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減輕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現實困境與挑戰
(一)社會與家庭層面的壓力
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無論是縣域城區還是鄉鎮,大多數家長都希望孩子通過努力學習改變自身命運,這種期望往往轉化為對孩子學業的過度關注,無形中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課業負擔。部分家長為孩子購買大量教輔資料、安排課外輔導班,進一步加重了孩子的課業負擔。同時,隨著社會進步和競爭加劇,縣域學生面臨的社會競爭愈發激烈。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學生不得不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學習,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課業負擔。
(二)學校層面的壓力
在縣域地區的教育教學中,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根深蒂固。學校為追求升學率,往往采用題海戰術、填鴨式等傳統教學方式,導致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同時,學校將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主要依據,致使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圍繞應試目標展開,忽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有效培養。學校課程設置不合理也是加重課業負擔的重要原因。縣域學校課程設置往往側重學科知識教學,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此外,部分學校存在主科占用副科課程的現象,進一步加劇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三)學生層面的困境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異化且不足是普遍現象。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發現,許多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缺乏主動探究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使得學生在面對繁重的課業負擔時,往往感到力不從心,難以有效應對。學生對時間管理不當也是造成困境的重要因素。由于課業負擔過重,許多學生無法合理安排時間,導致學習效率低下。部分學生甚至通過熬夜、抄襲等方式完成作業,這不僅影響學生身心健康,而且大大降低了學習效果。
二、課業負擔減輕背景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積極措施
(一)轉變教育觀念,減輕課業負擔
學校、家庭和社會應共同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積極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升。要切實落實\"雙減\"政策,通過減輕課業負擔,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習成效。同時,學校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積極優化課程設置,增加實踐課程、創新課程和綜合素質課程。此外,要合理安排不同學科的教學時間,統籌學科作業量,杜絕“主科\"課程擠占“副科\"教學時間的現象。
(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效率
學科教師要注重采用創設情境等多樣化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引導探究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度,促使學生從“要我學\"積極轉變為“我要學”。學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社團活動,搭建學生展示自我、發展特長的多元平臺。同時,學科教師要傳授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注重學法指導,指導學生利用預習、復習和總結歸納等方式形成有效的自主學習模式,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學校要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學習方法指導課程和培訓活動,助力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三)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要積極采用互動式教學,在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探究,多樣化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借助課堂活動中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活力。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習需求實施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學習上的發展與提高。另外,教師要善于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輔助教學,積極融合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等方式優化教學過程。
(四)加強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要建立家校溝通機制,強化與家長的溝通與聯系,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多樣化方式,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在校表現,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學校要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通過講座、培訓等不同形式,向家長傳授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與技巧,有效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同時,學校要與家長攜手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和條件。通過積極的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此外,要積極構建家校社協同支持網絡,推進家長教育課程開發。縣域教師發展中心應統籌編制“家庭教育指導手冊”,設置\"作業邊界管理\"“自主學習觀察法\"等專題,依托家長學校對家長開展系統培訓。要積極營造社區學習空間,建立“社區書院”,整合文化站和社區書屋資源,開設非遺技藝、生態探究等實踐課程,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
(五)建構作業精準供給系統
教師要構建學科作業三級梯度設計模型。1.設計基礎層作業,實施\"20分鐘當堂檢測”,結合不同學科特點和需求設計“診斷性練習卡”,自動淘汰錯誤率低于 15% 的題目,確保所有學生都能通過基礎層作業鞏固學習成果。2.設計發展層作業,開發學科融合任務,根據教學實際整合不同學科內容。例如,針對“家庭用電安全調查\"項目,整合物理、數學和道德與法治等學科知識設計作業題目。3.設計創新層作業,教師要結合學科和教學需求推行學期項目制學習,建立跨學科學習檔案袋,豐富學生的學科作業選擇。同時,要構建學科作業智能反饋創新機制。教師應積極學習和引入AI作業分析系統(如\"松鼠AI\"縣域定制版),有效提升學科作業的針對性和教師批改效率,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另外,教師要強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可視化訓練,引導學生設計“思維導航圖”,開發不同學科的解題元認知訓練手冊,將審題、策略選擇等步驟具象化,實施學科作業\"錯題診療制度”。
