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肉羊養殖業的規模得到了擴展。然而,由于各養殖場的飼養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導致肉羊的出欄量和品質存在顯著差異。一些養殖場在專業能力上顯得薄弱,基礎設施亦不完善,缺乏標準化的養殖技術。此外,這些養殖場在日常管理上的精細化程度較低,使得肉羊往往在惡劣的環境中生長,容易受到寄生蟲病的侵襲。這不僅影響了羊肉及其相關制品的口感,也降低了其營養價值?;诖?,文章研究肉羊高效養殖技術,通過對肉羊寄生蟲病特征、病因的了解,提出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以期對肉羊養殖提供技術指導,規范養殖管理,提高肉羊養殖經濟效益。
肉羊肉質優良、營養豐富,是市場接受度較高的畜產品之一。傳統肉羊養殖模式在現代養殖行業中缺乏可行性,存在效率低、動物疾病高發等問題,研究高效養殖技術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合適的養殖方式促進肉羊健康生長發育,同時要了解寄生蟲病的流行特點,加強防治,降低發病率以及盡快控制已發生的寄生蟲病。
一、養殖場地選址與建設
肉羊養殖場背風向陽、水源充足,單個羊舍面積控制在10~20m2 ,根據肉羊養殖規模,配備合適容量的飼料槽和飲水器具。科學規劃肉羊養殖場地,劃分出充足空間作為肉羊的運動場??紤]到肉羊糞污堆積導致環境惡化,要求運動場地有一定坡度,排污順暢,養殖人員定期清理和消毒。肉羊養殖場溫度 15~20% 相對濕度約 60% ,嚴寒天氣覆蓋塑料薄膜進行保暖,避免肉羊因低溫產生應激。日常養殖時,管理人員對養殖場地各部位定期消毒,例如圈舍地面、飼料槽、飲水器具等,可選用 10% 的漂白粉溶液,全面消毒后細菌和病毒減少,為肉羊生長發育提供健康的環境。
二、品種選擇
肉羊品種豐富,不同品種的生長特性不同,對飼養管理等各方面的要求均有所區別,肉羊體況和羊肉品質也不一致。養殖戶根據養殖環境、養殖管理水平、市場需求等因素選擇合適的肉羊品種。小尾寒羊繁殖性能優異,對環境的適應性強,肉質良好,屬于肉用、裘皮兼用的品種,可以作為肉羊養殖品種選擇時的首選對象。小尾寒羊6月齡交配,孕期5個月,每年能產2~8只小羊,有利于增加羊只繁育數量,擴大養殖規模。小尾寒羊產肉能力強,經過一年飼養,羊體重約 130kg ,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凈肉率45% 左右,肌肉脂肪含量適中,食用時無明顯膻味,口感良好。
三、飼養管理技術
1、羔羊的飼喂
(1)吃好初乳
剛出生羔羊的抵抗力弱,容易遭受致病菌侵害從而發病,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具有提升羔羊抵抗力的作用,因此羔羊在出生后的1~1.5h內應吮吸足量初乳,通過吮乳方式提升免疫力。優先將弱小的羔羊安排在乳汁充足的乳頭,固定乳頭,確保每只羔羊均能夠及時吃上、吃足初乳。對于無法自主吮吸的羔羊,人工輔助飼喂。每只羔羊每日等量飼喂6次,每日乳汁總量按 20% 的體重控制。若人工哺乳,要考慮羔羊對乳汁溫度的要求,控制初乳溫度,以防因乳汁偏涼導致羔羊腹瀉。
(2)保證常乳
隨著羔羊的生長發育,胃腸道功能逐步完善,消化吸收能力提升,飼喂開口料時輔以優質青干草,但每日飼喂仍要以乳汁為主,其它飼料為輔,按該方式飼喂,直至斷奶。飼喂的基本原則:① 定時,根據羔羊生理活動特性確定飼喂時間,一經確定不可隨意更改,使羔羊飲食具有規律,避免應激; ② 定量,最初按體重的20% 飼喂,隨著羔羊的生長,消化吸收能力逐步提升,每周增加上周飼喂量的 25%~30% ,持續加量直至斷奶; ③ 定溫,人工乳的溫度偏涼易導致羔羊腹瀉、偏高則容易燙傷羔羊,因此要控制人工乳的溫度,例如與羔羊體溫相當或在天氣寒冷時小幅度提高溫度。
