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新媒體藝術語境下互動動畫的參與式敘事機制研究[J].藝術科技,2025,38(12): 151-153.
中圖分類號:J954;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12-0151-03
0引言
隨著文化自信概念的興起,人們開始意識到文化傳播的重要性,并發現以文本、影視、動畫等流行媒體為載體的文化傳播只能拓展傳播廣度,而無法實現傳播深度的拓展,因此需要革新傳播方法。互動動畫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傳播媒介,在智媒時代的文化傳播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傳播國家形象、社會核心價值觀、民族文化與藝術的重要手段。
果,獲得特別的藝術感受。同時,虛擬性沖破了現實世界的約束,創造出超越現實的藝術空間,借助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藝術家可以創造出奇妙的虛擬世界,讓觀眾沉醉其間,領略前所未有的藝術氛圍。實時性則保證了藝術作品能根據觀眾的操作和外界環境的改變隨時作出反應,使之具備更強的生命力和動態感[1]。
1新媒體藝術語境下互動動畫的發展現狀
1.1新媒體藝術的特征與對互動動畫的賦能
新媒體藝術集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于一體,具備許多不同于傳統藝術的顯著特點,交互性就是其中之一。觀眾可以同新媒體藝術作品展開雙向互動,改變作品的呈現狀態。在某些新媒體藝術展中,觀眾通過觸摸屏幕或手勢識別等手段,同裝置藝術互動,會引發不一樣的視覺和聽覺效
互動動畫可全面應用新媒體藝術的交互性,讓觀眾自己操控動畫的情節走向和角色行為,增強觀眾的參與感和沉浸感。虛擬性為互動動畫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創作者能沖破現實的束縛,創造出更加奇幻、獨特的動畫世界。實時性使得互動動畫可根據觀眾的實時反饋進行調整,給觀眾帶來更加個性化、智能化的藝術體驗。
1.2互動動畫的發展歷程與當下趨勢
互動動畫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簡單的交互實驗到復雜的敘事體驗的過程,早期的互動動畫以技術探索為主,創作者們研究怎樣用簡單的交互手段實現畫面的切換和元素的移動。例如,有些基于網頁的互動動畫,觀眾可以用鼠標點擊來觸發播放和暫停,也可以改變動畫里某個元素的顏色和形狀等等。這些早期的互動動畫交互方式比較簡單,卻為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互動動畫也開始注重敘事性和感情。創作者發現只有交互技術很難讓觀眾感到滿意,只有結合互動與敘述,才能創作出有趣的互動動畫。于是參與式敘事這種新的創作方法出現,創作者們開始設計各種復雜的情節與人物,讓觀眾通過他們的選擇及操作改變劇情和結局。例如,部分互動動畫游戲設計了多條分支劇情,以增強新鮮感,玩家可以作出各種各樣的選擇,經歷不同的故事。
2參與式敘事在互動動畫中的構成要素
2.1觀眾:從旁觀者到敘事核心的轉變
在傳統敘事中,觀眾處于被動接受信息的狀態,只能按照創作者設定的情節與節奏觀看作品。在參與式敘事中,觀眾的角色發生根本性變化,成為敘事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與推動者,可以憑借自身操作影響動畫情節發展及結局。
觀眾的加入也增強了互動動畫的不可預測性和創造可能性,由于每名觀眾所作的決定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其體會到的故事進程和結局也是不一樣的。這種不可預測性使互動動畫擁有了更高的重玩性和探究價值,能進一步激發觀眾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2]。
2.2敘事內容:開放架構與多元文化的融合
參與式敘事要求敘事內容具備開放性、多樣性,從而適配不同的觀眾選擇和操作。開放性的敘事內容給予觀眾諸多敘事分支,觀眾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與興趣進行選擇,更自由地探尋動畫的世界,找到隱藏的情節線索。
多樣性的敘事內容為動畫增添了多樣的表現形態與文化意義,互動動畫包含各種各樣的主題與風格,如科幻、奇幻、歷史、現實等等,以迎合不同觀眾的興趣與愛好。同時,互動動畫能融入不同的文化要素,體現出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及價值觀。部分互動動畫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通過參與敘事的方式向人們講述中國的歷史、神話與風俗習慣,既推動了文化的傳播,又使觀眾有了更強的民族自豪感。
2.3交互技術:實現深度參與的技術支撐
借助交互技術,觀眾可以與動畫展開互動,將自身的操作回饋給動畫系統,進而促使動畫發生改變,比較常見的交互技術包括觸摸交互、體感交互、語音交互等。
觸摸交互是現在用得最多的交互技術之一,它適配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上的互動動畫,觀眾可以用手指去觸摸屏幕,從而完成滑動、縮放等操作,與動畫互動。體感交互依靠傳感器來捕捉觀眾的動作,如手的姿態、身體的動作等等,據此同步動畫里角色的動作,增強了游戲的趣味性和真實性。語音交互讓觀眾能夠憑借說話控制動畫。
不同的交互技術有不同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創作者要按照動畫的主題及敘事需求來挑選合適的交互技術。另外,隨著技術的持續發展,新的交互技術會不斷出現,為互動動畫的參與式敘事賦予更多可能[3]。
