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4-0007-03
應用題作為數學理論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紐帶,本應體現社會需求與數學學科的獨特性,但當前應用題的教學卻面臨著顯著挑戰,成為了教學中的一大難關。應用題在小學數學領域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通過學習和解答應用題,不僅能夠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還能有效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現狀
目前,部分教師對新教材掌握不夠全面,應用題形式多樣化導致教學難點增加;教學形式較為單一,教師往往將應用題教學與習題訓練混為一談,忽視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解題興趣,導致學生逐漸對應用題產生厭煩心理。此外,應用題教學與教材內容呼應不足,未充分發揮其幫助學生理解課程知識的作用。這些問題需引起關注,并采取措施加以改進。
(一)教學與生活缺乏聯系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優化,應用題的設計越來越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且更加注重知識的綜合運用。但并非所有教師都能緊跟課程改革的步伐來調整他們的教學方法,只有少數教師能夠主動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并對教材進行靈活的運用。許多教師的教學仍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脫節,缺乏將應用題教學融入學生日常生活的策略,給應用題的學習帶來了困難。[2
(二)教學缺乏解題策略
學生們傾向于機械地應用教師傳授的方法,而在解析題目要求或數量關系時顯得力不從心,同時也欠缺細致的審題步驟和驗證答案的習慣。教師常常聚焦于單一題目的解答,卻忽略了傳授給學生一套系統的解題策略,這種做法致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思路不清晰,教師在教授解題方法時,沒有成功建立起有效的數學解題框架,也沒有充分顧及學生在學習這些策略時的理解程度以及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對掌握解題方法的影響,這導致學生解題時不知所措。[
(三)教學方式單一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未能充分展現教學方式,對于學生提出的獨特見解往往置若罔聞。面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教師也缺乏耐心傾聽和及時反饋的態度。在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評估方式上,教師主要依賴于自身的主觀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易受教師當時情緒狀態的影響,并且評價內容較為片面,主要聚焦于答案的正確性,而忽視了對學生思維過程的全面考量。4傳統的講授法的確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接收大量信息,但部分學生難以深人理解所學知識,還有的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能跟上老師的節奏,課后卻感到無所適從,無法獨立應用所學知識。學生對單一教學方法的接受度普遍不高,長期采用此法,學生容易感到疲勞,進而降低聽課效率。依賴課后輔導來彌補課堂上的不足,效果往往微乎其微,學生在課堂上未能掌握的知識點,課后往往也不會主動去解決,疑難問題因此得不到根本性的解決。
(四)計算能力的培養不足
盡管問題本身難度不大,學生卻仍然容易失分,原因歸結于教師在提升學生計算能力方面所進行的教育和培養存在不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未能充分重視并有效培養學生的耐心與細致態度,學生在列出算式后,往往急于得出答案,忽視了在驗算紙上進行細致演算的重要性,有的甚至在抄寫數字時都會出現錯誤,從而導致最終答案的失誤。
(五)基礎知識講解不足
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往往難以精確識別題自背后的知識點,這凸顯出許多學生在知識掌握上的不牢固。此現象的根源在于,教師在教授應用題時,對于基礎知識的闡釋不夠深入全面,且難以做到針對每個學生的疑惑都給予詳盡解答,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深人理解和掌握。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方法
(一)創設教學情境
通過情境教學可以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尤為重要。當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時,能夠更有效地吸收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對于挖掘學生潛能具有深遠意義。雖然情境的創設應與教材內容相結合,但現實中往往因循守舊,小學數學教材中仍充斥著許多過時、缺乏新意的例子,未能及時吸納新穎且豐富的內容。教師在日常授課時應當著重于問題情境的構建,靈活且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對教材中的難點部分進行合理規劃,讓數學課堂煥發活力。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最大化教學效果。如“比例\"的教學,在學生們熟練掌握了按比例分配這一應用題類型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貼近實際的練習題來引導學生深人思考。例如:“有一個面積為1200平方米的果園,現計劃種植多種果樹,請同學們根據合理的比例來規劃種植方案,并精確計算出每種果樹的種植面積。\"在解答這類問題時,學生首先需要對問題的具體背景和給定條件進行清晰界定,需要學生將問題與實際生活情境緊密結合,通過主動探索和實踐來深化對問題的理解。
(二)傳授解題策略
學生在解答問題時常常缺乏必要的解題策略,教師也未能積極地向學生傳授這些策略。學生往往只是簡單地根據題目的類型,機械地應用公式,這種做法忽視了應用題中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聯,降低了應用題應有的教育價值,對學生提升解題能力并無實質幫助。在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不應僅僅是提供具體題目的解法,而應致力于傳授一套普遍適用的解題方法,使學生能夠從容應對各種題型,歸納出一套實用的教學步驟。教師應指導學生仔細閱讀題目,逐字逐句分析,確保不遺漏關鍵信息或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在閱讀過程中,應鼓勵學生標注關鍵詞,以便在解題時快速定位,提高效率。閱讀完題目后,學生可能對題目的理解程度不一,教師應及時收集反饋,根據學生的理解情況調整教學節奏。在分析題目時,可采用直觀易懂的圖表方法,將題目中的信息清晰地呈現出來,幫助學生有條理地分析數量關系。在徹底理解題目的基礎上,學生應確定正確的解題方法,列出算式并進行計算。這一步驟要求學生保持細心和認真,以確保計算的準確性。只要教師能夠耐心地引導學生按照這些步驟進行學習,并持之以恒地練習,相信學生的應用題分析和解題能力一定會得到顯著提升。