(3)及時補飼
青草的飼喂時間安排在羔羊出生1周后,要求青草保持幼嫩、干凈,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精飼料的飼喂時間為羔羊出生2周后,由于羔羊的消化功能尚未健全,按少量多次的要求飼喂,最初每日飼喂 50~80g ,后續根據羔羊采食情況和生長情況適當增加,直至達到200~300g為止,按該方式飼喂至60日齡。逐步增加精飼料的單次飼喂量,每日飼喂次數減少,由最初的每日5~6次減少至3~4次,逐步培養羔羊對精飼料的適應能力,直至羔羊可以自由采食為止。
(4)斷奶
斷奶羔羊的體重 15~20kg ,斷奶日齡55~60d,具體根據肉羊的品種、體況進行調整。斷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逐步減少乳汁的飼喂量,結合羔羊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同步增加飼草料的飼喂量,使斷奶羔羊適應新的飼喂方式,減少斷奶過程中的應激。斷奶時,將母羊轉移至其它圈舍,分開母羊和羔羊,有利于羔羊斷奶。
2、妊娠母羊的飼喂
(1)空懷期
精飼料、秸稈飼料和青干草是空懷期母羊飼喂的三種重要飼料,分兩個階段控制飼喂量,前45d空懷期的三種飼料用量分別為 0.5~0.6kg、0.3~0.4kg、1.1~1.2kg ,后45d要根據母羊體況增加飼喂量,例如 10.7~0.8kg?0.5~0.7kg?1.3~1.5kg 經過空懷期的科學飼養,促進母羊恢復體況,在配種前達到 80% 的腰情,為后續妊娠打好基礎。
(2)妊娠期
妊娠早期(前3個月)的飼喂方式與空懷期一致。妊娠后期(后2個月)增加營養供給,滿足此階段胎兒快速生長發育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可飼喂精飼料 0.5~1.0kg 多汁飼料 0.5~0.6kg 、青干草 1.0~1.5kg ,飼料中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發芽馬鈴薯或其它有毒飼料原料對妊娠期母豬健康狀況不利,甚至由于飼料劣質導致流產,應禁止飼喂不達標的飼料。
(3)哺乳期
哺乳前期,母羊的產奶量足、羔羊吮乳量大,飼養管理重點在于提供充足營養,保障母羊恢復體況,正常產奶,為后續繁殖打好基礎。例如,飼喂精飼料 0.4kg 、青貯飼料 1.0kg 青干草 1.5kg?
3、育成羊的飼喂
前期每日飼喂方案為精飼料 0.38~0.42kg 、青干草 0.2kg 全株玉米青貯 1.5kg? 育成羊的飼喂重點在于通過科學的飼喂方式快速育肥,日增重 0.16~0.2kg 。飼養管理人員觀察育成羊的體重增長情況,適當調節飼喂量。
4、飲水管理
夏季氣溫高,羊只水分需求量大,需要增加飲水量供給,向飲水中添加食鹽,彌補羊只出汗導致的鹽分流失。冬季氣溫低,羊只飲用過涼的冷水容易產生應激,需要提供溫水,并根據羊只的飲水需求控制單次飲水量和飲水頻率。
5、及時補鹽
在養殖區域內懸掛含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鹽磚,羊舔食過程中攝取營養物質?;蛟陲暳现刑砑邮雏}以達到對養只補鹽的效果,每日的補充量為羔羊 .5g 成年羊 10~15g
四、飼料供應
