,就一個女兒遠嫁他鄉,全家生活全靠他賣燒餅維持,他家離這里近,換個地方就照顧不到妻子了,請求老楊不要趕他走。老楊面露難色,猶豫良久,答應讓他暫時留下。
賣水果的李嫂見了,不愿意了,說老楊做事不公平。老楊向她做了解釋,承認對老王頭網開一面不妥,然后說:“老王頭情況特殊,給我個面子,不要和他比,好嗎?”李嫂這才作罷。老楊很同情老王頭,一有機會就向人推介他的燒餅,為他招徠顧客,希望他多賺點錢。
老王頭的燒餅爐擺在天河小區大門前的一側。一天,老楊走進門衛室和一個門衛聊起老王頭的事。門衛聽后滿臉驚詫,說:“老王頭的老婆健康著呢,女兒在本地一家房地產公司當經理,女婿在電力公司工作,我和他很熟,沒他說的那回事。”
老楊不信老王頭會撒這樣的謊,就來到他所在的社區核實,情況和門衛說的完全一樣。
老楊氣呼呼地來到老王頭的燒餅爐前,說:“從明天開始,請你離開這里,要不我就上報領導,派人對你采取強制措施。為啥讓你走,你心里清楚。” 老王頭滿臉通紅,支支吾吾不知說了啥。
老王頭走后不久,老楊被領導叫到辦公室。領導瞅瞅老楊,直奔主題:“有人實名舉報你索賄,說你收了一箱酒,你咋解釋?”“是一個姓王的老頭說的,對吧?”領導點點頭。老楊說:“老王頭送一箱酒到我家是事實。當時我在上班,聽老婆說了這事,我立馬找到他家把酒退了。”“你有證據證明你把酒退給老王頭了嗎?”“沒有,但我可以對天發誓。”“那沒用。沒有證據不能證明你把酒退給老王頭了。”“那老王頭說送我一箱酒有證據嗎?”“證據確鑿。”領導拿起手機晃了晃,“老王頭把手機錄音轉發給我了。”
領導的手機里傳出老王頭和老楊妻子的一段對話。老王頭說:“你家老楊跟我說他喜歡喝這種酒,讓我給他弄幾瓶,正好我家有一箱這樣的酒,送給他喝。”從錄音中可以聽出,一開始老楊妻子拒收老王頭的酒,但架不住老王頭軟磨硬泡,最終還是收下了。
老楊臉色鐵青,嘴唇顫抖著半晌沒說出話來。領導說:“這樣吧,你寫份檢討給我,這事就算了結了。”領導遞過紙和筆,讓老楊就在他的辦公室寫。
很快,老楊把一張寫滿字的紙遞給了領導。領導一看,不是檢討書,是一份辭職報告。“你這是何必呢?我相信你把酒退給老王頭了,可畢竟沒有證據。讓你寫份檢討,也就是走個形式,你咋這樣較真?”領導把辭職報告還給老楊說,“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吧。”
人高馬大的老楊像個受了委屈的孩子,眼眶里突然有了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