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的故事》
單霽翔 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25年3月版
內容簡介:《北京中軸線的故事》全方位展現北京中軸線的獨特魅力。書中詳細介紹了其壯麗概貌與15處珍貴遺產,深入剖析背后蘊含的設計理念,讓讀者領略古代城市規劃的智慧。從申遺的籌備到推進過程,一一記錄其中的曲折與成就,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與各方努力。
《北京城好石碑》
閆霞 著
北京日報出版社
2025年6月版
內容簡介:這是一部深入探討北京城市歷史與石碑文化的書籍,作者賦予冰涼的石碑以人性的溫度,通過對北京城內石碑的詳細考證,揭示了這些石碑作為城市記憶載體的重要價值。書中不僅記錄了石碑的歷史淵源,還深入分析了它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通過對石碑的講述,讀者能夠感受到北京城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傳承,這些石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
《乾隆十二時辰》
吳十洲 著
中華書局
2025年1月版
內容簡介: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初八這一天是歷史上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但歷史學者通過鉤沉史料,復原了乾隆皇帝從清晨到午夜的“日程表”,以此展現出乾隆朝乃至整個清代政治文化的特色。本書作者通過上諭、清宮檔案、御制詩文、奏折以及其他清代文獻,從清史及社會史角度,將乾隆帝一天的生活拆解為朝祭、大內起居、恭讀圣訓、聯賡對詩、批閱奏折、召見臣工、品鑒古玩、宮闈生活、祭星等維度,以情文并茂的筆法,描繪出一個五十五歲、正處于人生巔峰、同時扮演著多重角色的有血有肉的乾隆帝,并展示清代政治文化的多個面向。
《北京紅色文化的文藝尋蹤》
方繼孝 著
文津出版社
2025年6月版
內容簡介:在歲月長河中,北京孕育了眾多杰出的文藝家。本書是一部以第一手文獻構建的文藝圖志,通過追尋20位文藝家的創作軌跡,在紅墻灰瓦間勾勒出新中國文藝建設者的集體肖像。這些文藝名家在北京留下了深刻創作印記,又以各自方式將個人創作融入時代洪流,共同鑄就了新中國文藝建設的輝煌篇章。本書揭示了文學藝術與革命敘事互為表里的深刻內涵,有助于加深讀者對紅色文藝與中國革命歷史互動關系的理解。
《桃花源》
[日] 川合康三 著
趙力杰 譯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25年6月版
內容簡介:中國人一直追求著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里,沒有無法擺脫的不安和困苦。求仙和隱逸,是中國特有的情形,兩者都是實現自身幸福的手段。與之相對,以華胥氏之國為代表的古代的理想鄉,則是一個可以使所有人實現幸福的世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一部描繪個人和團體都得到了幸福的作品,后世幾乎沒有相似的作品。這反映了士大夫首先關心的是現實的政治問題,即便夢想著另一個世界,也無非是國家太平或個人安樂這兩者之一,而對觸及人類存在的根本問題的樂園,士大夫們并沒有去尋求。
《丑小鴨》
[法] 鮑里斯·西呂爾尼克 著
王真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5年5月版
內容簡介:研究發現,許多遭受童年創傷的人都經受住了考驗,有的甚至利用這些考驗讓自己變得更加人性化。他們是如何重獲新生的?什么神秘武器讓他們成功地將自己的創傷轉化為力量?他們如何在經歷磨難后重新學習生活?本書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心理復原。這種面對生活考驗的嶄新態度讓我們將創傷視為挑戰。這本足夠樂觀的書向讀者論證的是,只要防御機制到位,只要愿意伸手求援,任何傷害都并非不可逆轉的。這部作品已然超越了敘事的界限,力求探索人類靈魂的深處。
《美妙的不幸》
[法] 鮑里斯·西呂爾尼克 著
王楊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5年6月版
內容簡介:本書并不聲稱不幸是美妙的。我們只是想知道,當考驗來臨時,是否只能束手,又靠什么來抗爭?為何同樣遭遇挫折,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卻能活出新生?答案就是“心理復原”。“心理復原力”從何而來、如何作用?作者超越苦難者身上所展現的內在特質,重新論述“創傷”對人的意義。我們可以通過“敘事智慧”重述自己的故事、創造意義,把過去的痛苦改寫為“美妙的不幸”,逐漸鍛煉出心理復原的能力。
《自由與藝術》
[美] 查爾斯·羅森" 著
楊寧 譯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25年6月版
內容簡介:任何藝術和藝術作品都有其內在價值,而在討論和消費藝術時,批判性觀察和品味帶來的永恒樂趣代表的正是一種有關藝術的自由。作為一名出色的鋼琴家和芝加哥大學的名譽音樂教授,作者的主要切入點當然是音樂。然而一旦跳出來,閱讀就會進入心理學、文學、科學、哲學、藝術——一切人文學科這個獨特空間所醞釀的事物。在這本書里,羅森傳遞的力量將使你獲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