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與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會計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扎實的會計理論知識,更強調其解決實際會計問題的實踐能力。會計工學一體化教學作為一種將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深度融合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與實踐機會,進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然而,目前會計工學一體化教學在實踐能力培養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教學效果的充分發揮。因此,深入研究會計工學一體化教學中實踐能力培養路徑的優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工學一體化教學中培養會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一)滿足市場需求,提高就業競爭力
在全球化經濟浪潮及國內產業結構持續升級的背景下,企業面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對成本管控、資金運作、財務決策等方面的要求愈發嚴格,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標準也發生顯著轉變。以往單純掌握會計理論知識的人才已難以滿足企業需求,如今企業更看重會計人才的實踐操作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會計工學一體化教學以實際工作場景為依托,緊密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通過模擬真實的企業會計業務流程,讓學生在實踐中反復錘煉技能,切實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畢業后,因熟悉會計工作基本流程與方法,掌握實際操作技能,能迅速適應企業需求,從而大幅縮短從學校到企業的適應期。
(二)促進會計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
會計理論是會計學科體系的核心架構,為會計實踐提供邏輯框架與操作指引,是會計人員開展工作的基石;會計實踐則是會計理論在現實經濟活動中的具體運用,是推動會計理論演進、完善與發展的源頭。在會計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下,可以為學生營造高度仿真的真實工作場景,使其仿佛置身于企業財務部門,親身參與企業日常賬務處理、財務報表編制、稅務申報繳納等實際會計業務操作。學生在實踐中,需將課堂所學的借貸記賬法原理、各類會計科目運用規則等會計理論靈活運用到具體業務處理環節,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反復實踐演練,深刻領悟理論知識內涵,強化對理論知識的記憶與掌握。
(三)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
在現代經濟活動日益復雜、企業運營模式不斷創新的背景下,會計工作已超越傳統記賬、算賬、報賬范疇,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提出全方位、高標準要求。扎實的專業技能是會計人員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則是其職業發展的關鍵助力。在會計工學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學生深度參與各類實際項目,從項目啟動的資料收集、方案設計,到項目實施的操作執行、問題應對,再到項目結束的總結評估,全程與團隊成員緊密協作。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與不同性格、專業背景的同學交流想法、協調工作,極大地鍛煉了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二、會計工學一體化教學中實踐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不合理
在部分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中,理論課程占據主導地位,課時分配比例過高,實踐課程則相對邊緣化,課時安排不足。這種不合理的比例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用于接受抽象的理論知識灌輸。例如,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等理論課程安排了大量課時,詳細講解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復雜會計分錄的編制以及財務報表的編制原理等內容,學生需投入大量精力理解和記憶。
(二)教學模式單一
在會計工學一體化教學實際開展過程中,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思維影響,仍習慣采用講授式教學方法。在此模式下,教師成為知識輸出的唯一主體,站在講臺上按照既定教學計劃和教材內容,單向度地向學生灌輸會計理論知識,如詳細講解會計科目設置原理、借貸記賬法規則、財務報表編制步驟等。學生則被動接受知識,只能安靜地記錄內容,缺乏主動參與和思考的機會。
(三)實踐教學資源不足
在硬件設備方面,部分實訓基地的計算機、打印機、點鈔機等設備購置時間早,經過長時間使用后性能大幅下降,頻繁出現故障,如計算機運行速度緩慢、打印機卡紙等,嚴重影響實踐教學的正常開展。在軟件配置上,所使用的會計軟件版本陳舊,功能有限,無法涵蓋當前會計領域的新業務和新需求。更為關鍵的是,模擬場景設計缺乏真實性和全面性,實訓基地的布局和業務流程設置與實際企業財務部門相差甚遠,學生無法體驗真實的企業財務工作環境和工作節奏,難以在校內實訓中形成對會計工作的整體認知和實際操作能力,這極大地削弱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
三、會計工學一體化教學中實踐能力培養路徑優化
(一)優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育兼具扎實理論基礎與精湛實踐技能的復合型人才,以滿足企業對會計崗位多元化、高層次的需求?;诖耍瑢W校需深度剖析并科學規劃課程體系,精準確定理論與實踐課程的合理比例。經充分調研企業崗位需求及行業發展趨勢,可將實踐課程占總課程學時的比例提升至 40% 以上。例如,在會計電算化課程中,增加學生上機操作財務軟件的時間,使其能深入實踐從基礎賬務處理到復雜財務分析的各個模塊。同時,要打破理論與實踐課程的界限,實現二者有機融合。理論教學不應孤立開展,而應巧妙融人實踐教學各環節,形成“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深化理論\"的良性循環。在成本會計實踐教學中,學生開展產品成本核算項目時,教師適時引入成本核算理論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不同核算方法的應用場景與操作流程,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并學會靈活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為確保教學內容緊跟時代,學校應建立教材內容定期更新機制,密切關注國家財政、稅務等部門發布的最新政策法規,及時融入教材。例如,個人所得稅改革、增值稅稅率調整等政策出臺后,迅速組織專家修訂教材相關章節,使學生掌握最新稅收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廣泛收集實際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緊密結合。
