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開展全民閱讀推廣工作對培養公眾的閱讀習慣,提升其文化素養,推動優秀文化的廣泛傳播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推動全民閱讀活動開展的重要力量,圖書館必須不斷創新閱讀推廣服務,可對現有服務體系進行優化升級,以滿足公眾閱讀需求,促進知識的高效傳播,進而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本文探討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創新的意義、當前面臨的挑戰,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以期為全民閱讀活動的持續開展提供新思路。
二、圖書館創新閱讀推廣服務的意義
其一,在知識經濟時代,閱讀已成為提升公眾文化素養、驅動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圖書館作為知識中心,承擔著傳播知識、啟迪智慧的重要職能。通過創新閱讀推廣服務,圖書館能夠更有效地幫助公眾養成閱讀習慣,開闊視野,提升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不僅有助于個人成長,還能為社會的整體進步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同時,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創新也是適應時代發展、滿足公眾閱讀需求的必然選擇。
其二,在當前社會發展階段,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閱讀需求呈現出個性化、多元化的特征。圖書館通過創新閱讀推廣服務能夠滿足不同職業背景、年齡段讀者的閱讀需求。圖書館通過創新推廣服務,例如提供定制化的書籍推薦、舉辦各種主題閱讀活動等,能夠更好地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這些舉措不僅能幫助讀者發現他們可能未曾注意到的好書,還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提升他們的閱讀體驗和滿意度。通過這些服務,圖書館能夠更好地與讀者互動,了解他們的閱讀偏好,從而提供更加精準和貼心的服務。[1]
其三,文化發展水平直接體現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作為保護與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圖書館通過創新閱讀推廣服務,能夠系統性地開發和利用館藏資源,使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煥發新的生命力。例如,通過開展經典誦讀、主題閱讀等特色文化活動,圖書館不僅能讓公眾深刻領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還能激發公眾對傳統文化的探索熱情,從而不斷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2]在閱讀推廣實踐中,圖書館注重引導讀者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性思考,推動傳統與現代文化的有機融合。這種融合不僅能夠促進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還能催生出兼具傳統底蘊與時代特色的文化創新成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三、全民閱讀背景下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創新面臨的困境
(一)服務覆蓋范圍狹窄,服務針對性不足
當前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或大型社區,一些偏遠山區的圖書館資金短缺、交通條件不便利、館藏數量少且更新速度緩慢。部分鄉村雖然設立了農家書屋,但由于專業運營和管理人員的缺失,無法組織具有吸引力的閱讀推廣活動,對居住在偏遠鄉村的居民以及老年人等群體的服務尚顯不足,當地居民的閱讀需求無法得到滿足。[3]此外,針對不同年齡層、職業背景、興趣愛好的讀者群體,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也缺乏足夠的針對性,導致服務效果有限。
(二)館藏資源配置不合理
其一,圖書館在圖書資源采購環節,由于對讀者閱讀需求的調研不充分,部分圖書館盲目大量采購經典書籍或是熱銷書籍,但未能與讀者真實的閱讀需求相匹配,導致圖書借閱率低。其二,對于部分需求少、專業性較強的書籍,許多圖書館采購數量不足,甚至為節省資金不予采購,難以滿足特定群體的閱讀需求。其三,隨著數字化時代的發展,圖書館在數字資源投入方面逐步加大力度,但紙質文獻未能定期更新和維護,以致大量紙質圖書資料破損嚴重,影響了讀者的閱讀體驗。與紙質資源相比,數字資源也存在相應的局限性,一些偏遠地區圖書館網絡基礎設施不完善,數字資源不足,導致數字資源借閱率低,同時紙質資源更新不及時,影響了讀者的體驗感。
(三)人才隊伍建設滯后
