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436.6 文獻標識碼:A
Symptoms and Prevention Techniques of Pesticide Damage in Fruit Trees
LI Hua (Forestry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of Caoxian County,handong Province,Caoxian Shandong 27440o,China
Abstract:Typical symptoms of pesticide damage in fruit treeorgans,includingbuds,flowers,fruits,leaves,and branches,areanalyzed,with manifestations such asbud necrosis,flower and fruit drop,leaf scorching,fruit rust spots,and branch browning.Keycausativefactors areidentifiedbasedonpractical production,including inappropriate pesticideselection, substandardformulationquality,excesiveconcentration,irationalmixing,environmental stress,andherbicidedrift.Inte grated preventionstrategiesareproposed,encompasing precisepesticideselection,standardizedapplication,scientificmiing, andenvironmental regulation.Emergency remediationmeasures—suchas foliar rinsing,neutralizationand detoxification,nutrientsuppementation,trunk injection,and moderatepruningaretailored todiferenttypesof pesticidedamage,providing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orchard management.
Keywords:fruit trees;pesticide phytotoxicity; symptom identification;prevention techniques;emergency remediation
在果樹生產過程中,由于農藥及葉面肥使用不當而引發的藥害問題頻發,常被誤診為侵染性病害。筆者通過田間調查與文獻分析,系統總結藥害癥狀特征,剖析致害機理,提出科學的防控方案,旨在提升果園精準施藥水平。
1藥害的癥狀特征
藥害是果樹對不良外界環境條件所產生的一種生理性的發應,一般在使用農藥一段時間后在芽、花、葉、果、枝上會表現出癥狀,致使果樹生長不良,影響當年及翌年的果品產量、質量。
1. 1 芽部癥狀
核果類果樹(桃、杏、李)等在萌芽期噴施高 濃度藥劑易導致芽體發育停滯,表現為延遲萌芽(發)、芽體皺縮黃化,嚴重時芽基褐變枯死,形成“僵芽”癥狀。
1.2 花果癥狀
花期及幼果期施藥不當可引發大量落花落果,極端情況下會導致果園絕收。幼果期藥害形成果面銹斑或“花臉”癥狀,成熟期表現為果點異常擴大,顯著降低商品價值。
1.3 葉片癥狀
藥害初期葉片出現圓形或不規則紅斑或褪綠斑,隨后葉緣焦枯內卷,嚴重時全葉萎蔫、焦枯、脫落。銅制劑藥害常表現為葉尖變黑穿孔。
1.4枝干癥狀
樹皮出現縱向褐變條紋,嚴重時韌皮部壞死開裂,導致樹勢衰弱,甚至枝干枯死。
2 致害因子分析
2.1 藥劑因素
2.1.1樹種敏感性差異
不同果樹、不同品種耐藥力有差異。有些農藥在某些果樹、品種、不同生長期易發生藥害。如葡萄對石灰敏感,桃、李杏、山楂、柿子等果樹對銅制劑敏感,核果類對樂果類藥劑高度敏感等。果樹不同生長發育期對農藥有不同反應,一般嫩芽、嫩葉、嫩梢、幼果易造成藥害。機油乳劑等農藥在果樹生長期易發生藥害,因此,僅限于發芽前使用。石硫合劑、硫懸浮劑等在夏季高溫時易發生藥害。果病靈是代森錳鋅、多菌靈、福美雙的混合制劑,蘋果謝花后易發生藥害。
2.1.2藥劑質量不合格
部分農藥企業違規生產,導致其有效成分不足或有害雜質超標,過期農藥產品分解而形成(產生)一些毒性物質。
2.2藥劑使用技術不當
2.2.1 濃度不合理
農藥的長期使用會產生抗藥性,導致果農盲目加大劑量。重復施藥、相同有效成分的農藥混配或計量不準確而引發藥害。
2.2.2 混配不科學
