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16-162-3-SZG
當前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憂喜參半:一方面,青少年平均體重水平較為穩定,其耐力、上肢力量、下肢力量等體質健康數值有一定提升;另一方面,一些健康問題仍然存在,如肥胖、身體協調性不足等。對此,學校將體育器材與訓練相結合,組織開展功能性大課間體育活動,促使青少年在參與活動時掌握運動技能、鍛煉身體、舒緩壓力、放松心情,身心健康成長。在實踐過程中,要想充分發揮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價值,不僅要形成科學、系統化的活動模式,更要考慮不同體育器材的特性及其對應運動項目對于青少年身體、心理健康發展的作用。體育教師應巧妙結合不同體育器材與訓練活動,讓訓練貫穿于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全過程。
1、體育器材與訓練相結合,形成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
1.1、梳理體育器材與訓練結合思路,凸顯健康提升功能
傳統體育項目訓練,往往強度不高、時間不長,而將體育器材與訓練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相結合是以全新的訓練理念提高人體健康素質,鍛煉人體運動能力,讓青少年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避免運動損傷、感受運動樂趣、鍛煉體質素養。體育器材與訓練相結合要始終以發揮健康培養功能為主:第一,要多方向、多維度的訓練,讓青少年在活動中結合肌肉本體感覺提升肌肉控制能力;第二,要注重青少年身體平衡發展,兼顧力量、耐力、靈活性、協調性,統籌調動全身肌肉與骨骼結構。第三,要考慮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需求,分別針對低年級段、中年級段、高年級段學生制定不同的體育器材和訓練活動方案,促使青少年身體得到適度鍛煉。
以5一6年級青少年參與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為例,首先,整理以往這一年齡段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測試水平、身體素質數據,全面評估其體能體質發展狀況,包括:力量發育水平、耐力與速度水平、肌肉力量與肌肉組織的發育情況、肺功能發育情況等,評定青少年體能等級、體質水平等級。以此為依據,選擇適合青少年當前綜合情況的體育器材,例如,呼啦圈、跳繩、籃球、足球、啦啦操彩帶等。然后,將不同體育器材與訓練相結合,設定調動青少年上下肌肉組織,兼顧鍛煉青少年耐力、速度與肺活量的思路,具體為:(1)呼啦圈與體育訓練相結合的思路:上下抬手臂的同時腰部晃動呼啦圈;(2)跳繩與體育訓練相結合的思路:單次跳繩與花樣跳繩相結合。(3)籃球與體育訓練相結合的思路:運球跳操訓練與接力投籃訓練相結合。(4)足球與體育訓練相結合的思路:墊腳傳球與組合戰術展示相結合。(5)啦啦操彩帶與體育訓練相結合的思路:使用彩帶作為工具,完成不同啦啦操的訓練、展示表演。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體育器材與訓練結合。青少年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需做出推拉、弓步、蹲、跳躍、擺動上下肢等不同動作,這些動作組合可以調動青少年全身骨骼結構與肌肉組織,充分鍛煉青少年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針對5一6年級年齡段的青少年身體發育情況,將不同的體育器材與訓練相結合,融入大課間活動中,既可以發揮不同器材的功能性訓練作用,幫助青少年掌握不同體育運動技能,又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興趣,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1.2、協調體育器材與訓練,搭建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
組織大課間體育活動,一般在晨間、下午課外活動時間開展,目的是鼓勵青少年在陽光下參與體育活動。因此,在活動中要盡可能協調體育器材與訓練之間的關系,既要確保活動中有訓練環節,又要考慮到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趣味性、體驗性與互動性,避免大課間體育活動淪為不同運動項目的專項訓練。為此,可設計“集散交替”式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在這一模式中,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同時存在規定的體育器材訓練項目與自主選擇的趣味性體育器材訓練項目。在大課間體育活動實施過程中,采用先集合后分散的形式交替組織參與活動的青少年。首先,將青少年集合起來,統一參與全員必須參與的體育器材訓練,然后將其分散開來,以單個體育器材項目為單位,在場地內劃分出不同的區域,鼓勵青少年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參與。這種方式既可以有效組織青少年,指導其參與各項活動,避免其產生惰性從而躲避參與活動。此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青少年的個性化需求,讓其體驗到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趣味性。