(三)培養計算能力
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計算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步驟和最終環節,而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則是確保答題正確性的重要因素。教師必須重視并加強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確保在計算過程中數字、運算符號以及運算順序均準確無誤。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應積極倡導算法的多樣化,向學生傳授速算技巧,并引導他們總結計算規律,以此提高計算的效率和準確性。有些學生因書寫不清而讀錯數字,或因書寫混亂而打亂解題思路,做題時還應時刻提醒學生注意書寫的規范性。例如,在解答關于圓柱體表面積的應用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圓柱體的相關計算公式,以引導學生回顧和鞏固知識,并提醒學生注意計算結果的單位以及可能涉及的單位換算問題。在講解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并關注解題中的關鍵點,教師應進行適當的補充和說明,以加深學生對圓柱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理解和記憶。
(四)豐富教學方法
除了采用傳統的講授方式,教師還可以靈活地將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融入教學中,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構筑一個和諧且富有互動性的教學情境。教師應積極倡導合作學習與主動參與,以此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滿足其內在求知需求。通過運用高級視覺處理技術,教師可以精準地調整教學方法,為學生的深度理解搭建更為堅實的橋梁。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集體研討,鼓勵每個人迅速且大膽地提出各種假設與猜想,尤其珍視那些打破常規、獨樹一幟的思維火花。例如,在學生熟練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之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粉刷教室墻壁相關的實際應用題,這樣的練習不僅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共同探討和思考,還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和應用他們所學的表面積計算知識。
(五)夯實基礎知識
為了切實增強學生的應用題求解能力,首要且核心的任務在于確保學生能夠穩固且深入地掌握基礎知識體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新課程講授之際,必須以一種嚴謹而細致的態度深入研讀教材,精準把握其中的每一個基本概念。教師應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教材的整體結構,清晰把握知識的內在邏輯關聯,并依據教學需要適當補充相關教學資料。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那些關鍵且常用的公式進行定期的默寫練習,通過反復的記憶與鞏固,使學生能夠構建起完備且穩固的知識結構體系。[7
三、結語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當前,應用題教學在內容設計上更加注重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強調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教師過于注重解題技巧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思維過程的引導;學生對應用題的閱讀理解能力不足,導致解題效率較低;教學評價方式單一,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需優化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加強應用題的閱讀指導,幫助學生準確理解題意,提取關鍵信息。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探索解題思路。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如小組合作、分層教學等,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承義.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現狀及解題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7(S1):148-150.
[2]戰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現代交際,2016(21):178-178.
[3]湯永彬.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現狀及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6(68):74-74.
[4]楊文娟.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9):88-89.
[5]徐素娟.淺析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方法與策略研究[J].文學少年,2020(24):300-300.
[6]李新宇.小學數困生加減應用題解題過程及補救教學的實驗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06
[7]詹東愛.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錯題管理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
李博華(1987年9月18日一),男,漢族,省市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