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高等學校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校實驗室數量不斷增加,實驗項目也愈發復雜。在此情形下,師生生命安全成為高校實驗室面臨的新挑戰。地方高等院校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關鍵部分,其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至關重要。
實驗室分類分級管理是一種高效管理策略。該管理機制依據實驗室內部潛在危險因素及其數量開展風險評估,以此確定實驗室安全等級,并按照主要危險因素類型劃分實驗室安全類別。結合高等院校教學與科研的特點,實驗室安全類別可進一步細分為化學類、生物類、輻射類、機電類及其他類別等。目前,國內對實驗室分類分級管理已有一定研究基礎,且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例如,裴婕等人在化學實驗室構建了涵蓋物資設備、實驗環境、人為因素及管理四個維度的風險識別指標體系,運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評估安全風險等級,實現了隱患的閉環排查與整改治理。趙文霞等人則從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與制度、教育培訓與準入、安全檢查與整改以及信息化建設四個維度,對不同類別和等級的實驗室實施分類分級管理。本文基于實驗室“分類分級\"理論,深入探討地方高校實驗室安全準人體系建設的策略與實施路徑,以期為地方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提供有益參考。
一、高校安全準入體系建設現狀
(一)安全準入制度及責任體系尚不完善
國內部分高校實驗室的安全準入制度建設尚不健全,現有制度大多僅包含簡單的進出實驗室管理規定,缺乏具體、詳細的規范,給實驗室安全埋下較大隱患。鑒于高校實驗室學科眾多、設備儀器復雜、實驗試劑種類繁雜,若實驗人員在進入實驗室前未接受系統、專業的安全教育與安全操作培訓,便難以及時發現實驗室存在的安全隱患,無法準確把握儀器設備的操作要點,缺乏防范安全事故發生的意識以及安全自救能力。上述多個細微問題相互交織,最終可能引發較大的實驗室安全問題。因此,建立和完善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是精準遏制實驗室安全事故的關鍵,能從源頭上有效控制實驗室安全隱患數量,降低安全事故發生概率。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從學校、學院、實驗室(中心)三個層面構建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的責任體系,但責任體系建設仍不完善。學校制度的實施往往需要逐層傳達、依次落實,學校層面難以全面、真實地掌握制度落實情況。因此,需要通過準入制度明確各管理層級的職責,確保失職有責、失職追責。明確責任,一方面能保障責任落實到位,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強化對實驗室安全準人有效落實的重視,同時提醒實驗人員及管理者“人人有責”。
(二)安全準入教育與文化宣傳有待進一步強化
國內高等學校普遍存在一個共性問題,即實驗人員整體安全意識薄弱,在發現安全隱患、避免安全事故發生、處理安全事故以及在安全事故中自救等方面的能力均有待提升。依據教學內容設計,本科生及研究生均需修讀大量實驗課程,因此,在實驗室安全準入體系中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至關重要。然而,許多高等學校的安全教育仍沿用傳統方式方法,主要通過編制實驗室安全手冊、制作展板海報、開設講座以及進行卷面測試等形式開展實驗室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這些教育方式多以學生自學為主,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缺乏明確的考核要求和學習目標,導致安全教育淪為“走過場”。另外,部分高校雖對安全準人教育制定了明確的考核要求,規定學生必須通過安全準人教育考試才能獲得實驗室安全準入資格。但鑒于高校學科眾多、研究方向廣泛,不同專業課程的學生應掌握的實驗室安全知識內容存在差異,對實踐操作和設備儀器使用的掌握程度也不盡相同,這類安全教育大多缺乏針對性,流于形式,這也是實驗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實踐操作不規范的重要原因。
(三)安全準入管理隊伍建設參差不齊
國內多數高校雖已制定較為完善的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但在實驗室安全管理隊伍建設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當前,安全準入管理多采用三級管理體系,管理層級越多,管理分歧就越大,難以確保上下管理理念的一致性。此外,人力投入不足的問題較為突出,很多高校的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為兼任或臨時兼任,存在一學年多次更換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的情況,這直接反映出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連續性差、專業性不足。也有部分高校在部分理工科學院配備了專職安全管理人員,但這些人員管理不上心、不走心,僅機械地執行上傳下達的任務,未形成特有的管理風格和管理文化。因此,高校應建設專職安全準人管理隊伍,調整管理方式,還可組建安全準入學生隊伍,以實現多元化的安全準人管理文化。
(四)安全準入制度覆蓋面不全
目前,多數高校的安全準入制度僅對進入實驗室的人員做出了明確的準人要求,卻缺少對進人實驗室的物的準入要求。實驗室安全隱患不僅包含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的不安全要素,還包含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的不安全條件。在完善安全準入制度內容時,需加強對實驗室環境設計建設的把關,確保實驗室水路、電路、氣路、排風系統等設計符合國家、行業相關標準。同時,對于進入實驗室的物料,如壓力容器、機械設備、危險化學品等,應嚴格審批其安裝、使用、維護、保管和登記等環節,并開展專業的風險評估。
二、建立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的必要性
當前,在實驗室安全管理理論體系中,“人\"的因素備受關注且有著豐富論述。美國杰出安全生產專家海因里希通過對75000件工傷事故展開調查研究,明確指出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導致工傷事故的主要原因,其占比高達89.8% 。這一發現表明,若能有效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將顯著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
國內學術界也有諸多學者專家提出,安全教育是實驗室安全體系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他們強調人在實驗室安全中具有雙重角色,既是保障安全的主體,也是被保護的對象。在國內高等學校中,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發,實驗室安全狀況令人擔憂。尤其是涉及危險化學品和其他重大危險源的實驗室,已成為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核心關注對象。