3參與式敘事在互動動畫中的運行模式
3.1選擇式敘事模式:決策驅動情節發展
選擇式敘事模式是參與式敘事中最常見的模式之一,動畫會在關鍵時刻給觀眾提供多個選擇,觀眾的選擇會決定動畫之后的發展。例如,在一些互動動畫中,主角常常面臨一個重要的選擇一一拯救愛人還是拯救世界。觀眾需要在限定時間內作出選擇,不同的選擇會導向不同的劇情,最終得到不同的結局。
選擇式敘事模式能夠提高觀眾的參與度和決策權,讓觀眾覺得自己能夠掌控敘事進程。觀眾在作選擇時,會認真考慮每個選項帶來的后果,從而沉浸在動畫情節中。而且選擇式敘事模式能增強動畫的重玩性,因為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不一樣的結局,所以觀眾可以反復觀看動畫,嘗試不同的選擇,了解不同的故事走向,從而獲得更加豐富的體驗。
3.2探索式敘事模式:激發自主發現與探索
探索式敘事模式注重觀眾自主探索與發現,該模式下的動畫不會給觀眾明確的指引與選擇,它會設置諸多隱藏元素和線索,促使觀眾自行探尋與發現。以某些互動動畫游戲為例,玩家須在虛擬世界里通過持續探索找到道具,以解開謎題。
探索式敘事模式可以激發觀眾的好奇心與探索欲,讓觀眾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當觀眾通過自己的努力解開謎題,發現隱藏元素時,會產生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促使他們繼續探索下去,從而進一步投入動畫世界[4]。
3.3合作式敘事模式:社交互動下的共同敘事
合作式敘事模式鼓勵觀眾合作與交流,共同完成敘事任務。在這種模式下,多個觀眾可以同時參與到動畫之中,借助分工合作、共享信息等手段推動故事發展。例如,有些在線互動動畫游戲允許多人一同在線,玩家們可以組建隊伍,一同對抗敵人。每個玩家在隊伍中都有各自的角色與任務,團隊成員唯有彼此緊密配合,才能完成敘事任務。
合作式的敘述模式可以培養觀眾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及溝通能力。在合作過程中,觀眾需要互相交流想法與經驗,協調自己要做的事情,解決面臨的問題。這樣的團隊合作可以鍛煉觀眾的社交能力,使其感受到團隊帶來的溫暖和力量。
4參與式敘事在互動動畫中的作用機制
4.1引發觀眾情感共鳴:深度沉浸與情感聯結
參與式敘事模式促使觀眾直接參與到故事的發展之中,通過互動選擇改變情節走向,因此觀眾從單純的觀看者轉變為故事的創造者、參與者,這能極大地加深觀眾同動畫世界的感情聯系,引發共鳴。
在部分互動式動畫電影中,觀眾的選擇會直接左右角色的命運,使他們走向死亡的結局或者得到幸福的歸宿。如果角色由于自己的決定而遭受挫折,觀眾會產生很強的內疚感;相反,當角色因為自己的選擇而獲得幸福時,觀眾也會感到滿滿的安慰和自豪。參與式敘事不但能讓觀眾更好地領悟動畫所探討的主題,而且可以極大地加深觀眾同作品之間的情感聯系,使觀看過程變得更為有趣[5]。
4.2豐富動畫藝術表現形式:突破傳統框架束縛
參與式敘事豐富了互動動畫的藝術表現形式,開創了一種嶄新的局面,觀眾不再是被動的觀看者,而是成為故事的一部分,由此拓展了藝術表達的邊界及深度。觀眾被納入劇情并開展互動之后,動畫的創作就突破了以往按照固定順序講述故事的束縛,變得豐富多彩且生機勃勃。
將觀眾的移動軌跡同操作頻率整合成關鍵輸入參數,一些革新性的互動動畫就能即時改變畫面里的色彩、光影變化及動態效果,營造出身臨其境般的觀賞感受。觀眾用移動手指來操控畫面的明暗與色彩變化:快速移動時畫面變亮,并且色彩會變得更鮮艷;緩慢移動時畫面變得比較柔和,顏色也略顯暗淡。這極大地增強了動畫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魅力[6]
4.3促進藝術與技術深度融合:創新驅動發展
借助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前沿技術,參與式敘事能夠得到有效實施。要創作出高質量的參與式敘事互動動畫作品,藝術家與技術專家之間的緊密合作十分重要,雙方要巧妙地將藝術理念和技術手段相融合,共同促使創意落地。
在某個特定的虛擬現實互動動畫領域內,藝術家們必須靈活使用虛擬現實技術,營造出極為逼真的虛擬環境和角色,而且要將交互技術融入其中,讓用戶能夠與虛擬世界之間實現流暢且自然的互動體驗。技術專家要致力于改善虛擬現實設備的性能,并且設計出精巧的交互算法,從而保證用戶可以享受到極其真實的互動體驗所帶來的極強沉浸感。這既推動了互動動畫領域革新的進程,又為新媒體藝術的革新提供了無限可能。
5結語
新媒體藝術語境下,互動動畫的參與式敘事機制很有研究價值,其不僅為互動動畫的制作打開了一條嶄新的通道,使創作者能夠突破既有約束,創造出更吸引人與富有感染力的動畫作品,而且為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藝術體驗,契合當代觀眾對個性化、互動性藝術的追求。展望未來,由于技術的不斷創新,互動動畫的參與式敘事機制必定發生更大的改變,繼續拓寬藝術傳達的邊界,從而帶動新媒體藝術向著更高的層次邁進,促進人類文化藝術的傳承發揚。
參考文獻:
[1」張慶雅.新媒體語境下動畫電影敘事結構的重構與探索[J].戲劇之家,2025(13):157-159.
[2」杜鑫.VR動畫互動式敘事設計探索[J」.玩具世界,2024(9):54-56.
[3」鄧進,李泳霖.構筑文化認同:中國動畫電影的互動敘事探究[J」.電影文學,2024(17):15-20.
[4]齊亞東,黃海燕,陳鵬.論互動在Flash動畫敘事中的體現[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08(12):217-219.
[5]湯曉穎,薛憶思.新“項鏈效應”:新媒體動畫的互動敘事研究[J].電影評介,2018(1):82-84.
[6」馬瑩瑩.探析當代網絡動畫的敘事特點[J」.電影文學,2012(1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