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劉紅偉 楊芳
宋維平:勇于探索 求實創新
本刊記者/劉紅偉 楊芳

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北農),始建于1993年,秉承“報國興農、爭創第一、共同發展”的企業理念,以飼料、動保、種業、植保產品的研發、生產和推廣為主要業務,致力于創建世界級農業高科技企業。
大北農集團科協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為中心,在科技人員中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取得了扎實成效,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集團科協常務副主席、高級副總裁宋維平,在認真領會《關于在企業深入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的意見》的基礎上,對如何在企業中組織“講、比”活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宋維平
█ 大北農集團科協常務副主席、高級副總裁
█ 2011~2012年度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優秀組織者
擔任集團科協常務副主席一職以來,宋維平從制定大北農科協各種章程、制度和“講、比”工作管理辦法以及評比、獎勵機制入手,使“講、比”活動有章可循。
在他的領導下,大北農專門成立了以集團科協各個研發中心負責人為主要成員的“講、比”活動領導小組,列出工作時間表,嚴格遵照管理辦法落實各項工作。領導小組講究工作實效,定期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溝通,并及時調整改進,建立了活動動態報告制度,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了“講、比”活動在大北農各項工作中的影響力。
為了更好地開展“講、比”活動,激勵科技人員的創新意識和工作積極性,大北農科協積極搭建科技工作者“講、比”交流平臺和組織各種競賽活動。
其一,以大北農集團院士專家工作站為依托,定期舉辦學術講座和研討會,解決企業研發工作中瓶頸問題,提升研發人員科研素質和理想境界,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其二,以大北農集團遍布全國的產品推廣系統為基礎,組織科技人員積極開展科普惠民活動,向廣大農民傳播農業科技知識,以服務農業、農村、農民為宗旨,以實際、實用、實效為原則,針對當地種植、養殖等特色,共計開展科技培訓和咨詢服務活動百余次。
值得一提的是,集團公司根據“講、比”活動管理辦法,每年評選出“講、比”活動優秀團隊和先進個人,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充分調動科技人員投身“講、比”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
此外,宋維平根據公司現狀和市場需求,圍繞研發任務,將“講、比”活動與技術攻關與重大科技項目緊密結合。他提出,“要將‘講、比’活動與科研項目緊密結合,并配套激勵措施。”
他先后組織科協各研發中心以本單位所承擔的專業技術關鍵和技術難點為“講、比”競賽的主題,組織科技人員開展“講、比”競賽活動,組織有關人員跟蹤檢查,督促項目完成,并將活動內容上報集團公司科協辦立項、審批、備案。
“講、比”活動在大北農的開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以技術創新助力企業發展,技術中心推出的新產品和新技術成為大北農集團持續發展與贏利的動力源泉。截至目前,主持或參與制定的行業或國家標準45項;已授權發明專利102項,外觀專利83件,實用新型65件,植物新品種權32項;獲得計算機軟件登記權8項;國家重點新產品5項、國家三類新獸藥證書4項、國審作物新品種29項、北京市自主創新產品35項。
大北農集團作為第三完成單位完成的“仔豬健康養殖營養飼料調控技術及應用”項目更是獲得了201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公司自主研發的“豬圓環病毒2型滅活疫苗(DBN-SX07株)”獲得國家新獸藥證書。
宋維平在畜牧獸醫行業從業近30年,工作歷經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主要研究畜牧業生態與有機畜牧業、發酵工程與飼料添加劑、畜牧業信息化、動物重大疫病防控策略等。
在科研工作中,宋維平嚴格嚴謹、勇于鉆研創新,具有很高的政治覺悟和事業心。他在國內首次建立了肉雞動態營養規劃方法,較早開展飼用微生物在動物健康養殖上的應用研究,是畜牧業信息化的首批倡導者和踐行者。
“事必躬親,身先士卒”近年來,宋維平先后組織國家973計劃—農業生物技術及農產品加工科學問題項目“有益微生物對動物的生物學活性劑功能研究”、“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現代農村信息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重點項目“養殖業生產信息化關鍵技術與產品研發”、北京市科委重點產業技術競爭力提升主題重大項目“微生物飼料添加劑新產品開發與研究”、國家發改委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專項(2008—2010 年)等40余項。
近年來,他結合國內外微生物飼料品種資源開發利用及所面臨的共性技術的實際需要,突破關鍵技術,探索研究微生物飼料的應用基礎原理和技術,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生物飼料品種、工藝技術和制劑產品,探索解決了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產業化中的規模生產技術問題。
一系列舉措有效地提升了國內微生物飼料工藝技術水平,穩定了產品的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