通過對高校實驗室各類安全事故的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可歸因于實驗操作人員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實驗安全知識和技能。因此,無論是“人\"的因素,還是安全教育環節,均是當前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人員安全教育培訓,已成為預防安全事故發生的必要途徑和有效策略。
三、基于“分類分級理論探索準入體系建設
(一)完善制度,分類分級落實安全準入責任
實驗室安全準人制度建設的核心目標,是在源頭筑牢預防防線,最大程度降低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做到防患于未然。構建完善的規章制度,能夠系統、專業地對進入實驗室的人員開展安全知識培訓以及儀器設備操作規范培訓。同時,建立安全準入信息資料庫,制訂針對實驗人員的“終生\"宣傳教育培訓方案。制度培訓內容可涵蓋危險化學品及一般藥品的使用與儲存、應急措施、儀器使用維護保養及操作規范、廢棄物處理等方面。
建立健全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至關重要。依據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規范》要求,要全面推行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進一步完善校級、學院、實驗中心三級協同的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體系,明確各級安全職責。學校黨政領導作為主要責任人,需確定實驗室安全工作的負責部門,并確保相關部門有效配合、協同執行任務。學校二級單位承擔主要責任,二級學院的黨政領導為本單位實驗室安全工作的主要負責人。此外,應明確負責實驗室安全的領導成員以及各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依據重大危險源情況,配備專業安全管理人員,以保障實驗室安全實現閉環管理。各實驗室負責人作為本實驗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責任人,需嚴格執行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確保實驗室的安全與穩定。
(二)分類分級建設安全宣傳教育內容
實施實驗室安全教育與宣傳工作,是預防實驗室安全事故、降低事故損害的關鍵舉措,也是構建校園實驗室安全文化的核心路徑。開展實驗室安全知識的教育與宣傳培訓,需構建內容全面的實驗室安全教育資料庫。該資料庫應涵蓋所有與實驗室安全相關的主題,以安全準人管理培訓、“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檢查表\"所涵蓋的13項安全類別、實驗人員的安全意識、儀器設備的操作規程及使用須知、實驗室環境布局等內容為基礎進行構建。資料庫內容可進一步以多樣化形式呈現,如安全知識題庫、Flash動畫、短視頻、微課程、在線測試等。
針對不同層級的準入制度,培訓內容應遵循從基礎到專業再到具體化的遞進原則。具體而言,從校級安全準入培訓,到院級安全準人培訓,再到實驗室級安全準入培訓,內容應逐步深化,從基礎性知識過渡到專業化知識,最終落實到具體操作細節。同時,要實現培訓形式的多元化,鼓勵學生從被動接受安全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甚至成為教育宣傳的組織者。在確保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準確無誤,且教育宣傳所傳遞的價值觀積極正面的前提下,讓學生自主策劃實驗室安全教育宣傳的形式,這能夠顯著提升教育宣傳的效果。
(三)分類分級建設安全準入管理隊伍
各高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構建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的管理體系。在組建管理團隊時,可采用縱橫交錯的組織結構。常見的管理體系分為校級、院級和實驗中心三級,每一級均設置獨立的負責人。在信息傳遞與通知執行過程中,采用逐級上報的模式。此外,也可在現有管理體系基礎上,通過合并各層級管理機構,建立統一的管理部門,這有助于有效解決傳統管理體系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如信息采集不精準、通知傳達不及時、制度執行沖突以及方案執行偏差等。
針對高校管理團隊人員構成相對單一、人員更新和管理理念交替更新較為固化,缺乏新的管理思維和校園文化引導的問題,可組建一支由專職管理人員、退休教師、相關行業專業人士以及在校學生等不同崗位、職業人員構成的專項管理團隊。該團隊不僅能提供豐富的經驗及不同的管理理念,還能隨著學生和退休教師等人員的更替,不斷注人新的管理思維。
(四)物的安全準入分類分級
在開展對人員不安全行為的教育并有效管理不安全因素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強對物質不安全狀態和環境不安全條件的預防措施。當前主要問題在于:在水、電、氣等基礎設施設計以及試劑、設備儀器的引進和使用前,缺乏詳細的安全風險評估報告。現有的安全準入制度對物質和環境的實驗室準入要求缺乏明確詳細的規定。
為降低事故發生率,應嚴格要求全面加強實驗室物的準入管理。在更新實驗室安全準入工作理念并完善相關機制的同時,需建立一支專業的實驗室安全隱患風險評估團隊,對各類實驗室進行隱患排查和風險評估,實施全面的準入控制。通過這些措施,能夠全面掌握實驗室安全準人的目標對象,確保實驗室的隱患和風險在進入實驗室前得到有效識別與控制,而非獲得準人資格。
四、結語
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體系是防范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防線,是一個需要長期研究與實踐來不斷完善的制度體系。基于實驗室安全“分類分級\"理念,有效建設一支專業性強、文化底蘊深厚、執行力強的安全準入管理隊伍,實現對實驗人員多元化、多層次、全過程的安全宣傳教育,全面把控準入對象,做好人、物、管、環風險評估與準入審核機制,科學提升安全準入管理水平,構建完整體系,能夠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發生概率,確保學校師生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張曄,黃勇,居晨玉,等.實驗室安全風險分級管理體系建設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3,40(09):255-259.
[2]裴婕,馮凌竹,李泓江,等.雙重預防機制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實踐[J].實驗室檢測,2025,3(01):43-45.
[3]趙文霞,宋典達,劉長宏,等.基于危險源辨識的高校實驗室分類分級管理體系建設[J].化工管理,2024(12):98-100+119.
[4]陳楚豪.關于高校實驗室安全問題的探討[J].消防界:電子版,2020,6(12):55-57.
[5]汪杰.基于多元共治視角下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探索與構建[J].化學分析計量,2021,30(02):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