為實行省工、省力和提高防控病蟲害的效果,現代果園在防治病蟲害時,常將殺蟲劑、殺螨劑、殺菌劑、葉面肥及農藥增效劑等2種以上、甚至6~8 種農藥的混合后噴施。混配不科學會造成農藥間相互發生化學反應,酸堿農藥混配導致有效成分分解,乳油與可濕性粉劑配比不當引發沉淀,相同有效成分的農藥混配加大其使用濃度。有的企業的農藥產品采用商品名而不標注通用名,造成市場上一種農藥(如代森錳鋅、阿維菌素等)有幾個、數10個商品名,商品名不同但有效成分相同的農藥相混配,易造成藥害。
2.3 環境脅迫
高溫、強光加速藥劑滲透,易破壞樹體器官水分平衡,灼傷葉片和果實;露水未干時噴施會增加藥液滯留時間;微風導致除草劑藥液漂移致樹上。
2.4 農藥增效助劑
有機硅等農藥助劑能提高藥液的鋪展、粘著、滲透性能,提高藥效。但是在果樹幼果期使用農藥助劑,會促進藥液對嫩葉、幼果的表皮細胞產生傷害,形成藥害。嘧菌酯等農藥本身滲透性很強,有些農藥中已經有農藥增效劑,如果用藥時再添加農藥助劑,易產生藥害。
3 防控技術
3.1 預防策略
3.1.1選用合格農藥
優先選用農藥登記證、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等三證齊全的優質農藥制劑,不購買和使用過期農藥。避免在敏感期使用高風險藥劑(如幼果期禁用克螨特等)。
3.1.2 規范施藥
建立標準配藥流程,采用二次稀釋法(先用10% 左右的清水將藥劑化開,再倒入 90% 左右的清水中攪拌均勻稀釋),并嚴格控制施藥濃度,按照農藥商品使用說明書上的用藥量及安全使用濃度或以往的經驗濃度(如石硫合劑夏季使用需低于0.3波美度)。配制好的藥液應盡快使用,不要存放。
根據病蟲害的防治時期,嚴格按照農藥說明書上規定的外界環境條件,結合果園內的溫度、濕度、降雨和風速等情況施藥。
為了防正農藥混配后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藥害,在有條件且機械化程度高的果園,建議單噴一種農藥。例如,威海市環翠區新元果業公司的蘋果園針對主要病蟲害適時采用單一農藥噴霧防治,全年噴藥次數超過30次。
3.1.3 科學混配
在混用農藥時,應避免引起化學變化,例如避免與酸性、堿性或含有金屬離子的藥劑混合。例如,大多數有機硫制劑對酸性溶液敏感,不應與銅制劑(如雙效靈,即氨基酸銅)混用,因為這些制劑遇到酸性溶液會析出銅離子,導致藥害。此外,酸性農藥不能與代森銨混用;代森錳鋅、滅掃利、毒死蜱、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等也不能與堿性農藥混用;多抗霉素不能與酸性或堿性農藥混用;代森環類殺菌劑不能與堿性農藥或含金屬離子的農藥(如銅制劑)混用。
如果需要混配幾種農藥,應按照以下順序進行:葉面肥、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水乳劑、水劑和乳油,依次加入,并確保每次加入后充分攪拌均勻再加入下一種農藥。具體步驟為:首先在噴霧器或藥桶中加入 70%~80% 的清水,然后將葉面肥加入并攪拌均勻。接著,將下一種農藥預先用少量清水稀釋在一個塑料瓶中,再倒入噴霧器或藥桶中并攪拌均勻。重復上述過程,直至所有農藥都加入,最后加足所需的清水并攪拌均勻,稀釋至所需的藥液濃度。禁止直接將幾種混配藥劑混合后再加水稀釋。
3.1.4安全使用除草劑
在無風時定向噴施除草劑,噴頭要戴防護罩,防止除草劑漂移。
3.2補救措施
3.2.1 清水沖洗
藥害初期立即用清水沖洗樹體,沖刷量每畝( 667m2 )達 200~300L ,稀釋或沖洗掉黏附在葉、果、枝條上的農藥,降低樹體上的農藥含量。對土施內吸性農藥等引起藥害,及時大水灌水稀釋,再灌 1~2 次流動水,以沖洗去土壤中殘留過多的農藥。對蛀干害蟲防治不當導致的藥害,采用樹干注射大量清水,并使其向外流水,以稀釋農藥,加速藥劑代謝。如果使用了酸性農藥,可在所注入的清水中加入適量生石灰,以加速農藥的分解[1]。
3.2.2化學中和
如果葉片造成藥害,可用 50% 腐殖酸鈉配成
3000倍溶液進行葉面噴霧,銅制劑藥害噴施 1% 石灰水,有機磷藥害使用 0.5% 碳酸氫鈉溶液,石硫合劑產生藥害用400倍的米醋噴霧,錯用或過量使用菊酯類、氨基甲酸酯類等農藥可噴300倍碳酸氫銨或 100~200 倍的石灰、洗衣粉、肥皂等溶液。
3.2.3 營養調控
葉面噴施 0.3% 尿素 +0.2% 磷酸二氫鉀,配合蕓苔素內酯2000倍液或600倍果樹專用型天達2116植物細胞膜穩態劑,每隔 10d 噴1次,連噴2~3 次,促進樹體的自身恢復能力。
3.2.4 適量修剪
果樹受到藥害后,及時進行適量修剪,剪除枯枝,防止枯死部分蔓延或侵染病菌而引起病害。
通過構建涵蓋預防、監測、應急處理的藥害防控技術體系,規范施藥操作、優化藥劑配伍及環境調控,可有效降低藥害發生率,對提升果園安全生產水平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勇,翟浩,馬亞男,等.果園農藥科學使用技術[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