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科技的迅猛發展以及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持續推進,醫學檢驗領域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這對醫學檢驗人才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職醫學檢驗教育作為培養應用型醫學檢驗人才的重要途徑,肩負著為各級醫療機構輸送合格專業人才的重任。然而,當前高職醫學檢驗教學在教學內容、實踐環節、師資隊伍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難以滿足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教育融合的大趨勢下,探索高職醫學檢驗教學內容重構與實踐創新,整合多學科知識與資源,優化教學模式與方法,對提升教學質量、培養適應現代醫學檢驗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為高職醫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與動力。
一、高職醫學檢驗教學現存問題
(一)課程體系與行業需求脫節
當前高職醫學檢驗課程體系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的情況。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比例失衡,基礎課程占比過大且內容陳舊,與現代醫學檢驗技術聯系不緊密,導致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時,難以將基礎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專業課程設置缺乏前瞻性,未能及時跟進醫學檢驗行業的最新發展,如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等新興領域的課程開設不足。此外,課程內容重復現象嚴重,不同課程之間缺乏有機整合,造成教學資源浪費,學生學習效率低下。例如,在臨床檢驗基礎課程與血液學檢驗課程中,部分血液細胞形態學知識重復講解,既浪費教學時間,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不利于學生系統掌握知識體系,也難以滿足行業對復合型醫學檢驗人才的需求。
(二)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高職醫學檢驗實踐教學存在實踐教學設施落后的問題。部分高職院校的實驗室設備陳舊、老化,數量不足,無法滿足學生的實踐操作需求。一些先進的檢驗儀器,如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等,學校配備數量有限,學生實際操作機會少,難以熟練掌握儀器的操作技能。同時,實踐教學內容單一,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缺乏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此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不完善,與醫療機構合作深度不夠,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難以接觸到真實的臨床檢驗工作場景,實習效果不佳,影響學生畢業后的崗位適應能力。
(三)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
高職醫學檢驗師資隊伍存在學歷與職稱結構不合理的現象。部分教師學歷層次較低,缺乏系統的學術研究訓練,在教學中難以將前沿學術成果融入教學內容。高級職稱教師占比較少,不利于學科建設與教學團隊的發展。另外,“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部分教師缺乏臨床實踐經驗,在教學中只能照本宣科,無法將臨床實際案例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導致教學內容與臨床實際脫節。師資隊伍的專業結構也不夠合理,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領域的教師短缺,難以滿足課程體系改革對多元化師資的需求,限制了教學質量的提升與專業發展
二、高職醫學檢驗教學內容重構與實踐創新策略
(一)優化課程體系
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是實現高職醫學檢驗教學內容重構的關鍵舉措。在基礎醫學模塊,需對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等基礎課程進行深度整合。首先是打破學科界限,圍繞醫學檢驗專業需求重新梳理知識點。例如,在講解人體解剖學時,重點突出與檢驗樣本采集相關的解剖結構,如靜脈穿刺部位的解剖特點,讓學生掌握準確、安全獲取樣本的方法。生理學方面,著重講解與檢驗指標相關的生理機制,如血糖代謝與生化檢驗中血糖指標的關聯,幫助學生理解檢驗結果背后的生理原理。生物化學課程則精簡復雜的代謝通路,聚焦與醫學檢驗密切相關的物質代謝過程,如蛋白質、核酸的代謝產物在檢驗中的意義。
專業核心模塊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關鍵環節。針對臨床檢驗基礎課程,應結合行業最新的自動化檢驗技術,更新血細胞分析、尿液分析等內容,讓學生掌握先進儀器的操作原理與臨床應用。生物化學檢驗課程要緊跟檢驗技術發展趨勢,增加質譜分析、色譜分析等新技術在臨床生化檢驗中的應用講解。免疫學檢驗課程引入免疫組化、流式細胞術等前沿技術,使學生了解這些技術在疾病診斷、病情監測中的作用。微生物學檢驗課程則強化耐藥菌檢測、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在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教學,培養學生應對復雜臨床微生物檢驗的能力。
拓展應用模塊致力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與綜合應用能力。基因診斷技術課程系統介紹基因測序、基因芯片等技術在遺傳病診斷、腫瘤早期篩查中的應用,讓學生掌握基因診斷的基本原理與操作流程。精準醫學概論課程講解精準醫學的理念、技術支撐以及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精準醫學思維。臨床實驗室管理課程涵蓋實驗室質量控制、安全管理、人員管理等內容,使學生具備實驗室管理的基本能力,為未來從事實驗室相關工作做好準備。同時,要加強各模塊課程之間的銜接與融合,通過課程設計、項目教學等方式,引導學生將不同模塊的知識融會貫通,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強化實踐教學
加大對實踐教學設施的投人是提升實踐教學質量的基礎。高職院校應積極籌措資金,購置新一代基因測序儀、質譜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免疫流水線等先進檢驗儀器,滿足學生對前沿技術實踐操作的需求。同時,完善實驗室配套設施,打造標準化、現代化的醫學檢驗實驗室,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
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設計基于臨床案例的綜合性實驗,如給定一個疑似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要求學生從樣本采集、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檢測,到結果分析、診斷建議撰寫,全程自主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綜合運用所學的檢驗技術,還要考慮臨床實際情況,如樣本采集時間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檢驗結果與臨床癥狀的關聯等,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
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更多優質醫療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確保學生在實習期間能夠得到充分的實踐經驗。建立臨床實習導師制度,選拔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臨床檢驗人員擔任實習導師。實習導師根據學生的實習進度,制訂個性化的實習計劃,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在實習過程中,導師不僅傳授檢驗操作技能,還引導學生學習臨床溝通技巧、檢驗報告解讀等知識,讓學生在真實的臨床環境中學習,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與職業素養。此外,定期對實習基地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調整合作策略,不斷優化實習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實習資源。