比如,在晨間組織青少年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首先,廣播播放音樂,全員共同參與10分鐘的彩帶器材啦啦操訓練。彩帶器材啦啦操是一種手持彩帶的啦啦操。相較于傳統啦啦操,彩帶器材啦啦操要求參與者揮動彩帶,揚出圓潤、有力的彩帶線條,同時做出跳躍、旋轉、彎腰、弓步等動作。然后,廣播音樂樂曲發生轉變,各隊列分散,青少年們按照自己的興趣尋找不同體育器材訓練場地,包括:籃球運動訓練場地、呼啦圈訓練場地、跳繩訓練場地。不同的體育器材可以滿足青少年的多樣化活動參與需求,且趣味十足。在參與各項分散式體育器材訓練活動的過程中,青少年們主動跳躍、積極配合,既可以調節青少年的身體狀態,促使其勞逸結合,又可以促使青少年與同伴良好互動。
2、單項器材與體育訓練相結合,多彩大課間支持健康成長
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將體育器材與體育訓練相結合,要兼顧活動的趣味性與訓練性,既要讓青少年在活動中掌握運動技能,又要給青少年帶來愉悅有趣的體驗,促使青少年逐漸熱愛大課間體育活動、樂于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對此,可將不同的體育器材與體育訓練相結合,適度融入趣味元素,打造由多元體育器材及訓練活動構成的多彩大課間體育活動,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2.1、打造趣味籃球項目,科學活動增進體能
對于5一6年級青少年來說,籃球是一項具有挑戰性、趣味性的運動。為了切實落實“陽光體育”思想,打造高質量、趣味十足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應對傳統籃球運動、午后大課間活動進行改進,使籃球運球與“健康體能”結合,編創“活力籃球”項目,旨在增強體能、團結協作。在這項活動中,開展運球、傳球等運動,這類運動所需空間小、器材簡單,青少年在操場上各自使用籃球來回傳球也不容易出現危險。考慮大課間時期人數較多,可要求青少年跟隨自己所屬的集體,排成兩路縱隊,橫向的兩人為一組,每人之間間隔1m,每組之間間隔1.5m。
以周五下午的“活力籃球”大課間體育活動為例,利用廣播播放背景音樂,每一首音樂為一個循環,各組青少年跟隨音樂循環完成不同的籃球配合動作。第一小節是單人繞球:青少年做出預備姿勢,兩腳開立,體前屈雙手持球置于地面。音樂響起后,跟隨示范者做出動作,包括直臂持球經前至上舉、身體直立同時直臂持球向左繞至上舉、身體前屈并從左側開始雙腿8字繞球一次、跳起并腿且從左側持球繞膝兩周、身體直立且從左側持球繞腰兩周、左/右弓步同時持球繞左小腿兩周。第二小節是小組內雙人合作運球動作,要求青少年兩腳前后左右開立,前腳踩住標志點,同時做好防守姿勢。音樂開始后,青少年先右手運球,將左手臂側上舉,同時右手運球。然后,右手臂側上舉,左手運球,同時做出抬腿跨球運球的動作,堅持反復動作15s,之后右手運球、揮動手臂、向左跳轉90度。第三小節是俯撐滾,由一組內的兩人進行面對面俯撐,先右手撐球,之后將球滾至左手,由左手撐球,再將球滾至右手,右手撐球,兩人滾球互換,重復上述動作。這樣的活動巧妙結合了籃球器材特點與籃球單項動作訓練,既起到了運動技巧訓練的作用,又充分調動了青少年身體的各個部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青少年的耐力、速度,鍛煉青少年的肌肉力量、肺活力,有效增進青少年體能。
2.2、打造器材啦啦操項目,大課間活動提升青少年精氣神
啦啦操運動是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常見項目,相較于傳統體操,啦啦操更具美觀性與互動性,更能夠引起青少年的興趣。現如今,啦啦操已經貫穿于大課間體育活動,常見于晨間、午后大課間活動的前10分鐘,旨在鍛煉青少年的團結意識和協調能力。在“一校一品”“一球一操”政策的推進下,應將相關要求與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相結合,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編創形式多變、內容豐富的花樣器材啦啦操,比如,利用彩帶作為啦啦操器材,將扇花與啦啦操相結合等。