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創新中,人才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但許多圖書館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水平不高,人員結構不合理,尤其是既掌握數字化技術又具備閱讀推廣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較為匱乏,無法順利推進閱讀推廣服務的創新發展。同時,部分基層圖書館工作人員數量少,而且專業培訓不到位,工作人員專業技能及創新能力提升速度緩慢,制約了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工作的開展。[4]
(四)設備配置與技術應用存在短板
當前,我國部分圖書館的數字化服務水平與全民閱讀需求之間存在差距,主要體現在設備更新和信息化技術應用滯后上。其一,不少圖書館仍在使用老舊計算機,難以支持新時代閱讀推廣服務的正常運行。其二,網絡基礎設施同樣薄弱,大多數中小型圖書館尚未實現網絡全覆蓋,平均下載速率偏低,數字資源庫加載時間長的情況較為普遍,這對流媒體類數字資源的訪問體驗造成了明顯影響。其三,在數字服務設施配置方面,交互式設備嚴重短缺,觸控查詢一體機及AR / VR閱讀設備的普及率極低,直接制約了沉浸式閱讀活動的開展。其四,智能服務能力同樣匱乏,許多基層圖書館缺乏智能薦讀系統,既無法對讀者行為數據進行有效分析,也難以實現個性化的閱讀內容推送,使精準化服務水平難以提升。[5]
四、全民閱讀背景下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創新策略
(一)擴大閱讀推廣服務覆蓋面
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應打破地域限制,建立廣覆蓋、多層次的服務網絡。其一,面對城鄉差異,應加強鄉鎮圖書室建設,加快圖書流動,定期組織閱讀活動和配送新書等活動,加快優質閱讀資源下沉到鄉鎮。其二,基于互聯網建立線上閱讀平臺,面對老年人推出無障礙閱讀功能,如大字版界面、語音朗讀等,確保不同年齡層的讀者都能輕松享受閱讀的樂趣。[6]其三,圖書館應積極與教育機構和文化企業等合作,整合多方資源,進一步優化服務網絡。例如,圖書館與文旅企業合作,定期組織“全民閱讀月”和“書香城市”等主題活動,提升全民閱讀影響力;與學校建立合作關系,結合學生閱讀需求制訂階梯式的閱讀計劃,將圖書館資源深度融入學校課后服務體系;與文化企業合作設計文創閱讀產品,借助文創產品反哺閱讀推廣;與社區合作,在社區廣場、活動中心或公園等區域設立閱讀角,擴大公共閱讀服務網絡覆蓋范圍,真正意義上讓閱讀融入公眾日常生活中。
(二)提供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服務
針對讀者閱讀需求多樣且不斷變化的現狀,圖書館可定期組織豐富的閱讀推廣活動,其一,除了常規讀書會、講座等閱讀活動外,還可以有意識地引入圖書解讀以及沉浸式閱讀等新穎的活動,切實增強圖書館閱讀活動新穎性、趣味性。其二,面向不同職業和不同年齡的群體,組織針對性閱讀服務活動。如,針對上班族設立專門的職場類書籍閱讀沙龍活動,針對青少年組織閱讀夏令營活動,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其三,在創新服務模式的同時,完善配套的服務優化和反饋機制,可采用線上留言或問卷調查等形式,多途徑收集讀者意見,以此為依據動態優化閱讀推廣內容、形式,從而實現閱讀服務與讀者需求的匹配。
(三)加強館藏資源建設
在館藏資源配置方面,應設立合理的資源采購機制,多途徑調查讀者需求,依據需求采購資源,充分契合讀者的閱讀需求,并合理分配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的采購比例,優化圖書館館藏結構。其一,在紙質資源建設方面,圖書館應在關注經典文獻、熱門書籍以及本地特色資源的同時,引入小眾題材和冷門專業書籍,確保紙質資源的豐富性和獨特性。其二,在數字資源建設方面,應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資源,開發口述歷史音頻、家族族譜等特色資源,增強閱讀資源的吸引力;還可以開發特色的行業知識專題庫,如地方經濟、歷史文化、科技發展等專題,為特定領域的讀者提供深入、系統的知識服務。圖書館還應加強與各類數字資源提供商的合作,引入更多優質的電子圖書、期刊、數據庫等資源,豐富數字資源的種類和數量。其三,圖書館應建立健全的館藏資源評估體系,定期對館藏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了解各類資源的受歡迎程度及讀者的閱讀習慣變化。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采購策略,淘汰利用率低的資源,增加熱門資源的采購量,確保館藏資源的時效性和實用性。[7]
(四)建設高質量人才隊伍
圖書館應高度重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在招聘優質人才的同時,也要加強圖書館內部工作人員專業培訓,持續提高圖書館工作隊伍專業水平。其一,圖書館可面向社會招聘更多具備閱讀推廣活動策劃能力以及能夠熟練使用數字技術的人才,優化圖書館服務隊伍。其二,圖書館應設立完善的培訓體系,定期組織館員參加專業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提高館員的數字素養,使其可靈活運用數字化技術開展閱讀推廣服務。其三,要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對表現優異的人員予以獎勵,充分調動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主動性與創新活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服務隊伍。
