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促進高職院校教育事業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高職院校要改革財務管理體制,要用科學發展觀作為改革的指導思想,規范財務運行管理機制、防范風險,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以保證學校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機制
高職院校的財務工作是協調學校全面、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它承擔著依法籌措辦學資金、規范各項經濟秩序、提高經費使用效率、維護學校合法權益的重要任務。
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1)用科學發展觀統籌學校財務工作全局。在深化財務管理改革工作中,高職院校領導班子要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指導作用,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財務工作全局,保證財務管理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念,協調統籌好規模、結構、效益之間的關系。近年來大多數高職院校辦學的條件雖有較大完善,但教學、科研設備仍相對落后,實驗條件和設備相對不足。解決這些問題,學校領導班子要充分明確財務工作在學院改革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應切實加強財務管理工作。(2)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深化財務管理工作改革。為使高職院校的財務工作有效的進行,充分保證學校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通過深化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制度完善、隊伍建設等措施,真正實現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管理嚴格、監督到位、運行有效、服務優質的目標。
二、建立與時俱進的學校財務管理體制和財務運行機制
財務管理體制是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組織財務活動,劃分財權和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根本制度,它對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和各項事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高職院校應實行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財政部、教育部聯合下發的《關于高等學校建立經濟責任制加強財務管理的幾點意見》中明確規定:“建立健全各級經濟責任制,首先必須建立健全校(院)長經濟責任制:高等學校的校(院)長是高等學校的法定代表人,對學校的財務工作負有法律責任”。高職院校的財務工作必須在院長統一領導下對財務實行集中管理,通盤考慮,確保財務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學校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集中核算的財務管理體制。學校的財務工作既是保證學校方方面面開展工作所需的物資供給,又牽涉到各個部門甚至每個人利益的工作。須在院長領導下,充分發揮有關領導和部門負責人的作用,集中集體智慧和力量,避免因獨斷專行而造成失誤。應建立和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專家咨詢制度和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凡學校重大經濟決策、重大投資項目及大額資金使用,必須組織相關專家進行論證,從可行性、效益性、經濟性方面進行論證評估。論證評估的結論經學校財經領導小組研究后,提交學校最高決策機構集體討論決定。為了保證高職院校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財務管理體制的有效運行,必須按照管理層次,分別建立各部門、各單位行政負責人的經濟責任制,以及各級財務主管、財務人員的經濟責任制,將財務工作的任務和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校內各部門、各單位以及個人。同時,按照經濟責任制的要求,對因管理不善、控制不嚴而造成經濟損失的有關人員依法追究相應的責任。(2)建立和完善“重實效、節資源”的財務運行機制。財務運行機制是指財務各要素之間彼此依存、有機結合和自動凋節所形成的內在關聯和運行方式。高校財務運行體制是指高校財務管理活動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有機結合和自動調節而形成的內在關聯和運行方式,是高校財務活動規律和資金運行規律的集中體現。一方面,建立績效考核制度。資金效益要得到保證,必須建立績效考核制度。首先,要建立資金使用決策問責制,力求做到決策不失誤;其次,在資金運行中必須對相關責任人的資金使用的績效進行跟蹤考核,獎懲分明,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資金管理機制。學校的財務管理應以資金管理為中心,圍繞資金構建資金投入效益保證機制;依據財權與事權相結合的原則,建立與目標、任務、績效掛鉤的資源分配機制。最后,不斷完善內部收入分配制度。嚴格執行國家收入分配政策,不斷完善內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管理辦法,實現內部收入分配制度的規范化與科學化。
三、建立財務規范風險機制,規范財務行為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形象地對商品能否在市場中出售進行這樣描述:“從商品到貨幣,這是一個驚險的跳躍。”財務風險是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因而造成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近年來,高職院校財務風險主要是缺乏財務風險意識,預算管理約束弱化、管理層次決策失誤造成的經濟責任風險,成為當前財務風險防范中的主要問題,必須加以解決。
1.規范財務行為,加強預算管理。高職院校屬于事業單位。其財務風險的特殊性主要源于財務管理的特殊性,即財務管理的重心是預算管理,其發展和建設只能建立在財力許可范圍之內。因此,必須加強預算管理,控制、強化預算的權威性與嚴肅性,充分發揮預算在資源配制中的主導作用。(1)應根據學校事業發展的需要和綜合財力的可能,編制中長期財務收支計劃。學校的事業發展規劃必須與財政收支相適應。(2)要根據“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積極穩妥、統籌兼顧”的原則,編制年度財務預算;學校各項事業活動所發生的財務收支都應納入預算管理的范圍,學校執行的年度預算應與主管部門批準的部門預算收支口徑上保持一致;應將預算執行的責任分解到校內各部門、各單位;預算調整必須按規定程序進行。(3)各項支出做到有預算安排、有支出標準、有制度依據。嚴禁無預算、超預算支出。
2.多渠道防范籌措資金帶來的財務風險。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高職院校的辦學和發展要由單一的地方政府投入上以地方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投資為輔的辦學道路轉變。為防范財務風險,必須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籌措資金的規范。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充分利用校內人才、技術、設施等資源優勢和良好的社會影響等無形資產,通過社會捐款、盤活資產、開展合作等途徑,以及校友會、基金會等多種形式,為學校的發展籌措資金。
3.做好收費管理工作,規范收費行為。學校所有收入均由學校財務部門統一管理。嚴格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服務性收費,代收費,嚴格按有關規定執行,堅持自愿、非盈利性原則及收費公示制度。按照收支兩條線的規定,行政事業性收費必須由學校財務部門統一收取和管理及核算,必須使用上級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票據。收入必須按規定及時全額上繳財政專戶或國庫;支出必須按財政部門批準的預算執行。
4.嚴格資金管理制度,規避資金風險。首先,建立大額度資金流動集體決策、明確相關人員的責任,確保資金安全完整。其次,對外投資必須經過嚴格科學的論證和專家評估,學校要指定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加強對各投資項目的管理,確保對外投資的資金安全與合法收益的實現。再次,學校不得從事股票投資和其他風險性債券投資業務。
5.學校嚴禁為任何組織(含校辦產業)或個人的經濟活動提供擔保,防范因擔保帶來的財務風險。
參 考 文 獻
[1]李翠蓮.試論高職院校財務工作的機制建設[J].改革與戰略.2008:24(5)
[2]儲錦超.加強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的幾點思考[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0):6~7
[3]財政部,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建立經濟責任制加強財務管理的幾點意見.2006
[4]郭喜軍,馬新平.財務運行機制的構建[J].商業經濟.2006(6):59~60
[5]吳翔宇.論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創新[J].大連大學學報.2006(1):77~79
[6]曹穎,房鈺國.高職院校資金管理的若干問題與對策[J].新財經:理論版.2011(9)
[7]胡娟,彭玲桃,吳瑕.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財務風險的成因與對策分析
[J].致富時代(下半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