(三)提升師資隊伍水平
制訂教師學歷提升計劃,鼓勵教師攻讀在職研究生或博士學位。學校可以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與資金補貼,減輕教師的學習負擔;教師則通過系統的學術研究訓練,提升自身的學術水平,將前沿學術成果融人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例如,攻讀醫學檢驗相關專業博士學位的教師,可以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如新型檢驗標志物的發現、檢驗技術的創新應用等引入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思維。
加強教師培訓,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研討會、專業培訓課程。鼓勵教師參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學習最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專業知識。例如,組織教師參加人工智能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培訓課程,使教師掌握人工智能技術在檢驗數據分析、疾病診斷輔助等方面的應用,進而將其融入教學中。
通過人才引進與內部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壯大“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方面,引進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學檢驗人員充實教師隊伍,這些人員能夠將臨床實際案例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使教學更加生動、實用。另一方面,選派校內教師到醫療機構進行實踐鍛煉,積累臨床經驗。學校與醫療機構建立合作機制,定期安排教師到臨床一線參與檢驗工作,了解行業最新動態與技術發展趨勢。優化師資隊伍專業結構,招聘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領域的專業人才,如生物信息學、納米醫學等領域的專業人才,鼓勵教師開展跨學科研究與教學。通過跨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創新能力,為教學內容重構與實踐創新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三、高職醫學檢驗教學的未來發展趨勢
(一)智能化教學融合發展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在醫學檢驗領域的廣泛應用,高職醫學檢驗教學將朝著智能化方向邁進。教學中會引人智能教學設備,如虛擬仿真實驗室。學生能夠在虛擬環境中開展各類檢驗操作,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與效果。借助智能化教學管理系統,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實時監測與評估,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與資源推薦,實現精準教學。智能化技術還將應用于實踐教學,智能檢驗儀器能夠自動采集、分析數據。學生通過操作智能儀器,不僅能掌握檢驗技術,還能學習數據分析與處理方法,進而培養其適應智能化醫學檢驗工作的能力。
(二)國際化人才培養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醫學檢驗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對國際化醫學檢驗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高職醫學檢驗教育將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國外知名院校開展交換生項目、聯合培養項目等,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同時,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課程體系與教材,并結合國內實際情況進行本土化改造,以提升教學質量。此外,將加強專業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使其能夠閱讀國際前沿醫學文獻,參與國際學術交流。鼓勵學生參加國際醫學檢驗技能競賽,提升學生的國際競爭力,為學生未來在國際舞臺上的發展奠
定基礎。
(三)多元化課程與實踐拓展
未來,高職醫學檢驗教學將呈現多元化課程與實踐拓展的趨勢。課程設置將更加多元化,除醫學檢驗專業課程外,還會增設人文社科、創新創業等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實踐教學將拓展到更多領域,除傳統的臨床實驗室實習外,還會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等實習基地,讓學生接觸不同類型的醫學檢驗工作場景,豐富實踐經驗。此外,將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實踐,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與能力,為學生未來從事醫學檢驗相關研究工作或技術創新奠定基礎。
(四)產教深度融合新形態
產教深度融合將成為高職醫學檢驗教學的新形態。學校與企業將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教材、建設實踐教學基地。企業將參與學校教學的全過程,從招生、教學到就業,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學校則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人才培訓等服務,促進企業發展。此外,建立產業學院,整合學校與企業資源,形成集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產教融合平臺。通過產教深度融合,培養出更多適應行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醫學檢驗人才,推動醫學檢驗行業的發展與創新。
四、結語
展望未來,智能化教學融合發展、國際化人才培養、多元化課程與實踐拓展以及產教深度融合新形態,將成為高職醫學檢驗教學的發展趨勢。為實現這些目標,政府需加大對高職醫學教育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投人力度;學校要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企業要深度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各方應協同合作、共同努力,切實提升高職醫學檢驗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醫學檢驗人才,為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人才支撐,推動我國醫學檢驗行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王曉娜,武冰,郭杰.高校醫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成才之路,2023(20):41-44.
[2]徐敏,張佩,李平明.現代學徒制下基于技能大賽視角的醫學檢驗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高教學刊,2023,9(19):130-133.
[3]徐敏,李平明,秦梁智.高職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調查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3,41(09):89-92.
[4]徐文鑫,唐忠輝,劉慧麗,等.產教融合背景下醫學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3,31(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