以每周二、四的晨間花樣器材啦啦操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為例,組織全體青少年在操場上集合,播放“紅色經典歌曲”作為花樣器材啦啦操的背景音樂,以彩帶作為花樣啦啦操的輔助工具。首先,音樂前奏是預備階段,按四路縱隊集合,青少年跑步入場。原地熱身運動,活動腳腕手腕,彎腰弓步,雙臂左右畫圈。熱身結束之后原地開合跳,反復四個八拍,同時手持彩帶上下擺動,讓彩帶在身體兩側劃出圓潤的弧形,弧形越圓潤,證明青少年手部越用力,動作越標準;弧形落下的弧度越彎曲,證明青少年上下擺動時對手臂的力量控制程度越高,鍛煉效果越好。然后,跟隨領操員規范做出啦啦操動作,左右高抬腿、雙臂交叉擺動,穩定核心,雙臂展開做轉身運動,讓彩帶在身體四周劃出弧形,兩個彩帶在青少年跳操的過程中形成一整個圓形。最后,原地小跑,雙手握住彩帶小幅度擺動,形成“刷刷刷”聲音,模擬小河流水的動態,感受“魚兒在水中游”的歡樂。花樣器材啦啦操活動以傳統的啦啦操為基礎,結合青少年的興趣愛好、身體發育情況進行調整,刪減了復雜的動作,增加了大量原地開合跳、轉身運動等動作。這樣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包含了啦啦操訓練與單項體能訓練,能夠循序漸進鍛煉上肢力量、下肢力量、核心力量,增強體內氧氣代謝,激活身體機能,切實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
2.3、打造花樣跳繩項目,大課間活動支持青少年長遠發展
跳繩是一種可操作性較強的體育運動,器材僅僅為一根繩子。跳繩具有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的雙重特性:降低訓練強度則為有氧運動,有助于增進體能;提高跳繩強度則逐漸進入無氧運動狀態,可增進青少年肌肉發育,促進青少年耐力與力量的增長。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應將跳繩的器材與花樣跳繩訓練相結合,打造一款具有趣味性、體驗性、創新性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例如,可以安排花樣跳繩的演示人員,讓青少年邊看邊學,也可以組建練習小組,鼓勵青少年根據指導人員的建議選擇不同的花樣跳繩訓練任務,在大課間內完成訓練,掌握花樣跳繩的技巧。
比如,在周一、周三下午的花樣跳繩20分鐘時間,青少年按照特定的合作訓練小組在固定位置站好。首先,完成一組1分鐘的傳統跳繩運動熱身,讓身體進入運動狀態。然后,各大課間跳繩小組按照本周計劃,在組內合作商討本次大課間體育活動想要達成的訓練目標。2分鐘之后,背景音樂響起,每組青少年都開始訓練。比如,一組青少年計劃當天學會雙人互動跳繩的技巧,于是組內2人負責監督、糾正動作,2人負責配合互動調整,一人先跳,另一人踩著節奏進入對方的繩子中,與對方跳躍兩個節拍,之后脫離調整區域,繼續進入對方的繩子,二人背對背跳兩個節拍,重復動作3次,即為一個輪回。花樣跳繩具有一定美感,既可以訓練青少年的跳繩技巧,又可以增進青少年的審美情趣,還可以增強青少年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全面提升青少年的身體素質。
3、結語
綜上所述,大課間體育活動以“體育健康”思想為引領,旨在培養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提升青少年體能。在大課間體育活動實施中,將不同體育器材與體育訓練巧妙結合,既可以發揮不同器材的運動訓練優勢,又可以讓體能訓練在活動中滲透,激活青少年身體能量,增強青少年活力。今后,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應始終堅持順應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其愛玩愛鬧的天性,利用不同體育器材組織趣味十足、豐富多彩的訓練類大課間體育活動,從而增強青少年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任志林.健康體能大課間:籃球操、跑跳操案例展示[] 體育視野,2021(10).
[2]楊莉.銀川市第十五中學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體育視野,2023(6).
[3]陳慧云.陽光體育運動下初中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模式思考———以海安健身花鼓為例[].體育風尚,2022(12).
[4]侯雨良.有效大課間活動助推中考體育跳繩訓練案例探 析[].知識文庫,2022(4).
[5]周怡迪.陽光體育背景下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研究]體育風尚,2021(10)
[6]張思寬.體育器材多樣化對中學生運動技能發展的影響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5(12).
[7]劉洋婷,鄔丹,王中印.自制體育器材在課外鍛煉中的創新設計研究[C]//四川省體育科學學會,四川省學生體育藝術協會,四川省排球協會.2025第三屆四川省體育科學大會論文報告會論文集(1).成都市雙流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學校,2025.
[8]李亞婷.借助自制體育器材強化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5,6(3).
[9]丁梓書,黃若筠.體育強國背景下紅色體育助力新時代群眾體育發展研究[C]//湖北省體育科學學會.第二屆湖北省體育科學大會暨第五屆現代體育與軍事訓練發展學術論壇論文摘要集.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