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社會活動都有經濟目的,同樣一切的經濟活動都需要資本來支持。而在職場里,年輕、經驗、關系被視為是職場資本。可嫻熟運用這些資本,并沒想象中那么容易。
他被“青春”撞了腰
張松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這家文化公司工作,雖然公司不大,但是業務也算繁忙,張松進公司時,就是一個新手,年齡看來也是最小的,在公司里常得不到上級的重視。雖然他工作積極,腦筋活絡,但提出的創意和文案往往得不到重視,有一次,他聯系到一位人氣不錯的歌手,想為他舉辦一次義演,提議公司作為主辦方加以促成,但恰好這時另外一位同事也談成了一樁演出業務,不過不是義演,而歌手也幾乎是過氣的了,但公司權衡兩個方案后,覺得他的方案不可行,對公司的效益幾乎沒有什么作用,于是便否決了。
雖然上司不忍打擊他,安慰他說這個方案可以作為備用,但他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因為人家不可能等著自己來籌備排期的。上司最后拍拍他的肩安慰他說,“別灰心,你這么年輕,機會有的是,憑你聰明的腦瓜子,一定可以做出更多更好的方案的。”這話給了他很大的安慰,是啊,我年輕,我可以多待兩年,等我熟練后再做也不遲。
接下來,他樂于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在上司的安排下,對于一些策劃方案加以完善,“錦上添花”的工作也讓他很有成就感,而同事們也樂于和他合作,有什么事情總是捎帶上他,而他也是樂享其成。
慢慢地,他成了大家一個最得力的助手,因為不用自己整體統籌,所以他有更多的時間由自己支配,于是,沒事時看電影、打游戲成了他的家常便飯,而他也熱衷于社會上各種交友活動,時間也安排得滿滿的。
兩年過去了,由于他沒有單獨籌劃過一次公司主辦的活動,上司對他的態度也漸漸地微妙起來,隨著新招一個大學生進入公司,他發覺自己一下子成了老員工,而且這兩年幾乎是在原地踏步,他很想大步邁開向前走,但卻有力不從心之感。
倒霉的“經驗主義”者
范斌是一家IT公司的主管,畢業剛三年的他,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硬是從一個業務員,在幾十位同仁中脫穎而出,被提升為銷售部主管。而他的升遷之路是靠一步一個腳印、穩打穩扎得來的,用他的話來說,是在積累的基礎上薄積厚發的,因此,無論做任何事,穩健是他首先要考慮的第一要素,在他的領導下,想標新立異是很困難的。
這天,他接到一個客戶電話,那是一個老客戶了,之前為他安裝過一批機器,一直有業務往來。現由于對方業務擴大,急需安裝三十部電腦,對方說了每臺機器大概的價位。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他放下電話,就馬上吩咐業務員忙開了,因為下午就要裝配完畢。他翻出之前的那個客戶的裝機單,讓業務員按圖索驥裝機,有業務員當場提出異議,說這樣的配置是不是有點兒低了,他說,幾個月前客戶是這樣裝的,現在按這樣的配置不會有問題,很快地,三十部機子準備就緒,而且,總價位比客戶報的還低,他想,自己幫客戶省了一大筆,客戶肯定會很開心。接著他派車把機器送過去,喜滋滋地等著客戶夸獎自己呢,過了好一會兒,派去的業務員打來電話,說對方檢驗產品后覺得電腦配置不符合要求,故要求退貨或重新安裝,他一聽傻了眼,和客戶再聯系后才知道,原來自己沒有了解清楚就急急裝機發貨,還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為別人著想呢,結果被“經驗主義”砸了腳,雖然他后來竭力與客戶溝通,按其要求更換了其中的一些配置,但這么一折騰,這筆生意算是沒啥可賺的了。
“關系網”并不是避風港
曉萍進入這間公司時,和這家公司的總經理有很深的交情,總經理和她爸爸是很好的朋友。因為公司要開拓新業務,需要再設立兩個部門,于是,總經理讓曉萍來當一個部門經理,另一個部門經理由同樣是新招聘的凌娟擔任。
一開始,曉萍也使出了渾身解數,工作干得很漂亮,深得總經理的器重,但是,由于和總經理有不淺的交情,她做事雷厲風行,對下屬從不留情面,一丁點兒紕漏就會把他們罵得狗血淋頭,大家見了她就像見著母老虎,戰戰兢兢的,而她對這一切很是滿意,覺得樹立了自己的威嚴。“對這幫人,客氣什么呢,我只是對總經理負責的。”她心里這樣想。
可是,由于她的過于苛刻,下屬慢慢地有了抵觸情緒,有很多受不了她的火爆脾氣,不是另謀高就就是消極怠工,這讓她很是不滿,一發現就嚴懲不貸,這樣不到一年,她部門的員工幾乎是換了個遍,由于不斷都是新手,工作自然也會受到一些影響,但她毫不著急,她認為自己沒什么可擔心的,總經理是自己的人,就算工作最后做得不怎么樣,要走的也是他們,而不是自己。可是,沒想到,由于她的獨斷專行,引起了員工的普遍反感,情緒反彈得很厲害,大家都紛紛地起來告她的“御狀”,總經理無奈也只好委婉地辭退了她。而另外一個部門經理凌娟,由于善于與上司及員工關系融洽,工作完成得很出色,最后把曉萍的原部門合并了。
圖/魏克 編輯/吳桐
bj2066@21cn.com
職場點睛:一般來說,“青春飯”多指是一些年輕人干的職業,但是,每個人一開始進入職場后,都是從新手做起,年輕只是年齡上的優勢,但另一方面,年輕也是劣勢。優勢是年輕人腦子活絡、有活力,勇于探索,敢于嘗試,不怕失敗;劣勢就是經驗不夠,易沖動,做事可能不夠老練等。明白了自己的處境后,職場新手不應多待在“青春”這棵樹下乘涼,應該是趁年輕,多學習,多充電,這樣才能大踏步邁進職場中樞。
職場點睛:有句話叫做“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到經驗上,也同樣如此,否則怎么會有“經驗主義”這一說呢。相對來說,經驗是每個人的職場生涯必然要獲得的,更多的是一種財富。但經驗的累積并不是體現在機械的疊加上,而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是在辯證事物本質的關聯。在職場中,經驗多數時候是一種優勢,意味自己不費多大的勁,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就能達到別人不能做到的效果,但是,如果不加以辨別而生搬硬套的話,一不小心經驗就會成為絆腳石,那就是事與愿違了。
職場點睛:職場中的關系,一般來說分為三種,一種是對外關系,另外兩種是對內關系,其中對內關系又分為對上級的關系和同事關系,任何一種都不可小瞧,一不小心就會“觸雷”,讓自己陷入被動局面。職場中,一個人對其他人的態度決定其受歡迎的程度,大家愿意與其交往,并不是因為對方的“靠山”或是才干,而是從心理上來說,獲得尊重與需要才是靠近的理由,所有人都沒有理由去喜歡那些并不喜歡自己的人,出現抵觸情緒是讓關系僵硬的實質體現。如果這種關系的惡化一旦失控,產生了消極的影響,那么,造成的隔閡是很難挽回的。所以,關系在職場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它要么會成就一個人,要么就會毀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