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園游戲活動應向高層次發展
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兒童生命與道德研究中心博士李敏在《人民教育》2015年第5期上撰文認為,兒童游戲是一種新型的德育資源,小學校園不僅要尊重兒童的游戲需要,還要研究和創造適合校情、學情的游戲形式,合理引導小學生游戲向“2”“3”“4”層級(美國著名休閑學者納什的“休閑等級模式圖”將人的休閑活動分為“負”“0”“1”“2”“3”“4”六個等級)提升,磨練兒童“探究”“專注”“堅韌”“樂觀”等品性。高層次的游戲活動應具備以下三個要素:兼具趣味性、競技性和探究性;游戲者具有較好的游戲意愿和游戲能力;游戲活動(過程/內容)要能增進小學生(有明確認知需求和發展需求的兒童)的成就感。
開放性數學教學應與生活聯系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安嵩、Danile Tillman在《江蘇教育》(小學教學)2015年第2期上撰文認為,數學教學的開放性應是一種貫穿學校學科的開放和連接學校與生活的開放。成功的開放性數學教學應該基于一些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活動,比如讓學生通過開展工程設計、軟件設計、城市規劃等活動,探索數學和應用數學,讓博物館、天文臺、動物園、植物園、體育館、火車站、超市等社會場所成為學生自主探索的場所。數學教師和課程設計者需解放自己的思想,開放自己的思維,把一些看似與數學無關的課題(如城市交通規劃、環境保護、科技創新、國家政治等)作為數學探索的主題,從而培養學生掌握通用的“數學語言”和縝密的思維能力,為學生以后接受高等教育的專科學習打好基礎。
問題化學習課堂中教師的任務
上海市海濱第二中學校長徐誼在《上海教育》2015年第4期上撰文認為,問題化學習(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來推動持續性學習行為的活動)應“以學科的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的問題為起點,以教師的問題為引導”。在具體的課堂實施中,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或有學科學習價值的問題,其次要引導學生聚焦課堂的核心問題,最后想方法讓學生提出系列問題。引導學生自構問題系統的三個漸進階段為:(1)教師引導階段,學生散點提問——教師組織形成問題系統——基于問題系統組織學習;(2)學生初步嘗試階段,學生散點提問——合作排序邏輯化——基于問題系統組織學習;(3)學生自主構建階段,學生合作自問(連環問)——全班集體優化——自主解決問題。
以主題式學習引導單支持場館學習
蘇州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李利在《新校長》2015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可通過設計主題式學習引導單提高場館學習(指發生在各種與科學、歷史和藝術教育相關的公共機構,如科技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的一種非正式學習)的質量。主題式學習引導單是通過組合相關的展品資源形成一定的主題,并以對主題探究的活動引導為線索的場館學習支持材料,包括主題設計和活動設計兩部分。其中,主題設計要通過特色主題來組合展品,深度挖掘展品資源,引導參觀者對展品從不同側面加深理解,同時細化問題,并為學習者提供解決問題的學習支架,如提供理解展品的相關線索,引導學習者對展品特征進行觀察,以及其他與展品相關的知識拓展。活動設計旨在對場館展品展開深度探究,它以任務為驅動,強調問題解決過程,包括如下幾類活動:①觀察的活動,強化學習者對展品的細致觀察與體驗;②交流的活動,強化學習者之間的交往與合作;③做的活動,將“思”的活動外化,以可視化形式,將知識建構的過程和結果外化和表達出來。
(責編 周翠如)