(二)積極推廣項目驅動教學法
項目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創新且高效的教學模式,以項目為紐帶,將學生置于學習主體地位,教師發揮引導與輔助作用。在會計工學一體化教學中,教師要緊密結合實際會計工作場景,精心設計兼具挑戰性與實用性的實踐項目。
以會計電算化課程為例,教師可設計一套完整的企業賬務處理項目,涵蓋企業財務工作全流程。在初始設置階段,學生需根據企業性質、規模及業務特點,完成會計科自體系搭建、賬套參數設置等基礎工作,這要求其深入理解會計核算基本原理和軟件初始化操作。進入日常賬務處理環節,學生要熟練運用會計電算化軟件,準確處理各類經濟業務,如采購業務發票錄人、銷售業務收款確認、費用報銷審核與記賬等,掌握不同類型經濟業務的會計分錄編制及軟件對應功能模塊的使用。報表生成階段,學生要依據日常賬務處理數據,生成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財務報表,并學會對報表數據進行初步分析。通過完成這一完整項目,學生能自主探究軟件操作技巧與會計核算方法,在團隊協作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不僅提升實踐操作能力,還能在面對復雜業務時激發創新思維,提出獨特解決方案。
(三)實踐平臺與資源的高效整合
一方面,校內實訓基地是學生將會計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的關鍵場所,加大對其投人力度迫在眉睫。在硬件設施上,學校應劃撥專項資金,用于更新實訓設備與軟件。購置性能先進、功能完備的計算機,配備專業財務軟件,以滿足不同會計業務場景的模擬需求;更新打印機、掃描儀、裝訂機等辦公設備,確保學生能完成從原始憑證整理到財務報表裝訂的全流程操作;建設高水平的會計模擬實訓室,按企業財務部門實際布局規劃,設置出納崗、會計崗、財務主管崗等不同工作區域,配備相應辦公用品與業務資料,讓學生仿若置身真實企業財務辦公室。
另一方面,大力拓展校外實習基地的數量與質量。不僅要在本地尋找合作企業,還要將視野拓展至周邊經濟發達地區,與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企業建立聯系,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實習選擇。學校要與企業共同商討制定實習計劃,明確實習時間、崗位與目標;精心設計實習內容,涵蓋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稅務籌劃、審計監督等會計專業核心業務;制訂科學合理的考核標準,從工作態度、業務能力、團隊協作等多維度評價學生實習表現,確保雙方權利義務清晰,實習工作有序推進。此外,要加強對實習學生的管理與指導。安排校內專業教師定期到實習企業走訪,了解學生實習進展與遇到的問題;邀請企業經驗豐富的財務人員擔任企業導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及時給予業務幫助與職業規劃建議。
(四)開發實踐課程以及項目
為精準對接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崗位能力需求,需精心構建一套邏輯嚴密、層次分明的實踐課程體系,使各實踐課程環環相扣、相輔相成。該體系可劃分為基礎技能實踐、專業技能實踐和綜合技能實踐三個遞進層次,循序漸進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在基礎技能實踐階段,重點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操作功底。開設會計書寫課程,涵蓋阿拉伯數字、中文大寫數字的規范書寫,以及會計憑證、賬簿中各類摘要、金額的準確記錄,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書寫習慣;珠算課程采用傳統算盤與現代珠心算相結合的方式,鍛煉學生計算速度與準確性,為后續會計數據處理奠定基礎;點鈔課程教授學生單指單張、多指多張等點鈔手法,以及真假幣識別技巧,提升學生現金收付業務處理能力。
進入專業技能實踐階段,緊密圍繞會計專業核心技能展開。會計核算課程以制造業企業為藍本,引導學生完成從原始憑證審核、記賬憑證編制到賬簿登記、財務報表編制的全流程賬務處理,使學生熟練掌握會計核算方法。成本計算課程針對不同成本核算對象,讓學生學會精準核算產品成本。稅務申報課程結合最新稅收政策,指導學生完成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各類稅種的申報繳納工作,培養學生依法納稅意識與稅務處理能力。
在綜合技能實踐階段,通過企業財務綜合模擬實訓,模擬企業一個月或一個季度的完整財務周期,涵蓋采購、生產、銷售等各業務環節,讓學生綜合運用會計核算、成本計算、稅務申報等知識,解決企業實際財務問題。會計電算化綜合實訓則借助專業財務軟件,實現從賬務初始化到財務報表自動生成的全流程電算化操作,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處理會計業務的能力。
四、結語
在會計工學一體化教學視野下,針對實踐能力培養路徑優化的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本研究綜合運用文獻分析、實證調研等方法,系統剖析現存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策略。然而,隨著學科融合與實踐創新的持續演進,未來需進一步深化產教協同機制,強化數字技術賦能作用,構建動態化、精準化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從而有效適配行業變革與人才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吳煒.技工院校模具專業“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4,53(01):251-253.
[2]陳亞楠,王威力.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參考工具:核心概念、邏輯關系與學習技巧[J].職業技術教育,2024,45(17):45-51.
[3]張巧梅.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會計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研究:以典型工作任務“出納業務核算”為例[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5(05):221-223.
[4]謝其良.基于工學一體化的技工院校教學實踐探究:以“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課程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5(09):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