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語文教育領域,古詩詞教學占據著重要地位。然而,在當前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在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如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對審美教育重視不夠等。因此,深入探究有效的古詩詞教學與學生審美培養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培養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的重要性
1.提升語文素養
中華古詩詞的語言藝術堪稱一絕,其用詞精準凝練,修辭手法豐富多樣,為學生提供了絕佳的語言學習范本。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通過反復誦讀與品味,能夠感受漢語言文字的魅力,積累大量優美詞匯,還能學習到比喻、擬人、夸張等精妙的修辭手法,以及對仗、押韻等獨特的表達技巧。
2.傳承優秀文化
古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從邊塞詩中,學生可以感受到古代邊疆的風土人情、戰爭場景以及戍邊將士的家國情懷。田園詩則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能讓他們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當前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1.偏重知識,輕視審美
在一些初中古詩詞課堂上,教師常常把教學重心放在單調瑣碎的字詞釋義、語句翻譯等層面。他們花費大量精力,向學生講解古詩詞中生僻字的讀音、書寫形式以及含義,但對于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所飽含的審美意蘊,卻明顯不足。這極大地制約了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提升,阻礙了其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不利于實現知識與素養的協調共進。
2.教法單一,機械記憶
當下,部分教師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時,仍習慣沿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缺乏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和獨立思考問題的機會。這種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學生難以深人體會詩詞營造的意境之美,更無法進行個性化的審美鑒賞和創造性活動。
三、培養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的策略
1.探尋審美要素
教師需著重引導學生深度探尋詩詞所蘊含的審美要素。從意境層面,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將詩詞里的文字描述轉化為生動的畫面場景,以此來感受詩詞營造的獨特意境。在語言層面,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心品味詩詞中用詞的精妙、句式的獨特構造以及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從而領略詩詞語言的美感。
2.改進教學方式
為切實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及創造能力,教師有必要積極革新教學方式。比如,情境教學法能夠為學生構建生動逼真的學習情境,小組合作學習法則有助于推動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協作配合。這都需要教師主動改變,積極探索。
(責編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