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遇到瓶頸,我努力不讓自己把負面情緒帶回家。可心里藏不住事兒的我,臉上的煩悶還是掩不住,就連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都察覺到了異樣。
吃晚飯時,我心不在焉地夾著菜,一顆接一顆地往嘴里送花生米。兒子忽然歪著頭,眨巴著眼睛調侃道:“媽媽,你已經連續夾了十六顆花生米了,不怕上火嗎?”我這才如夢初醒,低頭一看,碗里的米飯幾乎沒動。這頓飯吃得索然無味。
飯后,我調整好情緒,坐到兒子身邊輔導他寫作業。見他盯著一道數學題遲遲不動筆,眉頭緊鎖,想必是卡殼了。我輕輕拍拍他的肩膀,柔聲地說:“沒關系,遇到不會做的題可以先跳過去,說不定待會兒回來看,就突然會了呢。”
兒子抬起頭,眼睛亮晶晶的,嘴角揚起一絲狡黠的笑:“那媽媽,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是不是也可以先跳過去呀?也許過幾天,辦法自己就冒出來了呢?”
我愣了一下,隨即忍俊不禁——沒想到這小子竟在這兒給我“上了一課”??杉毤氁幌耄脑挻_實像一陣清風,吹散了我心頭的郁結。是啊,既然難題可以“跳過去”,煩惱為什么不能呢?
“跳過去”原本只是做題時的一種戰術——不在某道難題上死磕,以免耽誤后面的解答時間??珊⒆影阉由斓角榫w管理上:遇到暫時解不開的結,不妨先放一放,給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等思緒沉淀,或許答案自然浮現。
回想起來,兒子能有這樣的思維方式,其實和我們平時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
在他剛學會走路時,搖搖晃晃像只小企鵝,橫沖直撞,常常被地上的玩具絆倒。我便牽著他的小手,帶著他慢慢繞過障礙物,教他:“看,這里有把小椅子,我們要繞過去哦。”漸漸地,小家伙竟也學會了觀察和避讓,再也不會莽撞地撞上桌角。
再大一些時,帶他去公園玩,雨后的小水坑對他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他總想踩進去蹦跶??赡翘焖麤]穿雨靴,我便蹲下來對他說:“我們可以跳過去,這樣鞋子就不會濕啦!”他咯咯笑著,小腿一蹬,輕松躍過。后來去山里徒步,遇到橫倒的樹干,他也能靈活地跨過去,完全不用我們操心。
等到他開始認字,我們一起讀繪本,他卻總盯著圖畫看,對文字興趣寥寥。我試著引導他:“兒子,試試讀文字呀,故事其實藏在字里行間呢!”他皺著小眉頭說:“可是媽媽,有些字我不認識……”我笑著摸摸他的頭說:“沒關系,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先跳過去,不影響理解故事?!彼贫嵌攸c點頭,漸漸地,他學會了不因個別生詞而卡殼,可以流暢地讀完整本書。如今看來,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引導,早已在他心里種下了“跳過去”的種子。而今天,這顆種子竟發芽長大,反過來為我遮了一片陰涼。
那天晚上,看著兒子認真寫作業的側臉,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最好的教育不是單向灌輸,而是彼此照亮。我們教會孩子如何走路、如何閱讀、如何面對困難,而孩子則用他們清澈的眼睛和純真的心靈,教會我們重新看待這個世界。他們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早已遺忘的簡單與直接;又像一泓清泉,沖刷掉我們身上積累的世故與疲憊。
所以,下一次當孩子說出讓你驚訝的話時,別急著以“大人”的姿態去糾正。或許,那正是生活給你的小啟示——就像我兒子教會我的:人生不必處處較勁,有時候,跳過去,反而海闊天空。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