養殖場根據肉羊飼養計劃準備足量優質飼料,妥善管理飼料,防止變質。舍飼肉羊,飼料是肉羊營養物質的唯一來源,養殖人員要根據肉羊對營養的需求儲備足量優質飼草料,及時供給。不同生長時期的肉羊對飼料的需求量存在差異,根據實際需求控制飼料儲備量,通常要保證儲備的玉米、豆粕等精飼料滿足肉羊1個月的用量要求,足量儲備可以確保在遇到雨雪或其它惡劣天氣時依然有足夠的飼料飼喂給肉羊。對于青貯玉米粗飼料,在秋季制作,若密封到位,可保存至第2年5~6月份,具有一定的耐儲存能力,因此可根據飼養情況適量儲備。對于干草、秸稈類粗飼料,準備專門的飼草庫用于儲存,一般儲備3個月的用量。加強防護,防止飼料遭雨淋,若飼料變質,禁止飼喂。嚴格進行飼料質量檢驗和控制,測定購入原料的養分,篩選優質飼料,根據養分測定結果優化飼料配方,保證營養均衡、供給充足,滿足肉羊的營養需求。
五、寄生蟲病分析及防治
1、疾病特征
肉羊養殖容易發生寄生蟲病,病原體主要是受感染的羊,部分未發病動物攜帶寄生蟲,在日常活動中發生傳播,也將導致疾病蔓延,例如,攜帶寄生蟲的動物的尿液、糞便是傳染源,或病原體在動物皮膚受損時通過血液排出,飼料、飲水遭到污染,健康羊只接觸后遭受感染,從而發病。寄生蟲病傳播符合傳染病傳播規律,發病率高,屬于肉羊養殖領域的一類常見疾病。
2、發病原因
(1)養殖戶重視程度不足
一般寄生蟲病不易導致肉羊大面積死亡,僅有少數嚴重的寄生蟲病才可能導致肉羊死亡,因此養殖戶未重視寄生蟲病對肉羊養殖的危害,對寄生蟲病的了解不全面,未考慮此類疾病引起的羊只生長發育異常、養殖成本提高等問題,缺乏防治措施,導致養殖場寄生蟲病發生率高,患病羊只的飼料轉化率和生產性能下降,影響羊養殖經濟效益。
(2)養殖環境惡劣
養殖密度高,養殖場通風條件差,悶熱、惡臭;養殖場潮濕,寄生蟲數量多;未及時清理羊糞污。諸如以上原因均會導致羊養殖場環境變差,肉羊容易被寄生蟲入侵,同時肉羊在惡劣的養殖環境中生長發育狀況不佳,缺乏良好抵抗力,提高寄生蟲病發生率,受害羊的生長發育受到嚴重影響。
3、診斷方法
(1)體外寄生蟲
肉羊養殖的常見體外寄生蟲包含疥螨、皮蠅等,寄生蟲的生長發育和繁殖需要依靠羊機體營養,因此分布在羊體表汲取羊體營養,觀察羊皮毛可見體外寄生蟲。對于被毛臟亂、掉毛的羊只,可能受到體外寄生蟲侵害,養殖人員要密切觀察此類羊只,扒開被毛詳細檢查。通常,被體外寄生蟲入侵的羊體其皮膚有出血點,可采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根據形態特點判斷寄生蟲的類型,做出診斷。
(2)幼蟲和蟲卵
通過對羊糞便的取樣檢測確定寄生蟲幼蟲和蟲卵的生長情況。對于吸蟲等體內寄生蟲,則可以從糞便中觀察,具體要點:先采集羊排出的糞便,取樣后加水搗碎、過濾,利用顯微鏡觀察處理后的濾渣即可對幼蟲和蟲卵進行判斷。
(3)體內寄生蟲
肉羊養殖的常見體內寄生蟲包含但不限于吸蟲、蠕蟲等,主要在羊呼吸道和消化道中生存,影響羊生長發育。寄生蟲因生長需要而持續從羊體內攝取營養物質,遭受寄生蟲入侵的羊體生長發育不良,觀察病羊可發現食欲減退、體型瘦小等癥狀。
4、防治措施
(1)定期驅蟲
通過實地調查,掌握肉羊養殖場中羊寄生蟲病的流行特征,并據此采取適宜的防治策略,以減少疾病的發生率。寄生蟲病高發期到來前,對肉羊養殖場驅蟲,減少寄生蟲數量,預防羊寄生蟲病。定期驅蟲,每年3~4月和10~11月分別進行1次集中驅蟲。疥螨、癢螨等侵入羊體,影響養只正常生長發育,需要在每年夏季對養殖場的所有羊只藥浴1次,晴天藥浴的驅蟲效果好。若羊只感染寄生蟲病,提高藥浴濃度,殺滅寄生蟲,避免疾病向周邊羊只傳播。種公畜驅蟲時間為每年的4月、6月、8月、10月,共進行4次。配種前驅蟲,避免因寄生蟲人侵導致妊娠母羊流產。此外,羊只轉群前、分娩后、斷奶后均要驅蟲,預防寄生蟲病。
