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飛著無人機,地面上行駛著無人車,水面上航行著無人船…在創始人的設想中,未來世界的交通將會實現真正的“無人化”。作為無人機與反無人機技術的專家,以及永遠追逐創新的“理工男”,認為,無人機最終會發展到自主決策的階段,而人類是決定它們決策的立法者。

起飛:從“未來戰士”到無人機
雜志和書籍最早點燃了對于科技的熱情。成長于20世紀80年代,憑借好奇心探索一切,《十萬個為什么》等科普讀物為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從四大發明到互聯網技術,當下生活和書籍中描繪的未來生活之間存在著落差,而這個落差意味著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間。雜志上關于“未來戰士\"的話題同樣給他帶來了沖擊:科技具有強大的推動力,能夠將未來變成現實。在世界各地,有人在鉆研前沿技術,這些技術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從浙江大學畢業后,先后進入了華為、英特爾等公司工作,真正接觸到了世界通信、芯片等領域的第一梯隊的技術。但很快他就發現,愛好與工作之間存在差異。技術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在工作中,他還將面對用戶的需求,如何更好地結合技術與用戶需求,將技術轉變為市場的競爭力,這是從興趣到事業的關鍵一步。
接觸無人機,對而言更多是出于機緣巧合。陸續離開兩家世界頂尖企業選擇自主創業,需要巨大的勇氣。智能手機剛興起的時候,選擇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業,經過漫長的適應與磨合,他發覺自己并沒有從中獲得成就感。對一個把學習前沿技術當作愛好的人而言,移動互聯網領域少了一些突破的樂趣。
恰逢2016年大疆等國產無人機品牌在國際上聲名鵲起,無人機發展隨之駛人快車道。飛行相機、血液急送、同城快運、空中巡邏等,無人機逐漸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當天空中出現越來越多的無人機航線時,卻發現了這枚硬幣的另一面一無人機\"逃跑\"“黑飛\"與技術濫用等問題越發嚴重。站在馬路上,看著維護交通秩序的交警和紅綠燈,抬頭看看天空,是不是少了點什么?
對抗:角逐最強的矛與盾
面對當時已經極具規模的大疆,的判斷是無人機不值得做,“反無人機”的想法由此應運而生: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對無人機實施管控、反制、打擊。在空中布置傳感器,實時監測空中飛行器的飛行狀態,全面覆蓋網格化部署,讓低空交通有序運行。
與這個想法一起誕生的還有“星辰大海”的名字,與幾個同樣來自浙江大學光電通信工程專業的同學一拍即合:仰望天空,不僅能看到他們想要建立的空中感知網絡,還能夠看到璀璨的星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宇宙和大海相比太過渺小。
“星辰大海”展現了初創團隊對于困難的豁達態度,與更多人選擇研發某個無線電波飛行頻段的技術不同,他們把目光瞄準了全頻段感知技術。通過覆蓋長波至毫米波的完整領域范圍,取得對復雜電磁環境的全景感知能力,這項技術的核心在于突破了傳統設備單一頻段偵測的局限,在信號截獲率、實時分析精度方面實現質的跨越。在看來,技術并不是突變式發展的,而是螺旋上升的,未來是可以預見的,對于未來的預判自然會影響技術路徑的選擇。而只要做成,困難的路徑也能有更多收獲。
基于這項技術,星辰大海研發出了背負式的無人機偵測定位設備,這個產品包含了多個場景,如輸電行業的工作人員可以背負這個設備進行輸電線路的巡檢,及時防止無人機撞毀輸電線路;在重大賽事或者演唱會上,安保人員可以背負設備進行巡檢,保障各項活動的正常運行。
從2019年開始,星辰大海連續參加了三屆由中央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的“無形截擊”比賽,第一年獲得了決賽打擊賽的第三名。到第三年,星辰大海憑借全頻段感知技術,在決賽中獨占鰲頭,名列第一。
2021年,在與客戶的交流中產生了新的想法:“反無人機\"是一項用于對抗的技術,無人機與無人機反制的發展互相頡頑,又彼此促進。星辰大海已經有了很強的“盾”,能否做一桿“矛”,將自己的盾擊碎呢?有了這個想法,無人機研發團隊很快組建起來。矛與盾,在星辰大海里互較長短。

落地:當無人機飛入生活
低空經濟的發展,為無人機行業的轉型提供了重要節點。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產業的強勢驅動下,無人機在各個細分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不同的場景下,無人機的功能千變萬化。它可以是旅游打卡的神器,飛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將風景“打包帶走”;它可以是空中的交通警察,在感知網絡中洞悉不速之客的去向;它可以是河道治理的監察員,代替雙腳去丈量河流中清濁變化的曲線……
研制的無人化對抗裝備

說,無人機技術本身并不復雜,但它牽涉很多工程問題。就像接送技術人員的\"專車”,無人機其實是一個載具,具體能派上什么用場,需要看它的載荷,也就是功能模塊。
星辰大海能夠獲得中國人工智能最高獎一—吳文俊人工智能技術發明一等獎的秘訣正在于此。他們和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達成了合作,由浙江大學提供算法,星辰大海負責產品落實,共同完成了這一套低空飛行器的多傳感器融合技術:提高無線電、圖像、聲音各自的監測識別精度,并通過算法進行統合,大大提升了識別的準確度。
“把各種傳感器技術融合在一起,而且每一項技術都要有突破性,就像沒有短板的木桶。”提起技術上的創新,的自豪溢于言表。“但不存在完美的無人機,技術發展就像戴著銬跳舞。傳感器芯片的能力受限于物理定律,比如制程7納米的芯片,它的算力就這么多,可是我們在整個探索過程中需要的數據量非常大。再比如天線這類硬件加工的精度,可能到達某個精度就提升不上去了。我們的目標是在當前場景下滿足需求,而分析到最后,都是數學問題。所以我們得向算法要生產力。”
表示,和其他行業一樣,AI將會給無人機帶來非常大的改變一一無論是關于數據處理,還是算法優化,抑或是幫助無人機自主決策。是否會使用AI工具及如何更精確地使用AI,將成為未來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標。
無人機是可以做一輩子的事業。而那些遇到的挑戰,是一直求新求變的所渴求的。提到對無人機感興趣的中學生,建議,不妨先買一架無人機,讓它飛起來,然后落地:“不試飛一下,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熱愛無人機?”
(采寫:錢夢佳 何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