(五)加強智能設備和信息化技術的應用
其一,圖書館應更新計算機設備及軟件系統,同時加強網絡設施建設,實現館內無線網絡全面覆蓋。此外,還應采購智能化設備,如自助借還書機、智能書架和導覽機器人等,代替人工優化借閱流程,提高服務效率。
其二,圖書館可運用VR技術還原歷史場景,使廣大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歷史書籍中描繪的場景,增強讀者的閱讀趣味性。[8]
其三,圖書館應基于數字資源平臺收集資源使用數據、讀者行為數據等信息,運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數據深度挖掘和分析,充分掌握讀者興趣偏好和閱讀習慣,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優化圖書館資源采購方案、組織特色閱讀推廣活動。例如,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圖書館各類資源借閱情況,若發現科普類書籍借閱量持續增長,可針對性采購科普類閱讀資源,制定個性化的閱讀推廣方案。使用報告和圖表等形式,將數據分析結果可視化呈現,便于圖書館管理人員充分掌握閱讀推廣服務效果,動態優化服務方案。[9]
(六)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為了推動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高質量、持續開展,圖書館應多渠道爭取建設資金,積極尋求相關部門資助、企業贊助以及社會捐贈等多種途徑。其一,為保障運營與發展,促進閱讀推廣活動高效開展,圖書館應積極向有關部門申請專項資金。其二,圖書館可以探索與企業合作的機會,通過為企業提供品牌宣傳、員工培訓等服務,尋求企業的資金贊助或物資捐贈。其三,圖書館還可以發起社會捐贈活動,鼓勵社會各界人士為閱讀推廣活動貢獻力量,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在爭取資金的過程中,圖書館應注重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評估,確保每一筆資金的高效利用,為閱讀推廣活動的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10]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全民閱讀背景下,圖書館應積極發揮應有的職能,與時俱進,充分調查和掌握公眾閱讀需求,有計劃地推動閱讀推廣服務創新,多主體協作整合優質資源,借此滿足廣大公眾多元化的閱讀需求,有效提高公眾的閱讀能力和文化素養,為文化事業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何清.全民閱讀背景下的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創新實踐——以天津市濱海新區圖書館為例[J].蘭臺內外,2025(16):84-86.
[2]郭永樂.人工智能賦能圖書館全民閱讀推廣的創新與實踐[J].文化月刊,2025(02):123-125.
[3]孔玉華.基層公共圖書館全民閱讀推廣服務
體系建設的實踐探索[J].文化月刊,2024(10):
122-124.
[4]陳映雪.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全民閱
讀推廣創新路徑[J].中國民族博覽,2024(10):
253-255.
[5]李曹俊.探索“全民閱讀+”創新模式——以遵義市圖書館全民閱讀推廣活動為例[J].中國報業,2024(06):208-209.
[6]彭佳.全民閱讀推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創新研究[J].參花,2024(04):128-130.
[7]陳鴻雁.“微時代”公共圖書館全民閱讀推廣服務創新探析[J].城建檔案,2021(11):131-134.
[8]羅佳.公共圖書館通過閱讀推廣服務促進全民閱讀的策略探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40(12):53-54.
[9]金雅茹.全民閱讀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創新探究[J].出版廣角,2020(08):82-84.
[10]洪碧云.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圖書館全民閱
讀推廣服務創新分析[J].蘭臺內外,2020(10):
69-70.
(作者簡介:王夢延,女,本科,西安培華學院,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閱讀推廣及讀者服務)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