根據寄生蟲類型選擇合適的驅蟲方法,要求藥物類型、用法用量均合適,常用方法如下:肝片吸蟲,口服阿苯達唑,劑量為5~15mg/k g體重;捻轉血矛線蟲,采用伊維菌素,劑量為 50~100μg/kg 體重,肌內注射;泰勒焦蟲,采用三氮瞇 5%~7% 溶液,劑量為3~5mg/kg 體重,深部分點肌注;莫尼茨絳蟲,灌服 1% 硫酸銅,根據羊只年齡控制劑量,以3~4月齡、5~6月齡為例,分別為 30~50mL 40~45mL ,隨著羊只年齡的增長,適當增加 1% 硫酸銅用量,灌服后的24h內不可飲水,否則會影響驅蟲效果;螨蟲,采用伊維菌素,劑量為 50~100μg/k; g體重,肌內注射。
驅蟲注意事項:肉羊養殖的驅蟲工作應具有全面性,不遺漏任何一只肉羊,但為了保證驅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在大面積驅蟲前選取部分羊只進行小群試驗,確認驅蟲效果良好后,對養殖場肉羊全面驅蟲,若未取得預期效果,需要調整驅蟲方法;合理選擇驅蟲藥物,要以保障羊只安全和驅蟲有效為前提,兼顧操作便捷、成本低等要求,實現高效驅蟲;患病羊暫緩驅蟲,先對病羊進行診斷和治療,恢復健康后再驅蟲;體內驅蟲可能使羊體產生應激,用藥時向飲水中加入速溶多維可規避該問題;嚴格控制驅蟲藥物的劑量,不可為了加強驅蟲效果而過度用藥。
(2)糞便無害化處理
攜帶寄生蟲的卵囊、蟲卵、幼蟲的羊糞污染飼料、飲水,健康羊只在采食過程中接觸寄生蟲,導致寄生蟲病的危害范圍擴大。
因此,養殖人員要定期清理羊糞便,采取無害化處理措施,尤其要重點清理羊只驅蟲后7d內排放的糞便和患寄生蟲病羊只排放的糞便,先統一收集,再堆積發酵,卵囊、蟲卵、幼蟲由于發酵過程中的生物熱而死亡,減少羊舍寄生蟲數量,降低發病率。同時,糞便無害化處理還能夠凈化羊舍環境,提高糞便利用率。
(3)加強日常飼養管理
① 科學飼喂飼料,根據肉羊的營養需求制定飼喂方案,選擇營養物質豐富的飼料,確定飼喂次數和飼喂量,保障維生素、氨基酸等含量充足,科學飼喂后,使羊只攝取足量營養,提升抵抗力。 ② 保證飲水干凈,不流動的池、塘、稻田等處的水源可能存在較多寄生蟲中間宿主,不可作為肉羊的飲水,條件允許時優先選擇自來水和井水,也可選擇流動的河水,但必須保證水源干凈。③ 加強管理,避免飼料和水源受污染,對于變質的飼料、長期未飲用完的水,均不可飼喂給肉羊。 ④ 優化羊舍環境,不宜高密度飼養,羊舍需要保持干凈,溫濕度合理,通風條件良好。 ⑤ 科學放牧,不可選擇寄生蟲多的場地進行放牧,例如有螺螄、低洼潮濕區域不宜作為放牧場地。
(4)病羊隔離與治療
肉羊養殖人員頻繁觀察養只健康狀況,若發現疑似病例,及時隔離、診斷,確定疾病類型,采取治療措施,將寄生蟲驅出體外并殺死,盡快使感染寄生蟲病的肉羊恢復健康,同時加強對病羊所在圈舍的清潔和消毒,防止寄生蟲感染其它健康羊。
綜上所述,肉羊養殖工作重點體現在科學飼喂、精細化管理等方面,養殖人員應了解肉羊生長發育特點,制定飼養管理方案,維持良好的羊舍環境,促進肉羊生長發育。針對肉羊養殖過程中易發生寄生蟲病以及危害較大的情況,養殖人員要制定寄生蟲病防治方案,做好羊舍日常清理、環境管理等工作,一旦發現疑似病例,隨即隔離,準確診斷,妥善治療。相關技術人員應繼續優化肉羊高效養殖技術,了解養殖場地的寄生蟲病流行特點,完善防治措施,保障肉羊正常生長發育,提高肉羊養殖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016299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鎮人民政府;016200內蒙古鄂托克前旗農牧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