(六)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從根源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科教師要關注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過程,幫助學生明晰學習自標,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并選擇適宜的達成方式,促使學生在計劃落實過程中實現自我管理。學生的自主管理和學習提升計劃要立足學生自身實際,確保學生通過努力能夠達成預定目標,促使學生在堅持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提升自我管理的自律性。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積極的自我評價和反思進一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自我評價明晰自身優點和不足,針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通過積極調整自身行為和策略更好地實現預設目標。同時,要關注學生時間管理能力的培養,積極推廣“四象限任務管理法”,通過顏色標注幫助學生建立優先級意識,提升學習效率,減輕課業負擔。
(七)運用信息化工具助力學生自主學習
搜索引擎、教育網站和在線圖書館等信息化工具,為學生獲取學習資源提供了豐富的途徑。教師應積極利用這些信息化工具補充教材資源,提升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引導學生便捷地獲取所需的課程資源,利用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拓寬學科知識視野。教師要依托信息化工具搭建多樣化的互動學習平臺,強化師生、生生之間的實時交流,如通過在線討論、在線共享等不同方式,分享學習收獲、解答疑惑,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管理能力。同時,學生要能夠利用學習管理工具規劃學習任務、管理學習時間,通過設定目標和優先級來提高學習效率,助力自身減負。
(八以“五項管理”為抓手促學生發展
學生減負應以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項管理”為抓手和突破口,切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發揮行政推動作用,通過學校自查自糾,推動學校落實\"五項管理\"要求,依托制度建設形成學生減負的長效管理機制。同時,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持續鞏固成果,推進學生自主學習。要發揮縣域教師發展中心的教育科研引領作用,積極構建全員育人模式,依托作業育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縣級學科基地要加強對學科作業設計和實施的研究與指導,學校要將學科作業設計作為校本研訓的重點內容。此外,要通過教育督導促進學生減負,讓學習回歸校園,降低校外培訓熱度,形成良好的社會教育氛圍。學校要積極開展家校共育,向家長積極宣傳實施“五項管理\"的重要意義,通過開展課后服務保證學生學習質量。
三、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推學生自主學習的思考與展望
(一)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推學生自主學習的思考
1.減輕課業負擔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教學實踐表明,減輕課業負擔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過重的課業負擔不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還制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需共同努力,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2.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提升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
教學實踐發現,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提升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學生只有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才能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因此,學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傳授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時間管理技巧,切實提高學生學習效能。
3.創新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教學研究發現,創新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傳統教學模式往往注重知識傳授和灌輸,忽視
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學校要積極探索和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采用互動式教學、分層教學等多元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參與度。
(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推學生自主學習的展望
1.推進師資隊伍可持續建設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學質量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需繼續推進師資隊伍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教育部門要統籌規劃教師培訓,持續加大對學校發展的支持力度,多層面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同時,要結合省市縣“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積極鼓勵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活動,持續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
2.積極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需求。學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興趣愛好,制訂針對性的學習目標與教學計劃,采取差異化教學,實現學生的層次化學習收獲。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探究活動,發揮學生自身特長和學習優勢。
3.多元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全面發展是新時代教育的焦點,需要教育行政部門持續推進教育改革。家庭、學校和社會要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政策要求,持續推進教育改革和監督,促進縣域教育教學持續發展。同時,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更要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教育部門要統籌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多方溝通聯系,形成教育合力。繼續強化對縣域教育市場的監管和規范,積極打擊非法辦學和違規補課行為,構建學生公平、公正、健康的學習環境。
四、結語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全面發展是新時期教育的重要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積極應對現實困境和挑戰,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通過教育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關注學生差異和營造教育生態等措施的落實,為學生成長和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3(03):17-21.
[2]任亞菊.“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師,2025(04):65-67.
[3]劉寶玉.關注學習行為,審思學習心理,構建生活立場[J].試題與研究,2021(3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