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時節,2025年大阪世博會正在大阪灣夢洲世博園如火如荼地展開。世博園區中,以“大屋頂”為界,屋頂內排列著158個參展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展館,屋頂外則以企業展館為主。各國展館中,不乏非洲國家的身影,安哥拉、阿爾及利亞、埃及、塞內加爾、突尼斯、莫桑比克單獨設置展館,36個國家則以展臺形式在聯合展館中亮相。
非洲魅力的直觀呈現
縱觀這些展館,非洲國家不僅以各種方式獨立地展現多彩的文化特色和豐饒的物產,還通過展項展示自己的科技建設成果和發展雄心。
談到非洲,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在不少非洲展館里,民族文化的展示也是重要內容。
毛里塔尼亞展臺展示的巨大駱駝標本。 (上圖)
埃塞俄比亞展臺上,該國的產品吸引觀眾駐足觀看。 (右圖)


在幾內亞比紹館,展臺中間的玻璃柜中展示著該國傳統木雕面具;在布隆迪館,館內背后墻上陳列著畫有布隆迪國旗的木雕人偶、動物;在毛里塔尼亞館,布展方搬來了撒哈拉沙漠中的駱駝標本;在阿爾及利亞館,游客從阿爾及利亞古文明遺跡留存的石斧開始,通過全息影像縱覽2000多年從迦太基到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的歷史…多姿多彩,鮮活的非洲文化,通過非洲國家的展館向全世界展示。
非洲經濟的轉型之路
除了文化,當地物產和自然資源也是非洲展館的主要展項之一。在多個非洲國家參與展示的聯合館展臺上,到處可見產自非洲的產品。烏干達展臺上,一邊展示著烏干達所產的咖啡、可可、木薯粉等,另一邊,來自烏干達的藝術家正現場繪制色彩鮮麗的木雕版畫。在不少其他展臺,咖啡、可可等物產也是展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塞舌爾、毛里求斯等海洋島國的展臺上,展示了熱帶珊瑚礁、魚類、海龜等海洋生物的標本或模型,在中非展臺,則可以看到雨林中隕石的樣本。豐富多樣的產品,也彰顯非洲的多樣性所在。
非洲國家不僅展示傳統物產,也展示自身基于豐富的自然物產發展的新興產業。萊索托展館中,陳列著各式服裝,包括襯衫、短袖、毛衣和外套。“這些服裝都是我國工廠自主生產的。我們國家紡織業資源豐富,近年來發展服裝出口,解決了不少就業,也拉動了經濟發展。”萊索托展臺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埃塞俄比亞展臺集中展示了該國生產的皮鞋、服裝等,不少游客駐足觀看。該館工作人員表示,希望借助世博會的高端平臺,向世界推介更多該國產品。
非洲發展的雄心與夢想
本屆世博會的非洲展館同樣暢享未來。在索馬里展館,一面墻上展示著“非洲的過去”“非洲的現在”“非洲的未來”,另一側則是一幅索馬里男足的合影。這個一直以來被和“戰亂”“海盜”等詞語聯系在一起的國家,也同樣有未來的夢想,體育就是該國實現未來的方向之一,“我們希望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國聯賽奮斗的我國球員能夠實現體育的索馬里夢。”該館工作人員介紹。
盧旺達館陳列著盧旺達自主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RWASAT-1的模型。這顆低地球軌道衛星由日本東京大學輔助設計,并于2019年11月18日發射。據展館工作人員介紹,這顆衛星的功能包括農業和城市發展監測等。“通過制造和發射這顆衛星,盧旺達將培養自已的衛星設計、運作和數據分析能力,加速建設盧旺達的宇航工業生態系統。”該館工作人員表示。
在塞內加爾館,2026年達喀爾青奧會成為展示的主題之一,館中不僅展示了該次青奧會的基本資料,還通過宣傳片的形式,展示達喀爾籌辦青奧會的精神風貌。“非洲青年和其他大洲的青年一樣,都希望通過本屆青奧會加強聯系和合作,共同擁抱一個更確定的未來。”塞內加爾館志愿者說。
參觀非洲展館,仿佛完成了一場跨越沙漠、雨林與海岸的旅程。非洲不是遙遠的他者,而是與所有人共享此刻、共創未來的同行者。非洲的昨天曾被定義,非洲的今天正在自我定義,而非洲的明天,將由這些展館里躍動的眼神、旋轉的織機、升空的火箭共同書寫。世博終有閉幕之時,但非洲向世界伸出的這只手,已在大阪的夏夜里留下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